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达技术的应用范文

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达技术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达技术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达技术的应用

摘要:视觉传达技术是艺术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新媒介技术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视觉传达技术的应用,利用视觉符号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对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在当前社会产品都在讲求包装讲求品牌形象的背景下,如何利用视觉传达技术做好产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企业产品销售和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本文从视觉传达设计角度出发,探讨了视觉传达技术在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策略。首先详细分析了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影响,然后就视觉传达设计与产品包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视觉传达技术在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视觉传达;技术;设计;产品包装;应用

在当今视觉传达备受重视并且呈现出越发多样化发展的信息时代,包装设计对于企业产品营销是极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当前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消费者购物观念越来越开放,购物心理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而且在企业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能够第一时间牢牢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对于产品销售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产品包装设计中视觉传达技术应用,从中表现出来的视觉信息传递的效果决定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对于视觉传达技术的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研究旨在从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归属感角度做好产品包装设计的构思,通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效果发挥,达到加强生产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更多的商机,丰富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一、新媒体技术及其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媒介,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介形式也在不断改进和演变,其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成为媒介兴衰的关键影响因素。新媒体的发展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就传统媒体来说,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是传统的四大媒体形式。而新媒体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它能够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互动传播,它还能够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受时空限制,由此新媒体的新在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在于网络技术对于人们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的重要影响。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终端使新媒体呈现多样化创意发展特点。

1.新媒体的发展特征纵观媒介的发展,媒介形式的变化是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而信息技术的变革之所以实现变革在于时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两个方面,由此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赋予了新媒体区分于传统媒体的独有优势,具体来说,其一,新媒体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其二,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介形式,数字技术的客观发展实现了人们对于优质信息传递的体验要求,而数字信息技术在信息传递上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传播实时性、精准性以及及时互动性都能够在新媒体的应用中得以体现。其三,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替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是新媒体终端形式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2.视觉传达及其技术应用分析所谓视觉传达,从艺术设计角度来看,是指设计者通过视觉符号的综合运用实现特定设计目的,达到预期视觉传达效果的过程。通过设计师的信息发出,到信息接受者的信息传达的过程,可以成为视觉设计。由此,视觉传达设计既包含了视觉元素的运用和传达设计两个概念的内容。而所谓视觉传递技术,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从视觉传达设计的两个基本概念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是依托媒介载体进行视觉信息传递的艺术设计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核心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的华丽转型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替,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依托的媒介载体带来的巨大的挑战,由此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传统媒体形式的媒体融合改革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时代趋势。由此势必对视觉设计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依托新媒体发展起来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式、设计内容等都得到了全新的定义和发展。由此,对于视觉传递技术,我们可以理解为新媒体技术在视觉传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为新媒体技术对其设计理念、设计流程以及设计内容方式等的革新上。

3.当前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是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迎来了自己重要的改革时期,当今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形成了包含图书装帧设计、印刷工艺、宣传展示、公共环境设计、数码艺术设计、数码摄影摄像等综合艺术表现体系。这是传统平面设计自己优秀的传统独有优势的保留和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变革结果。具体来说,新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多元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设计工具的变更。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主要通过手工绘制,在设计过程中纸张成为主要的设计工具,并在书籍装帧设计、绘画造型设计、标志设计、文字造型设计以及商业宣传设计等为主要设计内容。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工具上发生了变化,随着数码科技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断开发,传统纸张手工绘制的设计方法被电脑软件所取代,具体来说,包含了数码制图工具、数字摄影影像拍摄工具等。比如,人们熟知的Dreamweaver、Photoshop、autoCAD等都是数码制图在网页绘图、图像处理以及工业绘图的具体应用软件,无纸化设计改变了过去设计阶段需要大量的草纸绘制低效率的工作状态,同时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走向了多维动态视觉传达的方向。第二,传播媒介地位的变化。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对于纸张的依赖程度使得其传播载体依然停留在印刷工艺时代。由此印刷技术成为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品包装设计也是在印刷工艺的革新中被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而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数码传播媒介的崛起,在数字技术科技革命中,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控制技术的冲击下也应运而生了各种各样的数码传播媒介。新媒体能够实现图、文、字、声于一体的视觉传递效果,同时新媒体所展示出来的时代特征和优势也使得数码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备受青睐和关注,与此同时,数码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印刷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由此在新媒体异军突起、新旧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媒介地位悄然而变。第三,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根本上的革新。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平面到多维度设计的拓展。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再到时间维度的拓展,依托数码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在视觉效果和表现形式上给予了视觉传达设计从理念、内容方面的变革。另一方面,从受众主体体验来说,我们可以利用3D数字技术实现更好更真实更具吸引力的视觉传播效果。现代视觉传达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多感官的受众体验效果,实现了互动式体验的全新体验模式的开发利用,这些都是传统平面设计无法做到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在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1.产品包装设计概述所谓产品包装设计是指通过对于产品特点以及受众需求等因素的考虑,通过设计构思,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设计出产品容器造型和外包美化装饰。产品包装设计的目的在于进行产品的有效推广,从狭义的产品包装设计角度来看,产品包装设计是通过产品包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吸引消费者进行商品消费。由此,产品包装是企业实现产品经营效益的最直接广告手段,通过合理的设计定位,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是产品包装设计制胜的关键所在。产品包装设计包含了关于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外观内容,主要有容器设计、内外包装设计、吊牌、标签设计、运输包装以及礼品包装设计等内容。产品包装设计对于企业营销来说核心理念在于形成企业品牌,树立产品形象,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的影响力。

2.视觉传达设计对于产品包装的作用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视觉传达作为一种艺术设计方式深受信息传播技术的影响,从深层次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多样化个性需求的发展。由此,当前的产品包装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基本功能和属性的体现,更需要一些新奇、赋有人文内涵的包装设计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第一,有利于产品经济效益根本目的的实现。产品包装设计首先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因此任何视觉传达技术的产品包装设计应用都应该改以实现产品销售为根本目的,通过产品包装,实现品牌效应,以便于企业能够在经济累积下执行更深入的经济活动。第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效应。科技不是万能的,但是在现实商业活动中,没有科技是万万不能的。通过视觉传达技术的产品包装应用,不仅能够在产品包装设计流程、方式以及包装视觉效果上实现质的飞跃,能够在方方面面提高产品的科技效应,提高产品的档次,这对于当前消费者消费档次的购物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文化艺术内涵。视觉传达设计本身来说是一种艺术形式设计,体现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虽然产品包装设计首先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是文化艺术内涵的彰显能够在产品包装的整体感官体验中让受众体会到美的感受,体会到文化情怀和文化归属感。这对于实现产品经济效益,促成产品销售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在消费购物上,对于产品人文内涵以及艺术价值都表现的格外关注。因此进行文化艺术内涵的设计考量,既能够顺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需求,同时还能够实现产品品牌形象的树立。在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要求产品包装设计者能够根据产品特点、融合企业文化理念,从树立品牌心理出发,融入设计智慧,体现产品包装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够以更为独特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更具魅力和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第四,有助于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形象塑造,作为企业产品营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的终极目标。产品之所以进行包装设计,企业之所以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产品包装设计都在于提高产品的社会性,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程度。通过视觉传达技术的产品包装设计应用,从平面设计字、图、文到立体包装、影像动态展示等宣传推广设计,都是为了在对受众进行视觉刺激的作用中,提高产品在受众心理的地位,从而达到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的目的。品牌形象的塑造,既能够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提高产品的社会影响能力,对于企业扩大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更广范围的区域销售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视觉传达技术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功能性的终极体现。

3.视觉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的现代应用第一,图形。当今时代是“读图”的时代,图形视觉元素的巧妙运用,能够消除语言障碍,实现跨地区、跨国家的产品销售。通过图形的设计能够在直观感受上给予受众更为形象、生动的视觉体验。因此,对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来说,图形视觉元素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从图形视觉元素设计方法上来说,在图形的造型设计中,运用最多的是几何构图和抽象化与实物化的构图方法。其中实物构图在食品包装中更为常见,因为消费者能够在实物包装的视觉信息中,获取产品的有效信息,同时通过实物构图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而几何图形设计大多常见于化学试剂等对物体起到间接作用的产品包装中,比如化妆品系列产品,洗发露,农业化肥等产品包装。因此在图形设计上,设计师要根据具体产品属性和功用,选取适合的图形进行包装设计。从产品图形元素设计中起到造型作用、传递信息作用以及解读信息的作用。从图形视觉元素现代技术运用上,集中体现为数字技术的绘图制作,3D高清拍摄技术等方面。通过常用的图形处理和图形绘制软件,把3D高清拍摄的照片通过计算机和软件融入到产品包装的设计中,既能够提高实物图形的生动逼真效果,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包装设计和包装制作的工作效率。第二,色彩。成功的产品包装设计离不开对于色彩的充分利用,这就需要设计者能够把握色彩与人们心理波动的科学对应,同时能够把色彩的设计融入到整体的产品设计中来,从中体现出色彩的渲染烘托作用。由此,从色彩视觉元素设计方法上来说,要求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特点,其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色彩感知。具体来说,其一,注重色彩与视觉的高度统一,从整体视觉效果出发,选择适合产品属性的色彩与其他视觉元素形成有机合体,比如要注重包装色彩与图形色彩的有机整合,注重整体协调统一性。同时在色彩视觉对比规律下,产品包装要讲求主色调和多种色彩元素的陪衬烘托作用。其二,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对于色彩的不同解读,比如中国文化,注重红色和黄色的使用,比如在食品包装上,要注重绿色色调的渲染,还比如在地域文化极为浓重的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色彩要顺乎国情、民情。比如可口可乐在阿拉伯地区饮料颜色变味了绿色,因为绿色在阿拉伯人们心目中是生命的象征。总之,对于产品包装设计色彩视觉元素的应用技巧,应该充分了解产品属性,注重色彩使用和色调之间的搭配,讲求统一性,同时还要把色彩视觉效果所体现的色彩感情与意境渲染同消费者消费心理波动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内在联系性,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三,包装造型。包装造型即是通过对物质产品特点以及消费者购物心理的把握,借助一定材质、结构和形状对产品物质实物进行包装升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包装造型方面的制作材质、制作工艺、视觉效果也得到了全面发展,PS、动画等的更新也让包装设计全面升级。从包装造型视觉传达效果出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其一,讲究形式美,包装造型,首先要讲究形式美感,按照产品特点,和突出产品特色为目的,把各种视觉元素融入造型设计中,给消费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其二,包装造型要讲求实用性。从当前流行的绿色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来说,包装造型讲求实效性,既能够给予产品形式美的外观,同时包装在其他用途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用处,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文俊鸿.基于交互体验下的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设计,2017(24):114-115.

[2]李金莉.视觉传达技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上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39(1):163-164.

[3]张瑞.基于视觉传达角度分析经济市场商品新包装设计[J].中国商论,2016(32):167-168.

[4]张立雷,乔洁.产品包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绿色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4):26-28+42.

[5]江雪.谈信息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J].现代妇女(下旬),2014(6):355-356.

[6]余丹娜.民族视觉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J].艺术科技,2013,26(6):188.

[7]王建民,王葆夷.论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有效信息传达[J].包装学报,2013,5(1):73-78.

[8]王芳.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1(17):69.

作者:相静 单位: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