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物教学中导言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典故导入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
如在教《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一节,教师先给学生讲战国时期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接下来问学生:“为什么田忌听从孙膑的献计,按照等级排列马匹和齐威王比赛,就能赢了呢?这中间有个科学问题,孙膑懂科学,会运用科学,那是个什么科学问题呢?这时已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熟悉的典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二、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我在讲到蝙蝠捕食飞虫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言:据调查发现,1只蝙蝠在1分钟内可以捕到15只昆虫,有时1只蝙蝠在短短的半秒钟内可以捕到2只蚊子,可见蝙蝠的捕食动作是多么迅速而准确啊!蝙蝠是否有一双敏锐的大眼睛呢?调查发现蝙蝠眼小且视力差,那么它到底是靠什么来发现和捕食昆虫的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蝙蝠是如何发现和捕食飞虫的。这种带有激励性的导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三、联系实际法
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如我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呢?”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四、复习引导法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讲到《血液循环》一节时,导言是这样设计的,从复习植物茎的结构导入,先提问学生:导管有什么作用?筛管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来运输的,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来运输的,那么人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什么来运输的呢?这就涉及血液循环了,教师就此板书课题,接着交待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言,不仅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巩固了旧的知识,而对于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是有很大启发的。
五、实验探究引入法
探究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如我在讲述《植物体通过叶片散失水分》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展示两支枝条,一支带叶,一支摘掉叶片,都用白色的塑料袋罩住(课前准备好,放在太阳下照射几小时),让学生对比观察塑料袋的内壁各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教师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急切探究叶片结构的欲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了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探究、思考能力、合作精神。新晨
六、俚语俗语导入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丈高楼靠什么平地起呢?一块一块砖通过白灰、水、沙、水泥、钢筋等固定在一块形成的。那么,生物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细胞》。再如,我讲到植物生长发芽中所需要的无机盐时,不妨这样开始,“一颗马铃薯,一碗草木灰,马铃薯结成一大堆”,我们知道草木灰里面主要是钾盐,为什么马铃薯那么偏爱钾盐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这种导言设计方法使教师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导演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堂变成了学堂。
设计导言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并结合身边的实物或实例精心设计且具有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好的导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圆满完成一堂课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