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河殇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小河殇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河殇教学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河殇教学设计论文

一、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考虑到文中的生字词较多、文章段落也相对较多、且需要对重点语句进行详细分析,为达到预设教学目标,要求同学进行课前预习。课文采取先着重课文梳理,后仔细分析文意,最后自然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老师点拨为辅。其中小组讨论环节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需要把握好节奏、控制好课堂,以期做到事半功倍,深入浅出。

二、教学目标

(一)识读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

(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段落大意,在清楚文章内容的程度上,揣摩课文深意;

(三)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课文内涵,感悟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给出确定的内容,以小组合作式讨论为主、激发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梳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明白“以什么景,抒什么情”,点出在现代化物质逐渐充裕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性的东西,比如淳朴的民风民俗、善良乐天的人们的精神风貌等。难点:对小河意象的理解,与作者感情的领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3M)“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逝去的岁月在我们心中沉淀为记忆。而记忆无论是苦涩还是甜蜜,都变成每个人内心的一种财富,让人在夜深人静时反复咀嚼。常常在不经意间,时光之水会倒流而至,将人淹没,这成为挽留生命体验的一种方式。中国人的心中,更有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怀旧情结。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舒婷回忆知青生活的散文《小河殇》,一起感知作家诗化的记忆。说到这里,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知青”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这位同学的知识面真广泛,让老师再做一些补充;(没人回答)看来知青的年代咱们同学不太清楚。让老师跟你们讲讲吧。三十多年前,十多岁的城里孩子响应号召,中断了学业,告别了亲人,上山下乡,来到农村这“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作者舒婷就是其中的一员,看舒婷笔下的《小河殇》,作者并不讳言知青生活的艰苦,通过预习熟读全文后,也许我们感受更多的则是田园牧歌般的情调。好吧,带着这份情调,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河殇》。(黑板上写下课文题目)

(二)整体感知(6M)老师: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第**页,专心聆听老师为你们朗诵课文,请大家认真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世界。(配乐)(朗诵需4M,字词正音2M)课文阅读完毕后,提问: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谁来说说听完课文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的感受是什么?(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分别点评,以鼓励为主。提问题目可借助大屏幕显示,目的是给学生回答提示。)初步感知课文环节结束后,生字词正音,并加入和学生一起大声念。

(三)分析鉴赏(25M)老师:在对课文初步感知后,让咱们进行一个分组讨论的活动,以合作探究为主。现在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大家讨论下列内容:1.归纳文章段落大意,这个大概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后我们一起明确讨论结果;2.划出你们认为有意味的句子,每组找五个左右,并进行句子分析,这个咱们大概用十分钟时间,每组分析的句子可以相同、可以相异,但大家一定要参与其中。在归纳文章段落大意的活动中,同学们回答完问题后,笔者会就一些重点句子或精彩片段再发问,不求能回答得上来,只为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这个活动是本篇课文讲解的重中之重。它涉及到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地位的,那么笔者就要以学生为主,自己起到引导作用就好。其中,讨论设定为10M左右,分享展示讨论结果以站起来交流为主,也设为10M左右。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考):1.文章标题《小河殇》的“殇”应当怎样理解?2.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的实际内涵?3.为什么“河是我们的避难所”?作者是如何释证的?4.如何理解“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这句话。5.为什么说“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6.“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因为水不仅仅是水。”寓含深刻,耐人咀嚼。联系上下文,作简要说明。7.对文章最后一句“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应该怎样理解?

(四)揣摩感悟(6M)经过句段赏析后,同学们基本上可以把握文意,但还需要做一些提升,即:连贯全文,归纳主题。以请同学站起来回答:作者以什么景,抒什么情?

五、结语(3M)

此处既是总结,梳理全文,又为布置作业留下伏笔。《小河疡》是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散文名篇。在山区的绿色盆地,有一条小河穿过,河里有肥鱼,河上有窄窄的桥板,河水清澈,空气剔透,浪花晶莹。这是一幅多么优美恬淡的风景画!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进程,现代人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性的东西,如淳朴的民风民俗、善良乐天的精神风貌等,让人深深地思考着。学完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以“逝去的美好”或者“我思考到的”为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要求无错病句、并内容准确,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作者:张新慧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