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毕业设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1)现有的管理运行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的需要,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没有固定的指导地点,没有具体翔实的指导时间,仅仅在网络上填写过程,形式很足而内容不实,无法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基本能力,对分类指导而言,无法实现因材施教。(2)对教师和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现有毕业设计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以答辩为主,过程考核虽按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有要求,但没有严格进行分别考核,并没有制定各阶段考核指标,即使将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转变为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但由于这些内容仅四个月时间无法实现,所以实际也无法考核,也无从谈及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成果。(3)毕业设计部分题目内容相对陈旧或理论性太强,部分应用型高校中,老教师多年没有实际项目,青年教师没有工程或实际经验,导致了大部分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或没有从事过与实际结合的科研项目,在毕业设计立题时没有素材或只有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性课题。(4)制度形式化导致的重复使用现象严重,由于规定毕业设计题目每生一题,三年不得重复,而每个教师所指导学生均在6~8名,导致每年毕业设计只有题目变化而没有内容变化,实际为重复使用。(5)实验条件较差,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实验条件,受实验室场地不足、实验设备匮乏或紧张的瓶颈束缚,导致相当大部分学生只能闭门造车,甚至抄袭他人作品,使毕业设计结果粗糙、质量低劣。(6)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科学导致的抄袭现象严重,毕业设计通常是在大学四年级中后期启动,在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内,学生首先要接受课题,理解内容,掌握工具;然后要完成设计方案,调研论证,实施试验,分析总结,撰写论文,答辩等;同时又要面临来自就业、考研等方面的综合压力,时间上的紧迫性与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导致学生从网络抄袭等问题严重。(7)学风、教风与师德缺陷,导致部分教师责任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郊区办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间辅导交流时间极少,有研究生的导师将本科毕业设计全权交由硕士研究生负责,从形式和本质上都失去了本科毕业设计的意义。个别教师与学生也将毕业设计创新争优作为了一种为学习成绩不佳而获得破格学位等的手段。
2.专业分流机制下毕业设计运行机制造成的新问题。(1)大类招生造成学生对专业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专业知识学习不足的问题,导致前两年实践教学环节的泛而不精,浅而不实,大部分无法与此后的专业实践环节衔接。(2)个别学生虽可已通过相关的专业竞赛补足专业实践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实际都无法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基础实践环节,影响了此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分流办法导致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下降,分类指导与学生特色培养无法实现等。综上所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二、改革与创新
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时间改革是研究参考国际工程教育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工作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分解为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基础设计阶段包括从大学第四学期末启动专业分流前到第七学期启动详细设计前的学习阶段,打破原有毕业设计“时间固定、立题随机、选题被动”的传统模式,可以把学生本科阶段完成的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学习成果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按照人才培养出口的能力要求,“自顶向下”地促进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毕业设计为实践教学时间改革的观察与考核点,总结凝练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立题选题、提前实施等创新模式,检验工程教育的实效,为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空间改革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着重研究以“双团队”满足“三需求”的毕业设计运行创新模式进行改革,即:构建教师团队大类立题、学生团队大类选题的“双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满足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改革创新内容包括:
1.在运行机制方面,将毕业设计划分为基础和详细设计阶段,分阶段提前实施。结合实施试点专业大类招生改革,将基础设计与各学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前安排在学生专业分流学期前各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中,实现毕业设计的分层化和连续性,即克服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带来的弊端,也完成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然后在第八学期集中进行的详细设计阶段中,完成提高毕业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的工作。
2.在培养内容方面,强调各学期中设置的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各学期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相关这一改革的创新举措。结合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由教学团队负责安排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基础设计任务,如市场调研、工程计算、零件设计、单元设计、数据分析案例设计与竞赛等等,在最终设计阶段将各学期模块化学习的成果总结、深化、提炼为符合专业能力要求的毕业设计文件及成果。这种积累的过程和学习成果可以增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自信和成就感。教师指导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志向和能力要求,综合考虑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确定并指导学生从事自己想设计、能设计、能成功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原有机制下的形式化、盲目性和抄袭等现象。
3.在质量保障方面,学生可以把各学期的课程设计、综合实验,课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学习成果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既保持原有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又为后续毕业设计环节中强化毕业设计深度奠定了基础。在详细设计阶段,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完善最终设计文件编写、期刊论文撰写、申请专利等强化毕业设计深度的相关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一致性,有效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运行
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研究构建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与运行机制,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实验对象,该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三个本科专业,选取其中自动化专业为例,具体研究与实践内容如下:
1.分流前培养。重点研究在学生专业分流前专业基础实践环节与进入专业分流后专业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方法、措施与管理。由于分流前的前两年教学主要以基础课为主,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双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参考国际工程教育设计模式,将该阶段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学习成果有机结合,开展教师团队立题和学生团队选题,结合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构建与各种大学学生竞赛紧密结合的电子电路设计、智能监控装置设计、小型智能仪表设计、小型电源设计、简单控制装置设计等多个大类实践学习团队,每个大类的团队按模块分为若干模块,如:传感器模块、器件模块、软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模块设计、干扰抑制模块设计、电源供给设计、结构件设计等等。打破原有毕业设计“时间固定、立题随机、选题被动”的传统模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培养,实现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时间改革的基础阶段培养,以及空间改革的“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目标。
2.分流后培养。实施应用型、工程一体化目标培养教育的详细设计阶段,研究衔接专业分流前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形成的基础,从学生初步了解工程知识的认知阶段,到理解专业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专业技能,逐渐培养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主干实践教学以若典型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尤其是以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的工程科研项目为载体,依据“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方法,将该阶段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开展教师团队立题和学生团队选题,组成与学科专业各项竞赛相关的智能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工程系统设计、集散控制系统集成与设计、检测与控制装置设计与研制、智能仪表设计与应用、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大功率电源系统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图像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设计等多个大类和模块的团队,使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主线贯穿于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全过程,主线两侧每学期设置的基础设计实践性环节均以科研和竞赛项目为导向,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汇集到能力主线上,最终使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相对完整的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等。
3.实践结果。实践研究结果统计分析了2010—2014年共5年时间的自动化专业75~85名/年学生毕业设计状况。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一个题目,3年内不得重复使用,2010年至2013年毕业的学生均是按照传统方法实施毕业设计的学生,2014年毕业的学生是依据改革后的运行机制培养的学生,分别从教师结构、设计题目来源与类型、学生参加竞赛和工程实际项目、就业状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表1毕业生指导教师人员结构表明,教师的学历在逐年提高。从表2毕业设计题目来源统计知,2010年至2012年虽然每年毕业设计的应用性实际工程项目在增加,但虚拟的题目环视占据了一半以上,2013年,尤其是2014年该实施项目以后,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企业、竞赛等工程项目用于毕业设计的比例增长迅速。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切合实际的工程设计、装置研发、企业技改题目增多了,而虚拟的仿真与假设的理论研究显著减少了。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与企业工程设计、装置研发,企业技改等实际项目的学生人数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11年至今已有21个团队先后获得西门子杯、A-B杯、电子设计竞赛、电子技术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全国特、数学建模大赛等一等奖和二等奖57项,尤其是获得2014年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唯一的特等奖。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面发生了较大变化,2012年前就业大部集中于国企和民企的状况在2013年后发生了较大变化,2014年的就业已在国企、外企、事业、民企、读研和出国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均衡发展。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宽口径、实基础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倡导职业规划,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学风建设,最终实现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提出了基于毕业设计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涉及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培养内容方法、质量保障三个方面,通过对目前在校和以往毕业的四届学生在分流前后的实践教学培养与对比实践,说明了该改革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培养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该改革创新的相关措施对提高工科其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李晓斌孙海燕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