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品牌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消费时代下,生活方式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变,由物质消费进而转变为品牌文化消费。包装设计作为能够唤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需求设计,与人们的联系愈发密切,而支撑包装设计快速发展的则是企业品牌文化,它能够满足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自我表现与认同。
关键词:品牌文化;包装设计;品牌消费
一、消费现状分析
如今,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给予人们大量的选择空间。不难发现,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商品不知不觉消失了。人们在选购商品时,常常会因包装设计触动内心,继而引发消费欲望。观察市场环境可以发现,有些企业的商品包装设计十分巧妙,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品牌文化之间的关系
包装设计是为解决人们的需要而诞生的,它能够拉近顾客与商品之间的距离,是产品的精美外衣,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色彩亮丽、形式新颖的包装设计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包装设计需要不断改进,而其内在驱动力是企业的品牌文化。包装设计如果没有品牌文化作为内在支撑,很难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了包装设计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现在的包装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的物质消费,而且是品牌文化的文化消费。包装设计需要企业给予产品相应的文化属性和内涵,只有和企业品牌文化相结合的包装设计,才能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彰显出内在的文化底蕴。通过包装设计表达情感要素、渲染产品主题、传达内心情感等,符合消费心理。继承企业品牌文化的包装本身就带有人文气息和文化属性。包装设计中一些功能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品牌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越来越高。
三、企业自身通过色彩树立品牌文化的重要性
可口可乐的成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可口可乐包装通过产品外观和色彩的结合,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百事可乐是可口可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在其创建初期,包装、字体都追随可口可乐的脚步,造成其销售并不尽如人意,不利于企业品牌的发展。后来,百事可乐为表达爱国之心,成功启用了新的品牌计划,采用红、白、蓝三色,通过合理的色彩配置,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产生购买行为。色彩设计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一个能够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商品,其包装设计带来的色彩装饰美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情感内涵是结合在一起的,共同创造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象征。
四、包装设计引发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认同
企业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能够通过包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而且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灵归属,使其产生共鸣。企业品牌文化通过包装风格、造型及艺术价值加大了商品的附加值,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在消费时,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特定的自我表现形式,是自我价值、个人情感的表达与释放。
五、品牌文化下的包装设计艺术风格
包装设计是企业无声的、潜在的推销员,是企业品牌文化的外在展示。包装艺术风格的变化是企业品牌文化不断适应消费需求的过程。包装设计的艺术风格是商品形象价值的象征,也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必须重视包装设计艺术风格展示的应用和发展,在视觉上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塑造新颖的、可带动群体消费的包装视觉艺术形式。只有拥有优质的包装设计,才能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六、包装设计造型特征在品牌文化中的诉求
包装设计在造型上不再是传统的以保护商品为目的,伴随品牌文化内涵的发展,强化包装造型特征,注重产品的外在形式,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反传统的视觉感受,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包装设计的人性化和时尚感,符合消费心理,容易激发消费欲望。如,万宝路香烟调整后新的包装设计塑造了美国西部牛仔的硬汉形象,包装设计造型和风格的转变让万宝路仅仅在两年的时间内销量就提高了3倍。
七、包装设计下企业品牌文化的创新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注重包装设计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要根据产品类型实现包装的差异化设计。新旧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本土与外来文化等相互碰撞摩擦,这就要求企业的包装设计必须与这些差异相适应,不断更迭变化、调整创新。可口可乐强调企业发展的悠久历史,以情感为纽带,将此应用于包装设计中,可以引发文化的社会认同性;而百事可乐则主打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着重体现年轻和动感,包装设计则要符合这一诉求并依此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体现不同的消费文化信息。这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品牌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结果。企业品牌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包装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真正走向国际、走在市场前沿的产品寥寥无几,这提醒我们包装设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不断与时俱进,迎合消费需求,给品牌文化注入新的创新点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周越.包装品牌塑造与促销设计.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
[2]金旭东,欧阳慧,谢丽.包装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贺星临,朱钟炎.产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陈小林.包装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陈立民;郝俭俭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