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环境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对培养景观设计人才至关重要。从昌吉学院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及实践内容的措施,积极探索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设计;植物配置;教学改革

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是全国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以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不同高校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例如有称之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种植设计,也有的称之为植物配置。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灵活运用植物材料营造景观空间,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绘图表达方法[1]。为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景观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昌吉学院景观植物配置课程现状,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开设植物配置课程的建筑院系与农林院校及艺术设计类院系侧重点及课时安排都有所不同,其中,在农林院校中,植物课程地位最重要,在学习植物配置课程之前已经具备园林树木学的相关课程理论基础,植物配置课程中包含课程理论及实践案例设计的内容,一般学时控制在64学时左右,其中,课程理论部分包括东西方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植物景观设计的原理、植物的不同观赏特性、植物景观设计程序等[2-3],课程实践部分包括实际场地的调研分析、前期方案草图的绘制及修改、CAD植物配置方案的绘制、后期PS彩色平面图及效果图绘制等。而在艺术设计类院系中植物课程的课时量普遍偏少。目前,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只有42学时,且学生普遍没有任何园林植物方面的理论基础积累,基本不认识常用的园林绿化乔灌木及花卉,这对学好植物配置课程无疑有很大的障碍。由于课时量有限,学生进行案例设计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景观类型,例如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而课时量较充足的院校学生能够接触到小尺度到大尺度等不同类型景观植物配置,循序渐进,不断增强理论认知和设计实践能力[4-5]。其次,植物配置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教学安排基本上按照先理论讲授、后案例设计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理论知识和独立承担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的能力。但理论课程主要以PPT展示为主,教师为主导,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学生真正接收并在脑海中建立起对植物的直观认识的效果较差,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再次,理论课程结束后一般会选择一个合适尺度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植物配置,学生一般先通过手绘草图表达配置方案,这个阶段只是简单地用圆圈代表植物,很多学生并没有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植物素材库,也不清楚植物之间的高低关系、空间关系及色彩关系[6],很难建立起图纸与实体空间之间的联系,这将对后期进行深化设计造成障碍。此外,以前的植物配置课程多以手绘完成,这不仅不便于方案的反复修改,也没有逼真的效果展现,虽然学生的手绘技能得到锻炼,但对软件技术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了解太少,尤其是三维软件在植物配置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使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植物配置没有直观的空间效果感知[7]。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2.1增设园林植物相关课程

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植物配置课程之前的相关景观课程只有景观设计,且都是在大三学年开设,大一大二基本没有接触过景观类课程。因此,为了景观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增设园林植物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植物配置的素材有所了解,对植物的习性、色彩、高低等有一定积累。同时,开设植物类课程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可先学习掌握一定的植物理论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当地植物园、城市公园等植物丰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认识,将对植物的认识从图片转化为眼前的实物,观察植物的特性,感受每种植物的立体形态以及在整个景观空间的搭配效果[8,9]。如此,学生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脑海中会形成每种植物的实际影像,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树”。

2.2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模块

植物配置课程的理论教学不仅涉及到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植物造景的原则及方法等普遍的理论知识,应该重点加强学生对植物色彩及植物空间感受方面的认知。人们欣赏植物景观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植物的色彩,不同的植物在同一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同时,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对景观空间的营造也具有重要影响,同种植物会以其花叶的色彩变化呈现不同季节间的差异。这一系列的色彩变化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对完成优秀的植物配置方案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可将不同色彩的植物分类呈现,在分析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时列举出相应色彩的植物素材。例如红色给人的感受一般是热情、奔放、喜悦与活力,红色系的开花植物有桃、杏、梅、蔷薇、月季、石榴、牡丹、山茶等,红色果实的植物有火棘、南天竹、石榴、山楂、枸杞等,秋叶呈红色的植物有鸡爪槭、五角枫、枫香、黄栌、地锦、五叶地锦等,常色叶为红色的植物有红枫、红叶李、红花檵木等,还有比较特殊的植物———红瑞木,它的枝干呈现红色。黄色明度高,给人辉煌灿烂、柔和、纯净、明亮之感,黄色系开花植物有迎春、连翘、桂花、蜡梅、金钟花、棣棠、金丝梅、向日葵、菊花等,黄色果实的植物有杏、佛手、沙棘、金桔、木瓜等,秋叶黄色的植物有银杏、悬铃木、梧桐等,黄色干皮的植物有金枝槐、黄皮刚竹等还有的植物叶具有黄色斑纹,如金边黄杨、金心黄杨、洒金柏等。在课程中可让学生制作色卡,将园林中常用的植物种类与色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独特的素材库,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方便查阅。在植物空间认知方面,目前学生主要在设计图纸阶段呈现植物的平面分布,普遍缺乏对植物空间的营造能力,而在景观中,植物往往与地形、构筑物、水体等景观元素结合紧密,利用丰富的植物素材能够营造出优美的景观空间,良好的植物景观空间能给人最直观和美好的体验。因此,在植物配置课程中应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能力的培养。园林植物空间主要由覆盖面、垂直分隔面、基面和时间4个维度构成,它们构成的空间类型有开敞型、半开敞型及闭合型。开敞型空间主要由基面上的低矮植物构成,例如草本地被类的植物材料合果芋、假龙头花、千屈菜、景天等,还有修剪高度在人视线高度范围以下的灌木,例如红背桂、黄杨、龙船花、紫叶小檗等。闭合型空间利用高大乔木形成覆盖面、高低不一的小乔木及灌木形成较封闭的垂直立面,配合地被草坪形成的基面共同组成遮挡视线的封闭空间。半开敞型空间介于开敞与封闭之间,对视线不形成完全遮挡而是有意识地留出视线穿透点。学生必须掌握每一种空间的营造方法,而且在绘制植物配置平面方案的阶段就应该联想到方案的立面林冠线效果以及整体的空间效果,这就需要在课程中增加对植物空间组团效果从平面到立面及效果图的训练内容。

2.3改进实践教学

植物配置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的特点,目前的课程中,理论课程授课完毕后学生主要通过给定的一个场地案例进行植物配置进行实践,学生没有实地调研的经历,所做的方案只是纸上谈兵。未来的实践教学可以从2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临摹大量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从平面图到效果图全面理解优秀的植物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理解,为后期自己做方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对道路、公园、居住区等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材料的运用、尺度变化、植物景观空间类型等方面分析场地的植物配置,配合手绘及时记录并形成调查报告,并与教师及同学沟通,训练沟通、合作、分析能力。通过场地调查,学生对所调查的场地中植物景观不佳的进行优化植物配置方案设计,自由表达设计意图及想法,通过草图方案、模型及效果图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锻炼学生方案独立设计的能力[10]。

3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3.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授业者,要有真才实学,对所教课程内容必须做到完全掌握,且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11]。同时,积极向学校申请培训学习的机会,积极向专业排名前列的学校以及社会上优秀的景观公司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3.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植物配置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未来可以尝试在课堂中加入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由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参与教学过程[12-13]。其次,可以请优秀的植物设计师、苗木工作者到学校举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相关知识、技术规范以及施工技术手段[14],使学生了解课程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在专业领域中的定位以及自己在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再次,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自主进行实地调查,学会自己总结分析场地植物景观的优缺点,形成调查报告,并完成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分析图等图纸的绘制,培养学生理解园林植物的种植形式与功能、植物配置的模式、植物营造空间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从图纸到实景、从实景到图纸的完整实现过程[15]。

参考文献:

[1]尹豪,袁涛.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06):70-73.

[2]郝培尧,李冠衡,尹豪,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01):68-70.

[3]林广思.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讨[J].华中建筑,2014,32(04):158-161.

[4]吴仁武,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1(02):102-109.

[5]蒙薇,杨华,车代弟.人—植物空间—情感———以天津市河东公园植物空间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0,26(10):91-94.

[6]李伟强,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绿地为例[J].风景园林,2011(05):98-103.

[7]黄欣.模型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7(15):79-80.

[8]周道瑛.园林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9]陈敏红,林选泉.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空间营造[J].中外建筑,2009,15(7):126-127.

[10]安琳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开放式项目教学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06):214-217.

[11]柏玉平.园林观赏植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01):61-62.

[12]胡海辉,龚束芳,王全刚.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85-87.

[13]邵锋,包志毅,宁惠娟,等.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7(02):96-98+101.

[14]周禧琳,周文婷.面向实践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1):111-113.

[15]董丽.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演变及思索[J].中国园林,2011(27):103-106.

作者:王琴 单位:昌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