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设计理念与视觉设计师的伦理责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绿色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
从绿色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的绿色设计分别是指反对过度消费的绿色消费和注重节能环保的绿色技术;随着设计专业的职业化发展,绿色设计演变为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核心的设计系统。因此,绿色设计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从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来看,绿色消费是与奢侈消费相对立的消费模式,它鼓励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资源损耗和符合生态学规律的消费活动;
(2)从科技进步的角度出发,工业产品应当积极采用绿色技术预防对环境的破坏,通过技术更新和升级产业形态提升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
(3)从自然环境角度研究产品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及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首先,绿色消费源于对消费社会下大众消费意识的抵制。从环境保护的意义上来看,绿色消费是指无害于自然环境的消费活动。自现代工业社会形成以来,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垃圾约为100亿吨,平均每人约2吨,这些未分类处理的垃圾不仅占有大量的空间,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垃圾都被当作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最早通过了绿色产品审核制度,为绿色消费概念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后,该制度普及到世界各国,绿色产品不仅包括各类食品和日常用品,还进一步扩展到工业产品、建筑质量和工业体系的标准评估上来。此外,一些发达国家还针对废弃的旧金属和旧塑料等可再利用资源进行分类分拣,使得资源的重新再利用和分类回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绿色设计焦点。其次,由绿色消费概念可以追溯到生产绿色产品的绿色技术,即一种注重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预防生态破坏的技术形态,如生态农业、纳米技术、航天技术、三维打印技术、虚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目的不再是改造自然,而是重建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绿色技术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
(1)绿色技术是一种区别于现代技术的技术体系,它根源于古代的原始技艺,如古代灌溉、手工业等,但通过与现代工业技术结合,产生了超越现代技术之工具理性意义上的技术文化形态。
(2)绿色技术是一种内在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技术,它作为一种技术现象根源于人对“无公害化”技术的构想,即要求技术治理、改造和实践活动都指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3)绿色技术不仅包含生态维度,而且具有伦理意向,即绿色技术的目的是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根本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三,随着绿色消费和绿色技术的深化,绿色设计作为绿色潮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一种与绿色消费社会和绿色技术形态相适应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可以说,绿色设计不仅涉及更多绿色材料应用和绿色技术创新,而且延伸到消费领域来观察人们的消费习惯,并以此作为现代设计的起点。所谓绿色设计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对产品进行设计和改造,不仅考虑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属性、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还要考虑回收再利用后的产品处理。同时也要为产品自身对社会带来的经济性、自身应有的功能性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设计考虑。绿色设计概念也向现代设计师提出全新的问题:如何全方位地实现绿色设计,将整个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报废回收再利用,整个设计过程的实现对于设计师来说无非是一种新的挑战。比起传统的产品设计来说,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了,绿色设计的原则、技术、方法及材料选取都必须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二、视觉污染背景下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内涵
20世纪以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从收音机、电视机到通信媒介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视觉图像生成和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视觉图像逐渐替代传统的文字文本而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信息传播方式。然而,正如贡布里希的预言,“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像的侵袭”。在大众传媒与大众消费和城市化进程结合的趋势下,视觉污染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视觉图像不仅成为制造消费欲望、引发过度消费和传播消费意识的工具,城市建筑的同质化、城市景观形态的去地域性以及缺乏管理的城市广告布局等也带来了一种单质化和无内容的视觉环境。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视觉污染作为人工环境污染的一部分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感知系统的平衡,因视觉注意力的过度消耗导致视觉疲劳现象;而且严重的视觉污染还会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人的生存环境,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安全。以环境设计中的造型污染为例,一些设计师为了增加室内装修的预算而不顾实际需求和室内环境的安全标准,通过模仿欧洲巴洛克等装饰艺术来表现奢华的室内空间,过度繁复的装饰并不利于空间的实用性,如果采用一些达不到环保标准的装修材料还将严重降低室内空间的安全性,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由此可见,随着媒介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视觉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中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之一。在此背景下,从绿色设计概念中的3R(Reduce,Reuse,Recycle)出发,视觉传达作为一个对视觉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专业领域就要重新思考以下问题:
(1)视觉传达作为视觉语言的模式能否有效减少视觉语言的复杂性;
(2)视觉传达是否有助于对非物质的视觉要素和物理性的视觉材料进行有效回收;
(3)视觉传达通过结合新媒介等数字技术能否有效促进视觉资源的利用和再生。首先,从视觉语言具有易读性的优势来看,减少视觉语言的复杂性有助于提升视觉传达的效率和准确性。贡布里希在其著作《图像与眼睛》中提到,图像唤起回忆和情感的能力优于语言和文字,但是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深度意义方面则不如文本语言。据此,视觉语言系统就是由一系列图像构成的语言系统,它可以用于传递一个相对稳定的“意境”,但是它并不能反映出所传递信息之间逻辑关系以及加深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此,过多的图像以及包含过多图像的视觉语言系统并不会让观看者了解更多的“真相”,相反,它会令人们产生更多的误解,甚至会歪曲原本可以被理解和感受的“意境”。另一方面,人们通常误解了写实主义的含义,认为细节越多越能够接近“真实”,从而提高图像的可信度,但是随着摄影技术以及数字图像编辑软件的介入,超清晰的写实图片已经推翻了这一假设,即写实等同于真实。事实上,图像再现的并非是现实,而是根源于对所要传达信息的理解。因此,视觉传达根本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视觉语言的简洁性原则源于对所要传达信息的明确定位和清晰洞见。其次,视觉传达的目的是对非物质的视觉语言进行管理,避免浪费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产生无序的视觉空间。非物质的视觉语言和物质形态的生存环境乃是相互转化的过程:一方面物质化的生存空间总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所有的建筑物都具有特定的形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建筑实体以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感知的方式存在着,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和对空间的探索;另一方面,非物质的视觉语言还可以物化为各种有形的实体,直接影响物质生产和制造过程。以绿色包装设计为例,它并非仅限于包装外观以及包装图案的设计,它包括容器造型、包装材料、包装工艺以及材料回收和废物处理等技术。因此,视觉传达系统就意味着从重复利用的角度对非物质的视觉语言、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可感知的视觉材料进行管理。第三,从资源再生的角度来看,视觉语言作为一种非物质的视觉文化本身就是文化建构的组成部分,视觉传达与大众传媒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有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体说来,视觉语言不能仅仅被看作刺激大众消费的工具或者是具有表现性的媒介,相反,它作为社会文化的非物质化显现总是与社会发展动态密切相关。换言之,视觉语言是一种特殊而统一的文化资源,它一方面根源于社会的传统文化内核,继承了社会文明的核心;同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它又具有引导着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的作用,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建构活动中。因此,视觉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再生的过程中,一方面扎根于历史传统吸收积极的文化内容,同时又结合技术的发展参与大众文化的建构,推动社会文明的进化。因此,视觉传达与数字化传播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设计文化建构活动,为传播绿色消费和建设节俭社会奠定基础。
通过反思现代设计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看出由于专业分工的加剧导致人们很少注意到现代设计已经带来的种种危害。许多设计师只看到产品设计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却忽视了繁复的造型、花哨的颜色等视觉要素给人的感官带来了非常态的刺激,或者一些设计师正是企图利用视觉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的刺激来实现设计意图。视觉污染也不仅限于对感官系统造成干扰,随着视觉设计与奢侈消费、时尚文化的结合,它间接地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甚至把人们的生活环境演变为商业活动的一部分。因此,从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内涵出发,重新思考视觉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成为当代设计伦理建构的重要内容。首先,从视觉信息处理模式来看,视觉设计师必须通过简化图像要素形成具有可读性的视觉资源。根据信息处理模式,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视觉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记忆,通过吸引注意力的方式进入到短期的工作记忆中。例如,相比那些完全通过文本来解释产品的用户手册来说,通过图像方式显示的操作流程图可以有效地引导用户熟悉新产品的使用方法。然而,过多的视觉图像、色彩和动画则会造成视觉干扰,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导致难以完成其所设定的工作任务。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之间的相互转化来看,视觉要素的组织和管理不仅要满足工作记忆的功能性需求,它还必须符合人们长期以来在事件记忆和语义记忆中所积累的认识能力。换言之,图形、色彩、字体等视觉要素必须经过选择、组织和合成的处理过程,从而构成具有可读性(Legibility)的视觉资源。其次,从可回收的角度来看,视觉设计师应当考虑视觉信息的内容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现有资源的浪费。尽管环境属性是绿色产品设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绿色设计体系并没有把视觉污染视作一种重要的污染源。视觉污染主要包括光污染、造型污染、色彩污染等。随着视觉图像的滥用造成的视觉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就必须放到人的生存环境中来考虑,把视觉资源的回收作为治理和控制视觉污染的重点问题。从可回收的视角出发,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不可避免涉及具体的媒介、技术和材料等物质要素,即根据媒介或技术特性来采集和输出图像信息,避免图像质量在传播过程中被降低或以不正常方式显示等;通过利用可回收材料或耐用性材料,延长视觉信息的使用周期和提高视觉资源的再利用率;从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城市景观出发来安排和组织视觉要素,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第三,视觉资源并非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根源于社会的动态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之中。换言之,视觉资源作为视觉文化乃是社会—文化之间动态关联的显现。这意味着视觉信息处理模式并非总是以信息传达功能为核心的传播模式,事实上,视觉信息处理模式本身还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换言之,视觉信息处理模式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过程,它总是随着社会—文化结构的变革处于动态变化中,视觉信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就是和社会发展和文化建构动态地关联着。从绿色设计的理念出发,视觉信息处理和传播的目标不仅是刺激大众消费和提升经济效益,它根本上服务节俭社会的建构。据此,视觉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也就并非是一次性的消费文化,它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介,以用户参与的方式得以再生;另一方面视觉资源还是传统文化资源的批判性继承和发扬的过程。
四、视觉传达之绿色设计的发展前景
随着自然资源及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绿色设计作为一种缓解自然资源危机及生态破坏危机的设计理念逐渐被广大设计师接受。尽管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已经得到设计师的关注,但是由于视觉信息的非物质性属性,视觉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和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却一直没能受到广泛关注。面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之风日益增长,以十八大三中全会为契机,明确立足于厉行节约遏制奢侈之风的立场。从提倡节俭和反对消费的角度来看,视觉图像必须扭转以刺激过度消费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设计模式,它作为一种影响人感知和行为方式的非物质资源,就要从环境保护出发来把视觉信息处理和社会环境—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就从根据人的需求来组织信息的方式向着新媒介/技术和社会建构层次扩展开来,即从人—人交流出发来审视视觉传达的简洁性、从人—环境之间的关系审视视觉资源的可回收性,以及从人—社会的动态关系出发挖掘视觉语言的可再生性。根据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内涵,要求视觉设计师放弃那种只过分在外观上的设计方法,重新审视所承担的设计责任问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设计活动不仅仅要遵从现有的职业规范,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刺激社会消费活动,更重要是的视觉传达设计指向人类生存环境的建构过程。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师有必要从人的健康、环境保护和文化再生三个方面出发,使视觉设计活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担负起促进节俭社会建构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任务。
作者:耿阳张学昕洪晓楠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