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情境体验环境行为交互设计研究范文

情境体验环境行为交互设计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情境体验环境行为交互设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情境体验环境行为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研究以情境体验为基础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首先对情境视角下的环境行为进行总结,然后分析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构成,其次结合情境体验三个层面,从提高环境认知、加强环境感知、提升用户体验三个方面构成行为闭环,最后设定产品框架,建立基于情境体验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该模型为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提供了思路,将设计重心放在用户环境意愿向环境行为的转化,从而帮助用户形成可持续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情境体验;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可持续

引言

环境行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提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采取的有助于环境现状正向发展的行为都可以视为环境行为,强调个体行为结果对改善环境状况与提升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1]。目前我国公民在环境行为上还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现象[2]。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在2018年6月5日联合了《全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提出了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等十条规范[3]。许多交互类产品也开始考虑如何提升用户的环境行为意愿,但是多数设计并没有带动用户对于什么行为能对环境行为有利的思考,在培养人们多方面的环境行为作用依然有限。基于目前环境类交互设计应用的现状,本文对环境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归纳,结合实例对环境行为下交互设计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引入行为闭环,构建情景体验下的交互设计模型,希望能为环境交互设计提供参考。

一、情境视角下的环境行为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对环境行为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知识、环境感知等。饶健研究发现,个人主观规范和环境保护意识越强烈,行为发生越积极,而环保知识在影响公众付诸环保行为各因素中占主导地位[4]。芈凌云等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属性低碳知识在低碳行为趋向机制中的作用差异,发现以“环境现状如何”、“现存环境问题”等为主的系统知识驱动下的环境意愿更多地影响低碳产品购买行为,而围绕具体低碳行为实施的效力知识驱动下的环境意愿则更多地直接向低碳习惯行为转化[5]。此外,学者也开始关注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王薪喜等研究发现当地环境状况较恶劣时,居民会受环境变化影响而做出有利于环境状况改善的行为改变,这一“情境驱动型”行为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6]。“情境”概念最早于美国社会学家W.I.托马斯与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一书被提出。1994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chilit将“情境”的概念引入到设计领域,定义为物体、人以及人的位置的表示[7]。简单来说,情境可以看作情景和环境,包括当下所感受到的心情和感受,而体验意味着亲身经历、实地体会的主观感受。在环境保护背景下,情境体验通过与真实情景联动或者搭建虚拟情境,让用户能意识到自身的环境行为对环境改善的成效,从而进一步促进其环保意愿。互联网是当代人们主要的行动情境。彭代彦等表示,互联网的使用缩短了居民环保态度、环境素养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让保护环境听上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降低了环境行为的发生门槛,促进了正向环保态度和较高的环保素养向垃圾分类投放、自备购物袋、塑料制品重复利用等行为的转化[8]。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从情境体验下的交互设计入手,通过情境体验的认知-场景-体验三个层面对应环境行为的环境意识-环境感知-环境意愿三个影响因素,探究可持续、易操作的环境行为向日常习惯转化的可能性。

二、情境体验下面向环境行为的交互设计构成

情境体验能使用户在特定的场景或环境中,调动用户原有认识,通过情境引发新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新的启迪或新的认识结构,就像处于某种问题情境的学习者,会因为受到旁人提醒或某一关联事物而产生启发,从而顺利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9]。根据情境体验的流程将其划分为认知、场景、体验三个层面。认知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过程,情境设定帮助用户对情境本身主题的理解,而情境过程中用户从获取信息内容到信息再加工,对用户在情境体验中的交互行为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0]。场景搭建让用户更容易与现实世界联系到一起,场景构建越接近真实情境,与实际情况联动性越强,用户感知也越强烈。沉浸式的体验会为用户带来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带动可持续的环境行为参与意愿。以下以几款面向环境行为的交互产品为例,讨论如何在设计实践中运用情境体验的三个层面提升用户的环境意识、环境感知和环境意愿,从而建立以情境体验为基础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

(一)融合情境认知提高环保结果意识

情境认知应着重于用户环境意识提高的功能设置,这里环境意识主要为基于环境保护的价值认同和对环境知识的了解。Stern在“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中提出,个人环境行为的发生受到价值观引导,强调价值观对环境信念导向再到个人环境责任感这一因果链[11]。然而环境保护主题的教育意义和严肃性容易使用户将环境类应用“拒之门外”,适度融合社交化、游戏化等多方面的情境表达,增加可用性和趣味性,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兴趣和使用频率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点开使用、是否能长期使用。在大多数对公众“认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调查中发现人们都能对环境保护表示价值认同,但在对“环境保护行为落实”的调查中结果却差强人意。除了行为习惯惰性外(环境行为势必要求人们对日常行为习惯做出改变),环境知识的缺失也是行动力不强的原因之一。因此环保绿色类产品除了通过绿色保护的公益主题来督使用户使用以外,还可以从传递环境知识入手,借短视频、图片流、“厕所读物”等信息搭载形式,符合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以更轻松易读的视觉化内容代替文字内容,在上下班、午间等时段提前推送诸如“地铁出行更绿色低碳”等提示,结合真实情境,优先当下场景下易于发生的环境行为,以效力知识替代系统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用户的环境意识。如图1蚂蚁森林为例,用户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应用获悉一些减碳行为,像出行、点外卖发生频率较高的场景,在对用户自身利益没有冲突的情况下,用户也会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点餐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等行为来获取绿色能量,以满足完成减碳行为的成就感。而在种植地图中,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换取的虚拟树种的真实种植情况,点击实景相册和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种植前后土地荒漠化的改善情况,让用户有更直观的认知体验。另外,“偷能量”游戏化设计的加入,极大地激发了用户之间的竞争心理,用户参与环境行为的热情大大增加了。通过打造情境认知和轻社交,蚂蚁森林如愿以偿获得了用户黏性,在促进公众参与绿色低碳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二)围绕场景构建激活用户环境感知

场景构建是情境体验的基础,场景构建越能引起用户对真实情境的联想,用户的投入度就越多,对应的行为联系性也越紧密。交互设计中多为虚拟环境搭建,通过与主题相符合的字体、图标、色彩、画面等视觉体验,让用户能第一时间直观联想到对应的真实环境。其次,也可以通过产品的第一视角来快速进入环境,例如俯视视角的洗手池画面使用户能轻易地联想到洗手的情境。除了整体画面同步以外,将应用中的常规按钮改为现实环境下对应的操作方式也可以成为场景构建的一部分,保持细节与整体的统一,减少“出戏”的可能,观察用户的行为路径,建立用户体验地图,融入更多与环境场景相关的关联内容,尽可能保证用户从打开应用到关闭应用的投入度。另外,破坏性的画面反而更能引起用户对环境感知的共鸣,在WWF森林中有一章节是人类行为对森林的破坏,应用评论中尽管有一些用户表示了对这一章节的反感,但不得不承认这反而引起了用户对森林保护的强烈反思。Manolya等在对促进反乱扔垃圾行为的研究时,如图2,通过影像及录像形式构建了反乱扔垃圾的情境,以此来正面影响使用者对乱抛扔垃圾行为的态度,此外还利用另一段表达其他人对乱丢垃圾行为感受的视频,让用户置身于访问现场,这被认为会影响人们的主观规范,个人规范的形成有利于私人环境行为的发生。研究团队还让被试者参与了反乱抛垃圾的游戏,通过模拟现实世界扔垃圾的场景构建,让用户触摸和拖动任何垃圾物品到垃圾箱,为不同的垃圾项目获得不同的分数,试验发现越能沉浸于扔垃圾场景的、获得分数越高的用户,在现实中反乱抛垃圾行为表现得也更好。

(三)引入情境体验加强环境意愿转化

适当的体验方式能让情境构建事半功倍,除了传统的点击、触摸等交互方式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语音交互、体感交互、手势交互等,GUI向自然交互方式的转变让体验变得更加简单易用。除此之外,设备上的更新让交互体验不再仅局限于手机界面,AR、VR、互动装置的出现,让体验变得更加真实和身临其境。配合环境情境引入适当的交互方式,例如垃圾分类等小程序可以靠语音交互唤醒,避免用户手提垃圾不方便打字查询垃圾分类而直接随意乱扔。新颖的体验方式更容易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在环境交互设计中,引入更贴近用户日常环境行为路径的操作方式,帮助用户更轻易地达成环境行为,用户完成度越高,带来的环境成就感也更有利于后续的环境行为转化。正如Steven等开发研究的AR决策支持工具,如图3,在用户购物情境中引入了增强现实技术加强体验,帮助用户做出有利于减少碳足迹的决策。用户在使用时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截图显示了附近产品的详细信息和更远的产品的个性化字母等级,引导用户选择更健康环保的食品。调查结果表示,AR工具让人们选择了平均而言碳足迹更低的瓶装水和更健康的谷物,大部分被测者都对增强现实购物体验表示高度满意,并愿意使用类似的设备进行更知情的购物,更好的购物情境体验加强了用户环境意愿的转化[12]。

三、基于情境体验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与应用

(一)基于情境体验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

环境行为交互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环境意愿,养成环境行为习惯。习惯养成的关键是“重复”,构成行为闭环能促进行为的重复性[13]。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行为闭环,从情境体验认知-场景-体验三个层面分析用户需求、洞察行为发生环境根据真实情境搭建虚拟场景、观察用户日常行为挖掘环境机会点、整合行为驱动可行性设定功能框架,构建基于情境体验下环境行为设计理念的交互设计模型,设定产品框架为不同产品特性的环境类交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在需求分析上,设计应从三个层次上将用户需求与情境3层面联系起来,认知层面需求:可以随时随地提供当前场景下方便实行的环境行为信息,弥补环境知识空缺的不足;辨别用户行为是否为环境行为,适时给予反馈。场景需求:场景画面由现实环境延伸而来,有一定的背景意义;场景变化能映射相应环境行为下的环境变化。体验需求:根据行为路径加入恰当的交互方式,降低完成难度;可以随时分享环境相关资讯生活窍门,对环境保护做出的行为举措能获得鼓励,能带动另一些有环境意识但处于观望状态下的群体加入。其次,基于三个层面结合行为闭环构建情境化的环境行为模型,见图4。在行为闭环养成用户习惯中,物体、他人、符号或是时间的触发是开启行为闭环的钥匙,进而暗示人们进行某些行动。在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中,将对环境意识的触发分为环境保护价值观认同的内部触发和通过环境知识汲取的外部触发来实现情境认知。鉴于刚开始使用或是参与时用户的环境意识可能较为微弱,在交互设计上可以考虑定时推送、信息置顶、通知订阅等功能设计,改变人和环境信息之间“获取和被获取”关系,用户在行为闭环的不断影响中,从被动获取信息到主动获取信息,环境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还可以通过游戏问答、章节通关等设置来巩固用户对信息的记忆,在产品之外也能唤醒用户的环境意识。用户对环境信息了解的越多,环境感知也越强烈,结图4基于情境体验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图5“AR环保城市”信息架构设计合情境场景的构建例如地球环境现状的虚拟画面、城市街道垃圾分布模拟等,可以更直观地呈现环境变化反馈来加深用户对环境的感知,将远在数据、地域之中的环境影响带到用户眼前,借以对用户行动作出暗示。另外还可以模拟用户行为路径挖掘环境机会点,划分场景可以获得不同的行为路径,例如对超市场景下用户的购物过程进行分析,购物前提示携带帆布袋、购物中推荐当地当季食物或用户购物清单中碳足迹较少的品牌、购物后提示线上支付都可以成为交互设计功能设置的机会点,机会点作为产品核心功能的设计指标,为用户带来用户价值,从而引发用户一系列常规、自发的活动和行为。配合新颖的体验方式,例如在垃圾游戏中加入体感交互,让体验更真实,降低行为完成难度简化任务途径,用户完成度越高,带来的环境成就感则更有利于后续的环境行为转化。奖励反映了整体行动的效果,积分累积的方式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的行动不是无用功,积分作用一般有游戏道具兑换和实物兑换两种,根据产品定位做具体考量。兑换的对象可以加入环保小故事、产生碳足迹等,贯彻环保理念的同时又加深了用户在物品对环境影响中的了解,触发新的环境意识。另外,根据产品特性也可以考虑是否要在奖励环节加入排名设计,适当的竞争心理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加强用户环境规范的培养。第三,搭建符合3层面的产品框架,认知层面应该确立环境价值,厘清环境知识,区分常规信息阐述和可操作信息指引,设计合适的功能作为信息装载的容器,可操作信息指引可作为核心功能,有利于环境行为的落实。通过划分生活场景例如根据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为购物、就餐、垃圾处理、出行等较常发生的场景,或者从结果导向划分低碳消费、绿色出行、植物性饮食、可持续时尚几大模块来更好地梳理产品逻辑,布局产品功能。场景层面需要对情境认知进行视觉呈现,一般由基于现实情境的三维写实化、二维插画衍变等入手,让用户可以轻易联想和感知真实环境,同时激活和延续环境行为的发生。场景构建可以作为交互的主页面框架,打开应用即反馈环境画面,也可以作为功能框架的进入画面,唤醒用户的使用记忆。另外,可以考虑加入故事情节,设定阶段性目标促使用户能主动且持续性地完成设定目标,有利于环境行为的延续;或是加入破坏性的画面,用逆向思维引发用户对环境破坏的反思;抑或是配合环境行为的完成,在情境中加入即时反馈,用户能实时感受到环境行为带来的结果导向,获得成就感,加深环境感知。体验层面需要对流程进行梳理,包括行为流程和使用流程。根据产品使用场景,观察用户行为路径,产品交互应该与日常行为路径近似,例如在扔垃圾的情境下,开盖完成扔垃圾的行为比按钮扔抛更符合用户的行为认知,过于另辟蹊径的使用方式可能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在使用流程中除了传统交互方式,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自然交互,例如语音交互与AI进行环境问答,给用户增加新鲜感,同时考虑传递给用户的信息要素排布,方便用户理解产品使用逻辑,提高环境行为的完成度,提升用户体验。最后通过视觉ui设计来整合三个层面联结产品框架,环境类交互设计应该尽可能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来,用户群体跨度大、特征多样,色彩取向上尽量避免性别倾向,一般以绿色这类清新自然的颜色为主,也满足环境保护的价值内容,视觉上满足大部分用户喜好,简约、层级分明。

(二)基于情境体验的环境行为模型应用

“AR环保城市”是经过认知、场景、体验三个层面的痛点分析,运用情境体验下的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所设想的概念产品。产品定位为移动端增强现实下的社交类应用,利用交互设计,提高用户参与环境行为意愿,推动环境保护,达到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的。基于环境行为模型,“AR环保城市”功能信息架构设置了AR识别、发现、社区、通知、我的五个一级标签,如图5。“AR识别”作为应用的核心功能,将在底部导航栏中突出表示,方便用户找到入口,用户通过AR识别环境或者物体,弹出信息提示使用户的环境意识被触发。除此之外,基于地理围栏识别的“发现”模块也可以加深用户的情境认知,当用户进入超市、商场、餐厅等场景时,应用主动向用户推送当前场景可发生环境行为信息提示用户行动机会点,以促进环境行为的激活。完成环境行为系统将累积相应环境值作为行为奖励来加强用户的环境感知。“社区”中还设置了查看环境视图入口模拟真实环境,让用户随时感知到自身环境行为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变化,缩短用户对环境变化感知的距离感。拍照分享环保窍门、动态推送评论点赞等功能将用户从个人行为环境转向公众行为环境,通过形成社区环境规范进一步加强用户的环境意愿。社区环境值排行则通过激发用户竞争心理,用户之间互相鼓励反馈主动分享有利于加强环境意识的不断触发,满足了环境意愿向环境行为转化的行为闭环,帮助环境习惯的养成。

结语

可持续的环境行为对环境保护有着诸多积极意义,对情境视角下的环境行为进行探究分析,分解情境体验中认知-场景-体验三个层面,从提高环境意识,包括环境价值观和环境知识,构建环境情境,加强交互体验入手,引入行为闭环,构建环境行为交互设计模型,并以“AR环保城市”产品予以实践。希望借此加强公众环境意愿向环境行为的转化,形成可持续的行为习惯,为环境保护做出些微贡献,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

参考文献:

[1]彭远春.试论我国公众环境行为及其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5):47-52.

[2]《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J].中国环境监察,2020(07):4.

[3]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J].环境保护,2018,46(14):76.

[4]饶健.中国居民环保意识与行为背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调查数据分析[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60-68.

[5]芈凌云,丛金秋,丁超琼,乔丽洁,许婷.城市居民低碳行为认知失调的成因——“知识—行为”的双中介模型[J].资源科学,2019,41(05):908-918.

[6]王薪喜,钟杨.中国城市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民调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01):69-80.

[7]Schilit,B.,Adams,N.Want,R.Context-AwareComputingApplications[C].1stInternationalWorkshoponMobileComputingSystemsandApplications.1994:85-90.

[8]彭代彦,李亚诚,李昌齐.互联网使用对环保态度和环保素养的影响研究[J].财经科学,2019(08):97-109.

[9]刘文云.基于情境体验的儿童防性侵手机互动游戏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20.

[10]陈梦川,胡伟峰.基于情境体验的用户需求挖掘研究[J].设计,2016(07):64-65.

[11]SternPC.TowardaCoherentTheoryofEnvironmentallySignificantBehavior[J].JournalofSocialIssues.2000,56(3):407-424

[12]StevenCIsley,RobertKetcham,DouglasJArent.Usingaugmentedrealitytoinformconsumerchoiceandlowercarbonfootprints[J].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2017,12(6).

[13]李健,蔡东娜.针对环境行为的交互设计策略与应用研究[J].装饰,2018(01):108-110.

作者:余奕苗 李健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