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层次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以高职学生的学力水平为前提,构建合理可行的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实践。具体就是通过构建一套设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训练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中小规模的室内外项目设计能力。
【关键词】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法
一、室内设计课程的内涵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等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基础技能课程以外,主要为设计与施工两大类课程。设计类课程在某些高职院校开设为《专题设计》,有的分解为《居住空间设计》与《公共/商业空间设计》两大类,在有的院校则进一步细分为《餐饮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课程。其课程的设定合理与否,还要看具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某个行业的一线职业岗位群,高职设计类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设计师助理与绘图员等岗位群,由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设计与绘图操作都很难泾渭分明的区分,因此高职毕业生还是需要大量设计工作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案例设计或方案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设计上,教师模拟实际项目拟出设计课题,安排学生从创意构思、平面布置、天花与立面设计、透视效果图、方案排版等来进行设计教学,一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
(一)创意与设计思维就室内设计而言,创意设计就是在已知约束条件下,满足使用功能、整合空间、创造美感的综合处理思维。具体而言,主要在逻辑分析能力与造型能力两方面。创意设计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直觉与灵感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面对一个项目,如何激发出富有创意的构想,设计出功能合理、符合形式美感的方案,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设计表达设计表达主要是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软件绘图等手段把设计意图有效的表达出来,最终成果是一套图文并茂的、经过精心排版的设计方案。良好的设计表达能为设计方案增色不少,在商业领域能成功的帮助设计师与客户沟通。
(三)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完成一个完整设计任务的行为过程,任务进行中的次序的步骤与安排。就室内设计任务而言,一般包含有这样几个主要步骤:①功能分析与创意构思,②绘制平立剖面图,③绘制透视效果图(如果用计算机作图就是三维建模与渲染),④方案排版,有的课程还设有模型制作环节。在上述3个预设的课程教学目标中,“创意与设计思维”是策略性知识,在整个设计活动起到整合与统领作用,较难学习掌握。而“设计流程”是程序性知识,学习者明确了设计流程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主要是通过中小规模的设计项目训练,掌握以上三方面知识与技能。
二、高职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设计类课程教学多年,也多次观摩各高职院校设计课程的课业展览与评图教学。综观部分高职院校设计课程教学方面,提交的课程设计作业反映出设计思维紊乱、设计能力普遍低下,具体分析有几方面问题:
(一)功能逻辑训练不足例如在家居设计项目中,缺乏对家庭起居生活了解;在商业设计项目中,缺乏对商业服务方式的基本认知,零售店商品的陈列与照明方式不合理,餐饮空间设计中餐厅与厨房后勤的出入口设置不对、动线安排交叉等。任何类型的空间场所设计使用功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不能满足使用功能就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设计方案。目前高职的设计课程教学在这方面训练不足。
(二)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与构图造型能力,对形式美不敏感课程设计作业中风格中西不分、仅仅是造型堆砌,很多设计作业的效果图透视构图不佳。
(三)在设计手段上学生过于依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然而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并没有牢固掌握,由于过于软件应用操作的磕磕绊绊使得设计的整体表达受阻。也由于过于依赖计算机绘图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视觉化,把建模绘制效果图简化理解为作设计方案,不知不觉偏移了学习重点。
(四)最严重的问题是,学习完课程后没有养成正确的设计思维创意本质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通常一个设计项目的开始阶段,整体形象的创意构思与功能分析都要通过一系列草图来进行,设计草图是思维的外化,然而学生并没有养成通过绘制草图进行创意构思的良好习惯,不能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
三、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一)分析由于设计活动本质上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高职的设计课程教学要取得成效,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经过教学设计,教师建构出一个“套路”,传导一套方法,并注意将创造性与理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起来,形成反映设计本质特点的教学设计观。教学设计应是系统的、合乎认知逻辑的,最终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掌握应用。
(三)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检视预定安排、注意学生反馈,仔细判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快慢,抽象的知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难度大的操作技能要多示范。
(四)评估在阶段性的课题结束后,通过设计作业评图来评价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总结、反省教学过程,不断调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另外教学设计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随着国内高职入学门槛越来越低,普遍面临高职生基础学力不足,学习意愿下降的客观情况,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
四、构建以“项目\课题设计”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学习实践任务。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思考、建构学习体系。具体从几方面构建:
(一)以任务驱动教法为主轴进行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在既定的课时内分阶段构建设计项目,面积从小到大,由简入繁,由易到难(1)初阶项目\课题的教学重点为“认知设计”,例如小型零售亭、奶茶店;(2)中阶项目\课题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基本设计方法”,例如50~100M2的零售店,文化书店等;通过初阶与进阶设计项目,对一个项目设计的操作流程应该有清晰的认知。(3)高阶项目\课题的教学重点为“设计深度”,如120~300M2的餐厅、办公空间、娱乐会所等;设计项目的面积加大,综合难度加大,并进一步深入构造与细部设计等。(4)在课题的时间安排上,有长时的方案设计与短时的快题设计等教学设计。长时方案设计教学要求较为深入的完成一个设计方案;快题设计则主要训练快速创意构思的能力。(5)设计项目\课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任课教师也要像执业设计师一样,需要不断体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商业业态的变迁,经过思考梳理,更新设计课题,也可把实际设计项目导入课程教学中,使得教学活动更贴近社会现实需求。
(二)在每个设计项目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目标1.在创意阶段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具体就是结合教学课题、择取经典设计案例为学生讲解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在对传统与现代文化审美认知的基础上,能汲取造型元素、抽象运用到设计项目中,通过进阶课题设计,逐步培养起对空间形态、造型风格、家具陈设的“形式感”,理解室内设计艺术是对空间整体氛围的塑造。2.在方案的平面布置教学阶段,强调功能逻辑分析平面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承载使用功能。因此着重教授学生分析功能逻辑,抓好各类空间的功能分区、动线流线处理,最终的平面布置必须是能够承载使用功能的。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是对一个项目的客观约束条件有足够理解,使得设计方案更有现实可行性。教学设计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在约束条件与创意设计中取得平衡,逐渐培养起功能与造型结合思考的同步思维。3.在计算机绘图阶段,强化绘图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好设计课程的前提是软件应用操作没有障碍。相关绘图软件操作在软件基础课已经学过,在设计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夯实基础软件的综合应用。以笔者教授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在创意草图的基础上,用AUTOCAD绘制二维平立剖图,在导入三维软件建模、渲染,最后用PS与AI后期处理与排版,以基础软件综合应用为学习重点。4.在每个课题设计的最后阶段指导学生将设计内容有效的组织起来、编排在一系列图版上,以展示设计意图。不管采取常规或前卫的排版方式,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主要图与次要图的先后秩序,不断尝试平立剖、分析图、透视效果图以及说明文字等要素的合理编排,以取得最佳排版效果。并借以培养学生的视觉传达素养。5.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虽然以实际设计绘图操作为主但也离不开基本理论认知,在进行具体课题设计案例教学的同时,应穿插讲解与设计课题相关的理论要点,例如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的课题时,应讲解一下餐饮空间的设计要点与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三)在设计教学中贯彻行业通识与职业意识教育对设计行业相关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许多毕业生的发展。室内设计不仅仅是纯粹的创意设计技术,也是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商业活动,要具备经营与服务意识。例如①具备沟通能力,能真正了解客户需求;②了解项目现场情况、施工技术条件、成本造价、工期等对设计的制约;③设计范围与设计深度要求,以及设计服务费用、双方权益与责任……这些都是在从业时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安排行业通识讲解,逐渐引导学生把一个设计项目放在“经营体系”中来理解,并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设计的价值。
五、结论
以上探讨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是:构建以项目设计任务驱动为主轴的教学设计,紧抓关键要素,适当简化设计流程,降低课题难度,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全面合理的认知框架,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与技能,以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来增祥,陆震玮.《室内设计原理》(上、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7.
作者:潘永宜 单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