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融媒体下的新闻海报设计探析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闻海报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增高。新闻海报主要应用于信息传递、重要日期提醒、舆论引导等方面,其制作周期短、传播效果好、审美价值高等特点广受新闻工作者的好评。本文主要对当下新闻海报使用的设计元素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对新闻海报的设计特征进行探析。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海报;设计
海报是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通常要写明活动主题、性质、时间地点等重要内容。除了有承载信息的能力外,还能够以软性感化的方式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备受推崇。海报最早常用来通知观众剧目的演出时间,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使得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这样的宣传形式。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海报具有了一定的设计和审美价值,成为宣传电影、比赛、演出等活动的重要途径。印刷技术的完善推动了海报的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将海报由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推进。
一、新闻海报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应用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多数人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短暂阅读少量文字或者浏览视觉化产品。除了新闻内容的改变,传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新闻海报就是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化产品之一,通常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新闻海报目前多用于重大事件的信息传递、重要日期提醒、发布政策法规、舆论引导等方面,它作为一种新闻产品,除了拥有传统海报的各种特征外,还兼具了向大众传递新闻事实并有效沟通的任务。新闻海报通过生动形象、简洁直观的图像及文字符号进行表达,将新闻事实用视觉化的方式进行展现。新颖的创意构思、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达到高效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例如,在2021年的日本奥运会期间,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媒的微博在每日发布有关新闻时,项目预告、获奖信息、金牌数量均大量采用新闻海报的形式呈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设计者以大量的奥运比赛照片为基础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创作,主题鲜明、文案优美,人们除了能够通过新闻海报这一形式了解最新的奥运会有关信息外,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祖国而自豪[1]。
二、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海报的设计元素探析
(一)文字的替换与共用
文字是目前新闻海报中都要用到的元素,除了用来表达主题之外,还用来对信息进行补充和说明,许多设计者的设计重心都在中文的标题上,他们通常对中文字体进行替换和共用,在表达创意的同时,强化了主题的表现力。中文字体替换设计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中文字体的某一笔画或者某一部分进行相关元素图形的替换,同时对图形元素进行适当变化或夸张,让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通过字体偏旁替换且与其他元素进行组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内容和情感。例如,在2021年9月,由央视新闻发布的一张有关教师节的海报中就运用了文字替换设计的手法。设计者用较大的版面放置了一个“师”字,并将中间的部分笔画替换成了粉笔的元素和在教师常对学生说的一些经典语句。这样的方式即使不阅读下方的文字,也能够非常快速地了解到新闻海报想要传递的信息。中文字体的共用在新闻海报的设计中也是常见的一种手段,创作者通过观察不同文字笔画的异同之处,找出关联点,并对其共有的部分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为作品增添趣味以外,还能够提高吸引力,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人民日报在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里,发布了一张主题为“今日中国已非往昔,我们都好请您放心”的新闻海报。设计者用较大的版面放置了一个“念”字,基于“念”字的结构,将关键字“今”和“心”巧妙的融入和强调,在给人们全新视觉感受的同时,起到了呼应主题,强化表达的作用。
(二)数字与其他元素融合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追求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本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使用数字表达则是最准确、最直接的表达方法,这样的特性也延续到了新闻海报的设计当中。创作者通常会对新闻报道中最关键的数据进行强调和设计,有些甚至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拼接成一幅作品,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丰富画面,进行创意性表达。在2021年9月3日,央视新闻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发布了一张主题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海报。设计者将战士的雕塑素材进行了多媒体技术处理,拼接成“76”的数字对抗战胜利的年份进行强调说明,即使观众不阅读海报中的文字,也能很快地意识到这张海报与抗战胜利的关系[2]。数字除了与图形元素的融合之外,还可以与中文字体相结合,通过替换相似笔画等方式来强化主题的表现。如央视新闻发布的一款主题为“致敬”的海报中,将“致敬”二字中的部分偏旁与数字“70”进行替换,同时将数字部分改成鲜亮的黄色,与海报主体色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年这个时间段。“致敬”二字本身是灰色,相对来说比较沉闷,与红色大背景相比并不显眼。但主题文字经过数字融合处理后文字有了一定的变化,有意将人们的视觉中心进行引导至“致敬”上,也表达了创作者对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深深的敬意。
(三)照片展现真实细节
新闻图片是新闻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诸多新闻载体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它有着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特征,增加了报道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在海报设计中也经常使用新闻照片作为背景填充或者主体物,来增加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前期挑选照片素材时要充分考虑一张照片的构图、用光、角度、色彩等诸多元素的运用,新闻照片内容不能是空洞、呆板的,而要能够精准细腻地描绘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能够反映事件的精彩瞬间,通过视觉直达观众心理。人物摄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题材,多采用近景和特写,除了向观众交代新闻发生的背景外,还要重视情感的体现,要通过主题人物的神态、表情和肢体语的捕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加深观众的观感印象。例如,在2021年7月,央视新闻发布的一张主题为“泥浆是你负重前行时的勋章”海报中,背景选用了一名抗洪战士的背影特写,照片清晰地记录下了他在炎炎烈日下抗洪的英勇背影。他的脸早已被晒得发红,衣服已分不清到底是被洪水还是汗水打湿,牢牢地贴在他的身上,同时全身还附着大量的黄泥浆。他的头朝向洪灾严重的地方,虽无法看到他的眼神,但仍能从这张照片中感受到他对抗洪的坚持和决心。设计者以这名战士坚定的背影为底进行了简单的装饰,有意将文字和素材的颜色处理成从泥浆的土黄色向奖章的金色渐变过渡的效果,再配上优美切题的文案,彰显出我国人民解放军展示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3]。
(四)色彩强化情感表达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一书中提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观看一张艺术作品时,作品中所使用的色彩会在第一时间快速被人们的眼睛捕捉,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有差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色彩心理学在新闻海报中的运用也十分灵活和普遍,设计者根据题材的不同对颜色进行归类和应用。在一些政策法规、国庆盛典、奥运赛事等新闻海报中,主体色多采用红色系,红色有着强烈的情感表现,能够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引起他们的重视。对于一些缅怀先烈等较为沉重严肃的新闻信息,则多采用黑色或灰色来表现。蓝色、黄色和绿色也都会经常被作为主体色进行使用,强化情感表达。除了色彩色相上的变化,饱和度和明度的不同也能够影响主题的表现。
三、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海报的设计特征
(一)尊重事实有效表达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些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媒体盲目追求时效性、可读性,将一些没有经过验证的不实信息在网络上快速发布,引起了人们的争议。虚假新闻不仅会损害公众的知情权,更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极不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所以所有的新闻内容产品都需要尊重事实。而新闻海报作为新闻内容产品的一类,就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设计、制作和传播,这一点是新闻海报与其他类型海报最明显的区别。这要求海报设计者在进行新闻海报的创作时,需要处理好艺术加工与新闻真实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颜色或是一个素材使用和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新闻失实的情况发生。设计者需要仔细设计海报的每一个细节,让色调、色彩、构图、景别等艺术化处理为新闻事实服务,严格把握新闻海报作品真实性的价值标准。
(二)巧妙构思抓人眼球
如果想要在庞大繁杂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新闻海报就要在观众看到的一瞬间迅速被吸引,这要求新闻海报设计者必须重视前期的创意构思环节。巧妙的构思、有趣的创意可以为观众带来丰富、新颖的视觉体验,强化对新闻信息的记忆。例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2020年10月发布的“月圆情暖,国庆家和”的新闻海报,整体色彩采用红、绿、黄三种颜色增强视觉冲击,并将“国家”两字做了艺术设计,用屋顶和房檐的造型替换部分笔画,并将“国”中间的“玉”字替换成了高山的造型。设计者想要传达国庆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假日,更是让观众铭记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这样的设计能够比传统文字报道传递出更加强烈的情感,强化观众的爱国意识[4]。
(三)内容简洁抢占先机
作为新闻内容产品的一种,时效性对新闻海报来说同样重要,发布的时间距离事件发生时间越近,新闻信息就越有价值。所以,新闻海报不需要像电影海报一样,每一张都经过大量的艺术创作,更多的是要求设计者或设计团队要高敏感度捕捉热点话题、快速整合信息资源并能够高效率完成新闻海报作品创作。新闻海报通常都设计成能够满足手机一个屏幕大小的显示,所以对海报内容的选择往往求精不求全,对重点的部分要进行强化和突出处理。一些新闻媒体往往采用不固定的小团队合作的方式,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会从集团内部迅速调集擅长文案编排、图文创作、融合制作等各方面人才,采用项目制运作的方式,做到人尽其能,确保每日新闻海报的稳定产出。目前,新闻海报也常用于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介绍以及对政策方针的解读等使用,例如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每获得一枚金牌时,许多官方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迅速制作一张新闻海报,并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海报通常以运动员获奖或者比赛的照片作为背景,将获奖项目和目前奖牌的总数量进行放大和强调,让观众一目了然。
(四)多态融合强调美感
当下人们对新闻产品不再局限于了解信息,对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体验感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海报作品要能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应兼具一定的审美价值。创作者在进行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元素的搭配、构图的完整、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是要为作品的美感提供服务的,要综合运用多种元素来提升新闻海报的视觉艺术表现,让观众在阅读时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此外,目前的海报作品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已经从原先的平面化、静态化逐渐向动态化、交互化的风格演变。它还可以融合音视频、H5等多种形式,呈现出多形态有机融合的趋势,提升作品的趣味性,带给观众更加新奇的视听和交互体验。人民日报客户端在2020年10月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将视频与新闻海报进行融合,制作出了长达14秒、主题为“勿忘”的动态海报。设计者不仅让老照片动了起来,还加入了恢宏的音乐和战斗的音效,烘托了气氛,真实还原了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激烈的战斗情况,让观众身临其境,大受震撼。
四、结束语
在融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官方媒体选择使用新闻海报的形式对外发布新闻信息,它能在短时间内以视觉化的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引起人们对热点事件的重视和思考,增加官方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传递积极思想。新闻工作者都应该重视新闻海报的重要地位,利用好这一高效的传播渠道,做好传播工作。
作者:杨明新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