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重点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虽然高层建筑美观大气,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土地,利用空间,符合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它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等问题,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诉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当下高层建筑设计与发展趋势,简要阐述基于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的设计重要内容。
关键词:现代城市;绿色生态;高层建筑
引言
高层建筑不论从便利性的角度而言,还是基于科技发展的角度下来说无疑都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很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本身都是由复杂设计的高层建筑构成,高层建筑的密度和独特性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的一个象征。随着当下对于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的宣传,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理念也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其设计重点又应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将在下本中一一讨论。
1生态型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1)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从起步到普及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这与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层建筑最大的优势是在同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空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对城市空间利用率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无疑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弊端,高层建筑本身施工难度相对一般建筑而言要大,且在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上的问题同样也比较严重[1]。但两相权衡之下,单一由于能源消耗或环境污染问题而去减少高层建筑本身的数量显然并不科学,应从建筑本身入手,优化设计理念,实现环保的理念。(2)从高层建筑本身类型的发展方向而言,现代新型的高层建筑中除了作为居住、办公、酒店等固定的功能场所之外,也开始引入了艺术化和趣味化的多用途空间设计。而绿色环保理念一经倡导,便暗合了这种趋势,绿色环保理念与高层建筑的结合,使得原本单一的功能使用空间变得层次丰富有趣。同时一些绿色环保的科技手段,如光伏光电,冰蓄冷,光导技术等,相对于普通建筑而言,不论是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说,还是由于高层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更大的内/外面积来看,都更适用于高层建筑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绿色生态型的高层建筑是基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3)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并不只是绿色建筑这一简单概念,绿色生态型建筑应当是包含生态学在内的一个综合性理念,除了为降低高层建筑对于能源的耗损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其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即兼具美观、实用、经济、绿化等多个方面,这也是基于当下发展所体现出的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及趋势。
2生态型高层建筑的理念特征
什么是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理论内容,首先是自然的角度,其次从人性舒适化的角度,最后从建筑自我调节的角度来阐述。
2.1自然的角度
规划与设计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环境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实现与自然的融合,就成为了关键的一步。较为简单的手法是通过增加采光面积与通风面积的方式,在不降低室内温度舒适的同时,让光照、空气等自然因素取代现有科技中的一些非自然光的能源耗损,形成自然体系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和互补,有效降低人们运用照明科技带来的能源损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除此之外,现代城市中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很多人都出现了身体亚健康的状况,这就更加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绿色环保的理念,打造健康和自然的建筑环境,实现对于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2.2人性化的角度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为人们创造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不断提升,高层建筑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便捷的追求,而在这一基础上,人们开始增加关于舒适度的要求。即除了合理的空间使用外,使用的舒适感也成为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舒适度指标并不是单一借助建筑学理念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建筑学的基础上,融入艺术、生态学等多项理论内容与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诸如要求墙体面层材料的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甚至对于室内湿度、温度的调节等,实际上就是对于舒适度的一种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包括视觉环境、声音环境等多个环境的优化[2]。
2.3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高层建筑是具有周期性的,即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规定的使用年限之内,高层建筑应当始终处于一个常规状态,其功能性也不应在年限范围之内出现衰退老化无法作业的情况。因此高层建筑应具有一定的自调节性,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自我完善,进而确保在一定的周期内被合理运用。甚至还需要有前瞻性地预留出随着未来技术进步可以改造的空间。具体到实际应用上,自我调节具体可以分为自我净化、自我吸收、自我调节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净化围绕的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我吸收是指自然能源的吸收与利用问题,自我调节则是指对于建筑在使用年限中状态的调整,三者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关于生态高层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体现。
3生态型高层建筑的设计重点解析
基于上文中对于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及现代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的理念分析,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需要从建筑空间、建筑结构、建筑表层以及建筑生态四个方面来共同体现。
3.1建筑空间
对于建筑空间的角度而言,高层建筑本身就是在同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大建筑使用空间的一种设计,但本文在此所指的建筑空间并非单一指建筑空间上的利用,而是如何进行更好的空间组合,进而实现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这一理念。简单来说,是以功能需求和能源经济性作为标准对空间组群进行区分,进一步实现对于自然能源的高效率应用[3]。可以将高层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动态化的分组,从功能性或其实际使用流线来进行区分。如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实际采光需求不同,内部的走廊、门厅等空间的采光需求实际上较小,因此可以主要依靠照明功能来完成,而其他如办公,客房区域则可以靠外墙设计,同时加大落地窗面积,增加采光和通风,实现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节约能源的概念。又或者将其分为内区域与外区域两部分,外区域的采光、温度及湿度的需求与内区域不同,同时应更加注重需求大的那一方,并且考虑设置中介空间来缓冲温差,完成节能和舒适的设计目标。
3.2生态结构
人类社会在形成到发展的过程当中,自然都始终如影随形,自然是孕育生命最初的母亲,因此生态建筑设计结构的体现,也应当融入自然的理念,既从舒适环保的角度出发,又从美的追求入手,不断的融入创新的元素。以当下较为流行的设计结构为例,现下比较流行的生态化结构体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树型的结构”,树枝错落有致的纵横开来,同时能够保证“树枝”、“树叶”、“树干”每一个部分都能够享受到充足的“日光浴”,进而形成极具自然风格的生态建筑结构。另一种的“竹的结构”,竹子本身是外直中空的,但是却有非常惊人的高度,同时受力结构特殊,对于生态建筑及现下的高层建筑而言,具有非常深刻的参考意义。以上两种生态化结构体系设计,即是自然的引导在人类建筑领域的体现,又是科学与科技的进步发展。
3.3表层方面
本文中所指的表层方面,就是指高层建筑的一些附属部分,不单一指外墙、屋面,还包括诸如周边的绿化设施等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区别与高层建筑内部的外部环境。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当格外重视表层方面,表层是转化建筑物内外部区域的一个重要“中介”,借助表层,能够实现内外部的友好交流,进而更好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性能。在具体设计中,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外墙材料,确保建筑在热、光、声等多个方面的基础需求与性能,如在一些休息区域,需要较好的隔音,吸音效果材料,而在一些办公区域,则对于光照、温度、通风的要求更高等。其次应考虑外部环境污染及不同季节的情况,尽量提升设计表层的控制功能,来过滤或者阻挡外部污染或气温变化对于室内空气的影响。如在一天内不同的时间段对于光照的采集来为室内形成不同的温度调节,诸如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正午到傍晚这段时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这一时间的隔热系统就应当相对于其他时间段的隔热系统要功能性要更强,隔热效果更好,才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
3.4建筑外部生态
建筑物的外部生态是四个设计重点中最为核心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内容,一方面,建筑生态不能一概而论,建筑生态本身是基于高层建筑自身的功能性及其具体的地理位置而决定的,如南北方气候差异、空气中的湿度与温度都存在很大差距,围绕这一情况,不同地理位置建造的高层建筑应具备差异性。其次,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植被的选择也存在差异,而合理的植被物种选择可以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界自然环境形成联系,打破城市与自然的隔阂,形成整体性与生态型。总体而言,在实现对于不同地理条件下的高层建筑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如降雨降雪、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将信息进行提炼融合到设计理念当中,尽可能的运用本地材料,就地取材来完成相关的设计。除此之外,需要额外强调的一点内容在于,高层建筑本身应当将考虑其自身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良性的影响一方面能够提高高层建筑本身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净化空气,降低高层建筑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建筑特性、设计理念与设计重点三个方面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阐述与分析。实际上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是高层建筑本身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结合这一发展趋势,更好的开发高层建筑的优势,促使城市与绿色生态的自然相结合,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关键。也希望广大相关工作者继续深入分析,为其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更多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延涛.绿色发展在现代城市改造中功能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7(02):48-49.
[2]刘卫兵.更绿色的城市更宜居的环境[J].中华建设,2016(05):44-45.
[3]胡伟娟.生态型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郑州建设研究[J].长江丛刊,2017(07):150.
作者:陆敏銘 单位: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