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游憩景观设计研究范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游憩景观设计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游憩景观设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游憩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党的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为四川省成都市以川西林盘为代表的农村实现改革与发展五大目标带来了新时代的发展思路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本文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大邑县同心村“精准扶贫”标志性工程“同心村游憩景观提升项目”为例,通过回溯该项目的规划思路、设计理念和施工及呈现过程,总结川西林盘游憩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经验,力求为政府相关部门及类似项目实践提供完善的设计原则和建议,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林盘游憩景观提升项目设计案例。

[关键词]乡村振兴;川西林盘;游憩景观;景观设计

1“乡村振兴”与“游憩景观”概述

2017年,为贯彻落实党的有关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总目标和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确立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意见中提出要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立足于乡村游憩景观发展,通过发挥优质旅游资源、运用政策优势,加强资源优势,突出了“游憩景观”在乡村发展中重要的抓手作用,明确了“游憩景观”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1]。日本政府在20世纪中叶开始关注乡村振兴问题。彼时,二战后的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营制度引发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凸显[2]。由此,《农业基本法》于1961年颁布实施,提出“完善乡村交通、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妇女就业环境,提升农民福祉”战略方针。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日本政府为保障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切实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从立法、组织机构、资金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政策落实程度。具体到“乡村景观”和“游憩景观”部分,日本政府从1965年开始,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景观保护提升等方面入手,通过改善生活环境硬件设施提升农村居民和归乡人员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态景观,弱化了城乡生活差距。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日本政府也注重对当地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景观进行保护,于1968年施行的《城市规划法》为保留和维护农村地区历史建筑和景观提供了法律依据。1997年,随着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景观治理和维护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景观与防灾、现有居住环境维护提升以及农村地区商业开发方面。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持续增加对农村地区生活和游憩景观的政策鼓励和制度支撑。2004年,日本政府通过《景观法》施行以及由政府推动、农村社区和非政府组织主导的“美丽乡村复兴”项目,从农村景观维护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为按照景观类型细化提升农村景观。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游憩景观”发展而言,要使“游憩景观”规划与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就要使乡村“游憩景观”响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3]。乡村“游憩景观”建设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要在规划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受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持续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对口帮扶成都市大邑县同心村实施对口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建设,通过进行乡村“游憩景观”建设,利用乡村“游憩景观”建设对同心村村民居住环境和乡村旅游环境进行改善,对同属川西林盘区域的其他乡村旅游规划项目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让四川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打造一批集农业文化创意、生态饮食体验、特色食材交易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的农村发展目标得以落地生根。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大邑县同心村“精准扶贫”景观提升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解析和实践经验总结,为政府相关部门及类似项目实践提供完善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2项目背景与实施

2.1项目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成都市依托川西林盘特色在全国率先开创了以“林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模式,迅速带动了周边郊区乡村经济、产业和环境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者出游动机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川西林盘游憩景观的同质化和林盘建筑城市化制约了林盘旅游向以度假和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新形式发展,“林家乐”类型的乡村旅游吸引力逐渐弱化、边缘化。同时,随着成都市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出现了大量空心林盘,极具川西平原特色的林盘景观和林盘生活文化正遭受着不可逆的破坏。四川省为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确立“打造一批集农业文化创意、生态饮食体验、特色食材交易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的发展方针,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基金会、高校和志愿者参与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本项目作为一项实践性研究,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省内外众多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通过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大邑县同心村“精准扶贫”景观提升项目设计实践来探究川西林盘在四川省贯彻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进行乡村游憩景观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

2.2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

关于川西林盘游憩景观提升问题,省内外学者在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层面都给予了关注。其中,王蓉认为林盘空间格局、生产方式与现代城镇和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对川西林盘游憩景观应注意修复和保护,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焕发居住活力,恢复生活风貌[4]。黎燕琼等分析了游憩者对生态旅游型林盘林分整体景观特征、林内状况、林内卫生、林下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喜好,提出了林盘景观林的营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5]。目前,省内外从事川西林盘游憩景观研究的学者大多在艺术设计、建筑、旅游、林业和园艺研究领域,从文化保护、建筑改造、旅游发展和林分建设等角度来对林盘景观的提升进行研究。对于川西林盘游憩景观提升的研究大多从比较宏观的视角切入,提出设计原则,针对性不强,缺少完整的对于具体项目的特定研究,缺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通过川西林盘游憩景观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研究和实践。

2.3规划设计思路

针对本项目的特殊性,笔者在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前对关于川西林盘游憩景观提升项目的设计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进行了解读和研究。本课题属于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主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笔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运用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成果,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基础。采用上位规划分析、现场调研、专家咨询、座谈会和方案论证等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通过现场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归纳和梳理清楚了项目现存问题、了解村民和村委会的需求;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方案论证等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框架;最后,征求村民和村委会对于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实现了林盘游憩景观提升项目落地。

2.4实施过程和成果

同心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境内,成名高速旁,占地2.58km2,距新场古镇5.4km。该村常住居民768户,总人口2651人。同心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现存川西林盘典型传统民居数量较多,古村风貌保存较好。制约同心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流失严重、交通相对不便以及农民收入形式单一。同心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从2010年至2017年,平均老龄化增长率为1.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6%以上,远超2017年全国老年人口比重16.1%。同时,当地劳动力流出情况严重,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流出,主要从事无技术要求的体力劳动。目前,同心村已流转土地51.467hm2(占全村耕地的50%),以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苗木为主,当地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土地租金。基于同心村面对的产业发展无力和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依照上位规划,规划将同心村定位为以现代精品果蔬种植、滨水体验为主题,集果蔬观光采摘体验、出江河赏景、农庄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幸福美丽乡村。其主要发展思路是通过林盘治理、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增强区域发展动力。本次项目进行游憩景观规划和建设区域集中在同心村周家林盘。规划前,笔者所在团队首先和村委会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并确定了同心村游憩景观提升项目涉及的区域和要求。随后,设计团队实地走访了周家林盘主干道、林盘空地、出江河同心村段河堤、林盘民居和采摘园,对项目规划场地进行了细致测绘并拜访了当地居民、养殖户和拜访者,了解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实际需求。根据同心村的实际情况,综合村集体领导、当地居民以及拜访者的要求和民意调查结果,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低限度介入、低技术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策略。根据设计团队所确定的规划策略,周家林盘的游憩景观建设项目主要定位为林盘农庄体验和现代农业观光体验。规划依托周家林盘既有环境,通过对林盘空地、出江河河堤、农家民宿进行一定的改造,对采摘园等现代农业种植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行集约化发展,依托电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打造林盘民宿、休闲观光产业,宣传当地村庄特色和现代农业园特色,吸引游客。其中,林盘农庄体验发展策略是指在周家林盘区域,依托其独具特色的川西民居建筑和空间肌理,通过微改造和微提升的方式发展乡村主题客栈、农家乐等,吸引游客感受农家生活、体验农耕文化和川西林盘优良的生态康养环境。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体验的具体策略是指借助土地流转项目,进一步扩大林盘西侧蟠桃种植采摘园规模,提升采摘园景观环境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体验休闲采摘园,依托江河自然景观、桃园景观,打造具有川西林盘特色的集农业体验、农业技能培训和休闲商务活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验园区。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团队遵循规划策略,在保障当地林盘空间肌理、自然生态环境和川西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在对林盘内植被、水系、民居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选取了周家林盘空地、出江河河堤同心村段、周家林盘主干道等节点进行点状开发,合理安排了建设项目,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了同心村游憩景观项目产品的品质,节约了当地扶贫经费,避免了土地指标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林盘生态环境和林盘整体风貌的影响。

3项目经验

通过大邑县同心村游憩景观提升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笔者发现在进行乡村游憩景观项目规划和建设时所需要考虑的内容与进行传统景区开发项目的规划有很大区别。首先,乡村游憩景观项目在土地供地制度上与城市不同,一般呈现分散化、点状化的特点,也缺少必要的场地数据和周边环境资料。这要求设计师在规划前对场地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测绘,充分考虑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程度。其次,乡村游憩景观项目一般面临着场地施工条件差、建设资金不足、工人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当地政府、扶贫单位和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助力乡村实现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提升,形成可持续的地区经济发展机制。设计师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兼顾项目效果、施工难度和建设资金限制,充分进行深入的前期调研,通过“低限度介入、低技术开发”的策略指导乡村游憩景观项目实施。

4结语

乡村游憩景观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川西林盘的游憩景观提升项目的意义也不仅仅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并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和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民生、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同心村林盘游憩景观提升项目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四点。首先,改善居住环境。针对已对传统川西民居风貌改变较大的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对院落进行微提升,改善院落景观,改造厕所,保证生活污水无害排放,提升村民居住舒适性。其次,提升环境质量。对周家林盘主干道和林盘内部道路进行景观提升,将路旁水渠与道路系统进行统筹设计,打造沿路水景观,提升环境质量。利用林盘空地、河堤营造村民活动广场和滨河绿道,丰富居民休闲活动类型。再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农民和访客使用。最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利用现有保留较为完好的川西民居特色和林盘空间肌理,发展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消费热点,解决部分居民工作问题,增加居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182-186.

[2]曹斌.乡村振兴的日本实践:背景、措施与启示[J].浙江国土资源,2018(9):21-22.

[3]向富华.乡村旅游开发: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8(7):16-17.

[4]王蓉.基于川西林盘文化的古镇景观重塑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研究,2017(12):71-74.

[5]黎燕琼,李隽,郑绍伟,等.游憩者对生态旅游型川西林盘林分建设需求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7(1):22-26.

作者:王瑞珏 郭倩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