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几年研学旅游飞速发展,在文旅融合发展、社会文化服务、文化传承、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等方面彰显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艺术类院校作为区域文化高地和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仍然比较滞后,相关理论研究也非常贫乏。本文围绕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意义、开发现状和问题以及开发建议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艺术类院校开展研学旅游服务提供参考,以进一步丰富研学旅游的产品体系,更好地发挥艺术类院校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开发
研学旅游又称“修学旅游”或“研学旅行”,狭义上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的,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察活动;广义上是指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需要开展的旅游活动[1]。《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17)》显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游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国研学旅游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游,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研学旅游的意义、目标、原则、途径、组织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3]。着眼于研学旅游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18日,教育部公布文件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4],加强研学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可见,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游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将研学旅游这种“行走课堂”作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促进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但是,与研学旅游的市场热度相比,我国目前有关研学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也较为单一。
一、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意义
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是以艺术类院校为组织主体,以“艺术”为核心概念,将艺术类高校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同时辐射相关社会艺术实践场所和活动,以校园文化、校园场馆设施、校园艺术氛围、走近艺术名师大家、艺术课程、艺术写生、演出实践等艺术特色资源为支撑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以旅游为载体,寓教于游,寓学于游,对提升旅游体验、提高国民艺术人文素养、服务艺术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一是顺应文旅融合发展大潮。艺术类院校研究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行动,弘扬了艺术精髓,展现了国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二是丰富全域旅游发展内涵。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势必拓展研学的空间和层级,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和文旅模式,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升级提质、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传统艺术等优秀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三是拓展艺术办学教育外延。促进艺术类院校各专业的市场实践和产教融合发展,拓展学院招生宣传维度,使学生和各类潜在受教育群体近距离地集中感受艺术之美,接受专业的艺术熏陶,在学生心中播撒艺术种子,储备未来生源,不仅能彰显艺术类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促进创收,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四是打造全新艺术研学平台。艺术类院校具有先天的艺术资源禀赋、系统的实践教育经验、完善的研学保障条件、浓厚的艺术感染氛围,极易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项目开发、要素整合,能够有效综合教育培训、艺术欣赏、实践创作、文化传承等艺术研学需求,形成功能一体化、服务一条龙、机制一整套的专业研学平台。
二、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艺术研学旅游线路或产品多由社会企业组织开发,除艺术类博物馆、剧院、公园等景点外,当地知名的艺术类院校也是必须安排之地,依托艺术类院校开展艺术感知、教学体验、实践创作等活动都是艺术研学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例如:国内艺术研学旅游线路一般会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作为目的地,课程产品包括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表演、影视动漫等热门艺术的普及式教学、参与式培训、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交流,为全国各地艺术类院校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提供了借鉴。艺术类院校的研学旅游发展整体上还比较滞后保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开拓性不足。大部分艺术类院校对当下如火如荼的研学旅游及其市场潜力考虑不多,比较茫然,办学思路保守,办学开放性及市场开拓发展意识不足,只是将自身作为市场上研学旅游的一个目的地,并没有充分发挥院校研发艺术类研学旅游产品的主动性。二是政策把握性不足。部分艺术类院校对国家和地方有关研学旅游的政策关注不够,研究不深,与上级相关部门和研学旅游市场机构缺乏沟通,未发挥理论政策对现实的指导性。三是人才支撑性不足。艺术类院校不乏优秀的艺术专业师资,但还缺乏研学旅游方面的专业研学师资、管理队伍、服务团队,现有师资多是“双肩挑”或“半路出家”,缺乏艺术类研学专题培训,相关课程设计还不是很成熟。四是产品开发性不足。艺术类院校对学校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创新不多,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研学产品类型单一、数量较少,趋于表面化、同质化,缺乏独创性、地域性、专业性,不利于艺术研学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三、艺术类院校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一)开发原则
紧扣艺术研学旅游目的,坚持以游相伴、以学为主、以文塑旅、以艺育人。充分考虑“游”与“学”的双向需求,融合“文”与“艺”的双重影响,突出艺术类研学旅游产品的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教育性,以一个艺术类专题为目标做好设计和规划管理,既要注重研究游学者的身心特点、学习需求及教育规律,又要满足其游乐、新奇、审美、愉悦等旅游心理需求,在满足教育功能、实践体验、安全保证等条件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传承文化、传播艺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开发基础
1.优美的校园环境
艺术类院校校园往往空间广阔,融教学、休闲、运动、生活等功能于一体,布局合理有序,校园道路迂回曲折,校园绿植成荫,环境优美,可以为开展艺术研学旅游提供优质的旅游空间,特别是艺术类高校在校园整体设计规划上更体现艺术美感,能让游学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深厚的文化底蕴
艺术类院校作为区域内文艺创作、文化交流演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汇聚了大批艺术骨干等专业拔尖人才。许多艺术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整合优秀资源,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产学研平台,向社会推出了一批信文艺精品。同时,它们坚持文化自信,勇于担当,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文化演出及教育活动,服务社会,形成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受社会赞誉。其独特的校史、校训、校歌亦能对研学旅游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润物细无声”中为研学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熏陶元素,达到以美化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3.丰富的实践场所
艺术类院校作为区域内重要的艺术教育场所,拥有丰富的艺术实践场所和平台。比如剧场类文化演出场所、展示类文化博物馆,琴房、排练室等各类校内实训场所、工作室等,这些场所本身的设计及其所陈列、展示出的各类静态、动态的设施设备、艺术作品以及生产过程会对研学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和了解的兴趣及亲身参与体验的主动融入感。
4.广泛的社会合作
艺术类院校与政府、兄弟院校、相关文化企业和行业等有密切的合作,艺术专业教师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传技授业的教育引路人,又是自身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接触面宽广。同时,艺术类院校也是地方开展文化活动、展现艺术水平的重要舞台,经常会有面向外界的讲座论坛、作品展览、艺术表演、节日庆典等活动,其艺术元素集聚、社会活动频繁,为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艺术研学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开发思路
1.精准确立产品的市场定位
细分艺术研学市场,从客源地、消费者、关注点、侧重面、需求性、供给力等方面深入研究比对,以特色切入,用主题聚焦,兼顾产品价值、开发成本、社会影响、客户个性,在现有教育、旅游产品和业态上深度挖掘、广泛联合,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学产品,开发形成灵活的、可分层的产品组合,更好地体现产品特性,适应市场要求。
2.积极把握产品开发的政策导向
一方面,加强与研学旅游市场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与相关研学开发企业和机构展开合作,不断争取优惠政策扶持和资金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对艺术类院校研学活动的政策监督和指导,将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人文素养提升等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3.全面整合现有的文旅人才资源
梳理本校的文旅人才资源,根据研学内容和专题,组建专门的艺术研学旅游服务机构和团队,可以从相关专业抽调学生或教师来担任校园导游、安全员、研学导师、校史讲解员等多种角色,明确职责分工,安排好研学学生的食、住、行、游、购、学等活动。坚持环节相连、流程相通、功能互补,制定系统的艺术类研学产品开发和服务体系,将研学旅游与艺术类院校各专业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社会服务、市场检验等环节统筹谋划。
4.重点开发特色产品,走品牌标准化发展之路
充分挖掘开发学院现有文化品牌,以品牌为引领,延伸发展产业链,研发研学旅游纪念品,加大研学产品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市场认可度和辨识度;充分利用校风、校史、校训、校歌、优秀校友故事等精神载体进行研学宣传,让学生以小见大,进而深入认识省情、国情,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各专业特色,利用专业软知识和工作室、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设备开展专题研学指导,让学生亲自参与作品的创作、赏评,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欣赏专业技艺,还可以与艺术家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促使其萌发更多创意,也促使其更加了解艺术技艺背后的文化故事;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建筑文化,让学生感受艺术院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激发其奋勇向上、努力拼搏的志向和对未来的美好理想;充分利用校园及城市周边标致性文化场馆、重要文化艺术活动等资源,丰富研学产品内涵,扩展其文化外延,让学生获得更立体的研学感受。另外,在充分体现特色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标准规范”,加快推动艺术类院校优秀研学产品品牌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运营标准化和后续的复制推广,为推进产品库搭建、产品线梳理及产品标准化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总之,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研学旅游未来发展市场广阔。艺术类院校要做好研学旅游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多了解、学习国内外研学旅游发展形势及标杆产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办学优势、阵地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促进研学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灵活搭配,完善各项艺术研学服务保障机制,保障研学活动安全、特色、高质量完成。
作者:杨霞 李田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文化与旅游系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