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文化在水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课前提炼,发掘水文化教学价值。
水文化有利于丰富水环境设计教学内涵,教师在收集整理到所需的水文化材料之后,按照水环境设计教学的要求和理念对现有的素材实施合理的审美化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水文化需要更为自然的以美的形式来进行呈现,以保障学生在欣赏水文化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和知识,完成爱水护水观念的传播,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美和德的思维。第一是筛选。由于水环境设计教学中所涉及的水文化知识较多,而相应的切入点和切入方式也很多,在具体的使用时就要按照教学目标来细致的筛选,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内容丰富并可以吸引学生的素材可以留作使用,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我国水文化涵盖了水道、水智、水德、水缘以及水赋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不是所有的水文化知识都适用于水环境设计教学。教师应选取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文化知识,避免因水文化素材的选取不当而导致课堂教学重点出现偏差。第二是发掘。水文化在筛选之后,部分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部分却因为隐含在学科知识里而需要加工,加工之前的发掘工作就依靠教师的审美标准来进行评判。因此,教师在水文化的日常搜寻中,需要带着审美的标准来不断的观察,并用心挖掘,将水文化与水环境设计联系起来,建立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第三是打磨。水文化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本身也许符合审美要求和标准但是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就必须将其身上所附着的各类不符合要求的元素和东西加以清理,以重新显现出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对水文化进行打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便最终显示出水文化价值和本质。四是整合。水文化素材中的部分或者一些单独存在的水文化素材,无法直接显示出其特别的美学意义和教学价值时,可以考虑将水文化拼接起来,例如素材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来加以组合时,它们应有的优势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就有可能焕发出新的光彩,或者融合更为相得益彰,通过再次改造最后得到的水文化无疑更能丰富课堂的内容设计,从而提高水文化在水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2.课中渗透,推动水文化知识积累。
水文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以审美标准为前提,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和目的的吻合度较高的水文化传播情境,使得学生在情景融入的过程中更能感受水文化知识。就教育情境本身来看,需要精心的设计,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求具有美感或者美学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情境,更需要教师对精彩瞬间进行适时的捕获,水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提升这一使用要求,但是在创设和美化教学情境时必须要注意到:第一是适时切入水文化素材。水环境设计教学课堂本身也是信息知识传递,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眼神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观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理解需要,例如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了解、认识、思考及运用等,不同领悟阶段必然在情感上有不同的变化。因此,教师只需要对此类变化进行把控,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内,融入情境以完成情境设置的要求[3]。此外,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火花一闪而逝,需要教师以敏锐的嗅觉及时发现,才能形成有效提问的契机,实现对水文化的深入拓展。其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情景问题的方式引入水文化素材,并以追问来深化学生对水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水文化的应用时机:第一,认知出现矛盾的时候。当学生在面对水环境破坏和水利建设等冲突时,容易出现利用水环境与保护水环境相矛盾的认知。这时教师应避免直接指出破坏水环境的错误然后分析原因的传统教学套路,而是以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思考水文化发展的时候回顾人类与水环境协调共存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水环境设计理念。第二,遇到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大学生的水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在水环境设计作业中往往出现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教师在这时可利用循序渐进的追问,启发学生发现水文化融入到作品设计的切入点,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第二是以水文化促发情感。水文化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设置应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感为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自然观。以水文化传递爱水护水理念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要采取坡度式传播、发散式传播两个方面来进行提高,并通过每一次的水文化传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水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水环境意识。第三是加强水文化的欣赏。设置和推演情境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教师所设计的情景和氛围中来,建立在教师所设计的水文化传播基础上,学生的反应就可以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形成明晰的对比,学生无论认同还是反对,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形成新的水环境设计理念。为了扩大学生的水文化知识面,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水文化、欣赏水文化,教师应积极收集和整理相关文化素材,并以组织阅读活动等形式进行大范围推广。例如布置水文化相关的课前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文章,体会水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有助于在课堂上更快地进入状态,更轻松地理解水文化以及水文化影响下的水环境设计,提高对水文化的欣赏能力。
3.课后拓展,促进水文化知识应用。
水文化的传播和应用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拓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通过挖掘、搜集、整理和总结水文化资源,学生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水文化的内容、存在形式、分布和应用价值等,形成具有自主性的水文化认知,为后续的水环境设计实践创造条件。结合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教师可将水文化学习活动设计为以下几类:第一是进行水文化资源文献研究。教师可引导大学生们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查找水文化信息资源,并加以汇总、整理和分析,形成对水文化的深入认识。为了提高文献研究的有效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水文化学习的合作性和交流性。在汇总水文化资料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厚重的水文化原始资料整理成具有关键性和条理性的精华,形成水环境设计的重要素材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融入到学生小组学习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提炼资料,引导他们形成对我国水文化以及本地水文化的深入认识,积累水环境设计基础。第二是开展本地水文化资源调查。本地的水文化资源是学生学习水文化知识、掌握水环境设计的重要资源基础。教师应通过布置课外拓展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水文化资源调查,并以体验水文化内涵为宗旨,通过采风、走访、摄影以及记录等实践调查方式深入到当地的水环境建设和水文化发展中,形成系统认识。此外,在开展调查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城市建设、人文思想、民风民族以及文化设施等联系起来,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体会水文化知识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感受水文化对水环境建设乃至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体会。第三是建立水文化资料库。在经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后,各个小组都收集了相当丰富的水文化资料。为了让这些资料能够长久地发挥其效用,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小组所收集的资料作进一步整理,并运用信息储存技术,通过U盘、光盘以及云储存等方式将水文化资料存储起来,形成水文化资源数据库,为水环境设计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
作者:倪妍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