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物质社会中的产品设计阐述范文

非物质社会中的产品设计阐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物质社会中的产品设计阐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非物质社会中的产品设计阐述

工业时代的产品设计是指关于“物”的设计,它是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其实质是改进人与产品、人与环境的和谐,进而创造新的、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而非物质社会中的产品设计则要求研究“人与非物”的关系,并按照设计方法研究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从概念上来说,非物质设计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非物质化的设计的产物,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在后工业时代,服务、虚拟、数字化等设计成为非物质的设计形态。也就是说,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某个产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一种制度或一种服务。其最终目标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在物质基础上实现非物质生存状态。这就是“非物质主义”设计理念所倡导的“资源共享,其消费的是‘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

譬如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称得上是一个非物质时代的标志,微软生产的Windows系列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为全世界服务对象的虚拟的平台,可以说微软的“服务”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也为人类的生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里谈的“消费服务”就是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以产品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的消费模式。也即是生产者承担生产、维护、更新换代和回收产品的全过程,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按服务付费的消费理念。关于消费服务,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它一直与设计是息息相关的,每个时期的设计思想都会受到其消费主客体的影响,如大工业化的美国建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与“为平民设计”的宗旨已背道而驰;而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段》中提出了自动机器体系的概念,认为自动机器体系“是最完善、最适当的机器体系形式,只有它才使机器成为体系”,使一些学者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机工学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机器中心论”的设计思想,更是违背了“人本思想”的消费观念,这也促成了极具颠覆力的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具有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意大利激进设计集团“孟菲斯”认为功能一方面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着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的一种可能关系;二是功能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文化上的。产品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更要有文化内涵,使产品成为特定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

从各种设计运动的产生来看,也往往是由于运动的发起者有感于消费主客体,才使得设计思想不断地发生改变,推演出不同的设计流派和风格。在信息社会里,产品的消费观念与人的生存状态的相互碰撞已显得更加引人关注。人们除了满足必要的物质文化外,更多关注的是附着在产品上的精神文化。这也是非物质主义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注重消费服务”的设计理念。非物质设计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障,它的理念不仅是一种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相匹配的设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它还表达了一个社会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和复杂的文化现象。

正如大众甲壳虫汽车的策划师巴里•谢泼德说:“制造商意识到,顾客寻找的不只是产品的功能。他们要买的东西,必须能够体现主人的某个特点。”其消费服务的主要层面正是从精神上调节人的身心,使人们能够切实地享受生活。目前,产品消费是我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对于生产商和厂家而言,它们只管生产和销售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使用产品,直到产品使用寿命终结才将该产品废弃处理。而非物质主义则是以产品为基础,强调服务为中心的消费模式。它有别于传统的产品消费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存在占有欲望,他们占有并使用产品后就存在着独立使用权,这样会使产品没能充分利用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而“非物质主义”使人们共同享有产品,消费的是服务,并以服务量衡量终端用户群的使用效率,扩大利用率与资源整合,以便满足有服务需要的客户群体;其次,“非物质主义”的生产商着重点将从旧貌换新颜的消费观逐渐转为减少消耗理念,使生产者节约生产成本,也顾及了生态系统,比如废物再利用或有用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等等;最后,“非物质主义”的用户以服务量付费,改变了传统消费模式的先占有有使用的闲置浪费,迫使终端用户自动承担产品的使用效率,使生产商与终端用户共同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对于非物质设计时代的产品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产品功能的超级化。它既有物质产品,又有非物质产品。即使是物质产品,其功能层次也各不相同,大多数产品已具备超级多功能,甚至有的具备了虚拟功能。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功能超级化手机即将进入3G时代,该产品的功能超级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也满足人们选择的多样性,然而多数产品都进行这种功能组合后,人们在选择产品时就会无比盲目,同时它也会带来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第二个变化是产品设计的核心转变为提供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服务,为的是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第三个变化是使设计与消费服务进行直接对话与交融。例如,我们在情感上需要机器人完全智能化,甚至可以像人一样进行思考并取代人的工作,这样的机器人当然更能满足人的情感和需要。但是当机器变得和人一样对社会造成破坏的时候,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再从产品功能的角度来看,个性和情感需要更多是一种定制的产品,而不是简单的功能组合,即使当初获得一种功能超级化产品,满足感也会很快消失。因此在当代非物质社会,需要共享资源、整合资源,倡导消费服务观念,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总之,非物质社会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彼此交流的渠道逐渐被网络所取代,从另一方面讲也导致了人间的淡漠与疏离,人与人之间变得缺少责任心与互助心,这相悖于人的情感需求。因此,非物质社会中产品的消费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未来的产品设计与消费趋向,更多是关注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人类社会问题以及生态文化等,这些是目前的产品设计本身不能给予的。(美)DonaldNorman认为最好的设计不一定是一个物品、空间或结构,它是一个过程——动态的和可以修改的过程。产品设计是一项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当今非物质社会里,需要每个设计师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消费服务观念,建立产品设计-环境-系统的思想,使产品设计与人本和生态建立起和谐互融的关系。

作者:解梦伟侯小锋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