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主楼超限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主楼超限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主楼超限结构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主楼超限结构设计论文

1基础设计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在5层地下室开挖后,基底已落在强风化层或中风化层,强风化层顶面标高为-21.88~-9.91m。因此本工程基础主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以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持力层,局部微风化层较浅处以微风化层为持力层,部分位置采用天然基础,仍以中风化花岗岩为持力层。副楼地下5层墙柱在大震下仍然有拉力,故在基础设计时,综合考虑抗浮,设置了抗拔桩及抗浮锚杆,锚杆嵌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场地不存在液化土层,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具腐蚀性。

2抗震性能目标及抗震构造加强措施

主楼超限内容[3]为:1)超过B级适用高度15%;2)2层局部挖空楼板,形成跃层柱。根据超限情况,确定主楼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多遇地震下满足第1水准,设防地震下满足第3水准,罕遇地震下满足第4水准,具体构件抗震性能目标如表2所示,并要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不超过1/100。本工程2012年6月已通过广东省超限委员会的超限高层建筑专项审查。

3计算分析

3.1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采用SATWE及MIDASBuilding软件。沿X,Y向输入地震波,安评谱计算的基底剪力大于规范谱的计算结果,故采用安评谱进行分析。考虑偶然偏心,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主楼周期折减系数为0.9,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7,嵌固端取地下室顶板,分析模型包含3层屋顶架构,共46层。主要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两种软件计算结果比较吻合,各项指标均符合高规[4]和广东省高规[5](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565)的要求。SATWE软件计算的层间位移角曲线见图4,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曲线见图5。

3.2小震弹性时程分析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仍采用SATWE软件,采用2条天然波(Oakwh波、Sanfern波)及1条安评波。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X,Y向单条地震波计算所得基底剪力最小值占CQC法计算结果的百分比分别为84%,78%,X,Y向3条地震波计算所得基底剪力平均值占CQC法计算结果的百分比分别为85%,86%,符合高规[4]的相关规定。

3.3中震分析中震分析采用SATWE软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仍取0.7,不考虑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及与抗震等级相关的内力调整系数,材料强度中震弹性取设计值,中震不屈服取标准值,其余输入参数(考虑偶然偏心、周期折减系数、双向输入地震力)同小震分析。配筋较大的第10层墙、柱、梁的配筋见表5,其中各构件编号见图3(b)。由表5可知,墙柱配筋取小震分析结果即可满足中震分析要求,梁的配筋取小震和中震分析的较大值。首层典型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见表6。由表6可知,剪力墙抗剪承载力有很大富余。由表5,6可知,各构件均符合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

3.4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4.1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采用MIDASBuilding进行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梁柱铰特性值均采用武田三折线模型(考虑刚度退化修正),剪力墙采用纤维单元模拟,并采用施工图的实配钢筋。采用小震弹性时程分析的3条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均为220cm/s2,持续时间均为30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为0.02s。主要分析结果见表7,层间位移角响应见图6。由表7可知,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基底剪力与小震弹性时程分析的基底剪力的比值的平均值为3.53(X向)、3.78(Y向),满足高规[4]要求,同时也说明结构耗能良好。Sanfern波作用下结构响应最大,X,Y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95,1/189,均小于高规[4]限值1/100的要求。由图6可知,X向层间位移角呈弯剪型,Y向层间位移角呈剪切型,主楼X向采用弱连梁连接的双筒,比Y向有较好的耗能机制和耗能次序。

3.4.2结构抗侧力体系损伤情况取结构响应最大的1条天然波(Sanfern波)X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果进行分析。由图7,8可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塔楼结构主要抗侧力构件没有发生严重破坏,大部分连梁和框架梁屈服耗能,框架柱未屈服,底部加强区墙体少量进入抗弯屈服状态,墙体未出现剪切屈服,这说明结构是“梁铰破坏”机制。计算结果还表明,结构的耗能机制和耗能次序为:弱连梁耗能屈服→强连梁及框架梁耗能屈服→核心筒部分抗弯耗能屈服→框架柱部分开裂。这说明结构是通过弱连梁和框架梁的屈服作为第1道耗能防线,双核心筒作为第2道耗能防线,框架柱作为第3道耗能防线,实现了良好的耗能机制,有效保护了竖向构件,延缓了主体结构的损伤。由图9可知,弱连梁延性系数大部分在0.5~3.5之间,极少部分在3.5~5之间,弱连梁仍具有较大变形能力,可以承受竖向荷载作用,结构整体和各类构件还有较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储备。

3.5无梁楼盖的屈曲分析本工程设5层地下室,为满足在相同净空要求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小建筑层高,同时也能够减少土方开挖量,地下3层~地下1层地下室楼盖采用无梁楼盖体系,板厚270mm,柱帽厚550mm。由于埋深较深,土的侧压力和水压力较大,故采用SAP2000软件(V15.2.1版)对地下3层无梁楼盖(图10)进行屈曲分析。取恒载G+活载L作为初始荷载,屈曲荷载工况为:(Kaγh1+γwh1)h。其中Ka为静止土压力系数;γ为土的浮容重;γw为水容重;h1为计算点深度;h为地下室层高。屈曲模态见图11。计算结果表明,第1阶屈曲模态特征值为54.1,第2阶屈曲模态特征值为62.5,第3阶屈曲模态特征值为72.3。由此可见屈曲模态特征值远大于10,无梁楼盖稳定性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3.6抗震构造加强措施根据主楼超限内容及计算分析的结果,采取如下的抗震构造加强措施:1)全楼抗震等级按一级采用,适当提高核心筒剪力墙分布筋的配筋率。2)对于连接双核心筒的弱连梁,其承载力为抗弯控制,抗剪承载力富余较大,同时配置加强箍筋及横向拉筋,提高该处连梁的变形能力。3)底部第2层由于建筑双层柱廊要求,结构楼板缩进,形成边框柱跨两层高。柱计算长度l为14m,l/b(b为柱宽)为8.5>4,为中长柱,其稳定系数接近于1,具有很好的延性。为了提高1~2层结构的侧向刚度及水平承载力,采取了加大底部两层墙体厚度和加大边框柱截面的措施。4)工程无竖向不规则,无抗剪承载力突变,无楼层质量不均匀,除顶部局部平面不规则外无平面不规则;无扭转不规则,除个别楼层外,其余楼层的扭转位移比均在1.2以内;通过改变柱尺寸、剪力墙厚度、采用剪力墙开洞口等方式逐步缩短剪力墙长度,使结构刚度由下至上逐渐均匀减小,不出现刚度突变。5)工程双筒的连梁配筋取小震作用下两端刚接和两端铰接的较大值。

4结语

本工程通过采用弱连梁连接的双核心筒方案成功解决了结构X,Y向刚度差异大的问题,实现了合理的耗能机制和耗能次序,既使结构体系合理,又满足了建筑功能及结构经济性的要求。并且由于采取了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使结构达到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5层地下室部分采用无梁楼盖,减少了土方开挖,加快了施工速度,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其稳定性是可靠安全的。

作者:胡鸣唐增洪冯育达景守军单位: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