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柿园汉墓“四神”形象及作用范文

柿园汉墓“四神”形象及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柿园汉墓“四神”形象及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柿园汉墓“四神”形象及作用

《中州学刊杂志》2015年第八期

河南省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发现的壁画《四神云气图》,是我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①其精湛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构成,向人们展示了汉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状况,其造型神秘玄幻,色彩运用强烈,构图深沉、宏大。关于《四神云气图》中“四神”形象的研究②,主要是对“四神”形象的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描述,对于其作用,尚未有专文作深入研究。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简要讨论。

一、汉代以前“四神”形象的发展

《礼记•礼运》称:“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③而《礼记•曲礼上》说“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④显然,在《礼记》中有两个版本的“四神”,一个是指麟、凤、龟、龙,一个是军队排兵布阵所用的朱雀、青龙、玄武、白虎。到了《三辅黄图》中,“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⑤。由此可见,从《礼记》向《三辅黄图》的过渡中,“四神”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形成发展过程。有学者认为,古代的“四神”有两层含义:一为四种异兽,即龙、凤、龟、麟。二为四星名,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⑥第一层含义是将这四种动物作为吉祥瑞兽的代表,可能充当过图腾动物。因为有认为“四神”早在殷商就出现了,它源于图腾动物崇拜。⑦因此是具有吉祥祥瑞的意义;第二层含义不仅有祥瑞意义,同时也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星宿名称,具有方位的意义。而汉代人对四神方位的排列是有严格规定的,即上(前)朱雀下(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淮南子•兵略训》说“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⑧。夏鼐先生说:“所谓‘星座’,是天文学者就星辰排列布局,对比人神、动物、器物等的形象,或虚拟州国、宫官等的列布而想象出来的。”⑨因此,古代“四神”形象的形成是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常出现于汉代墓葬中,不仅代表星象方位,而且是祥瑞辟邪、神仙升天的象征。

二、柿园汉墓《四神云气图》中“四神”形象及其作用

从柿园汉墓《四神云气图》的主题图像内容来看,其主体是一只长须飘摆、骄首飞动的青龙,占据中间显要位置,约占画面面积的一半以上。《说文解字•龙部》谓:“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⑩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吸取了其他图腾的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如兽的足、马的头、鹿的角、鸟的翼、鱼的鳞等。由此可见,古人是将龙视作神物存在的,传说神仙可以乘龙,而龙飞天要驾云,壁画中整个龙体弯曲逶迤,在周围云气纹图案的衬托下,宛若飞龙在天。《楚辞•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图中的龙有翼,也可能是应龙,《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一说应龙,有翼之龙。”

《淮南子•主术训》:“夫螣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说明汉代人认为龙是可以飞天的,龙已经被人们当作可以升天的工具,而引魂升天、乘龙升仙就非它莫属了。巨龙张口吐舌,舌尖卷着一头“怪兽”,龙舌与“怪兽”身躯盘旋数道弯儿,似在打闹嬉戏。这一“怪兽”究竟是什么,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但从它被绘在整幅壁画的南端,作“水中游戏这动作”“兽身弯曲并被龙的长舌所卷”的现象分析,该“怪兽”是被龙所衔起的神物,也有升天的含意。也有人认为这里的“怪兽”是龙的早期形态之一种———鱼龙,或称龙鱼,即《山海经》所讲的“鱼妇”。《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所以这种“怪兽”的出现,往往也可能具有灵魂复苏和生命形态转化的暗示,可能有着希望人死而复生的美好愿望。青龙之上,有一只朱雀,它嘴衔鹿形之角,胫生花朵,尾接祥云,长嘴衔鹿形龙角,造型独特。朱雀常作为引导死者灵魂升天之神鸟,贾谊《誓惜》:“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青龙、朱雀构成了龙飞凤舞,共游天际的主体。青龙之下则是一只白虎,仰首张口,做攀援状,欲吞灵芝,其脚踏云气,跃起飞腾,体态矫健。白虎为四神之一,有辟邪之意。《风俗通义•祀典》:“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论衡•解除》:“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飞尸流凶,不敢妄集;犹主人猛勇,奸客不敢窥也。”众多汉镜铭亦有“左龙右虎辟不羊(祥)”之语。而绘于龙虎之间的灵芝在古代则被称为神木,汉张衡《西京赋》记:“神木灵草,朱实离离。”薛综注:“灵草,芝英,朱赤色。”

食用可使人长生不老,在壁画中,白虎表现的便是欲吞灵芝的形象,表达着一种长生不老的愿望。从布局上看,以龙为主体,朱雀、白虎、灵芝等按一定比例置于画面中,四周空白处则绘制云气纹。这种云气纹也是升仙的一种象征,浙江慈溪出土的一面汉代青铜镜上有铭文“驾蜚龙,乘浮云”之句。由此可以看出,云气纹的描绘不仅达到了画面饱满,比例和谐的装饰效果,同时也表达了乘龙升仙的思想观念。虽然“四神”形象有表示方位的作用,但从柿园汉墓《四神云气图》的构图布局上来看,表示祥瑞的意义更明显。因为古代如果用“四神”来表示方位的话,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甚至“四神”的朝向、位置等都有十分严格具体的规定,如《尚书•正义》就记载:天星有龙、虎、鸟、龟之形也,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这就是《三辅黄图》记载的“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但是,从《四神云气图》的布局来看,画面是以青龙为主要表现对象,朱雀白虎等依附于青龙而不是各自占据一个方向,因此不具有方位的意义。这可能与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彩绘木棺十分相似,在马王堆一号汉墓报告中讲:“这具朱地彩绘棺上的图像,有龙、虎、朱雀和鹿,都没有玄武,大概由于这里的用意在于取其‘祥瑞’,而不是为了表示四方的缘故。”

因此,《四神云气图》中的“四神”形象并非表示方位,它在这里是祥瑞的表达,各种动物以其祥瑞之身躯担任着助人升仙的职责,引导墓主人的灵魂进入仙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神云气图》中的龙长须飘摆,弯弯曲曲,好似在天上遨游,这是墓主升天所乘的工具;朱雀在龙的上方也是引导灵魂升天的神鸟;怪兽是对死者复生的良好祝愿;白虎欲吞灵芝而长生不老,同时灵芝纹象征长生不老的祥瑞之气,如此这些构成了墓主人渴望死后灵魂不灭和升天成仙思想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墓主想要将生前的富贵生活转移至死后享用的理想。而且在《四神云气图》边缘四周绘有许多直线穿璧图案,寓示墓主人可以通过穿越玉璧圆孔这种方式,来实现灵魂与肉体的分离,然后才能在青龙、白虎、朱雀等吉祥动物的护送下踏上升天成仙之途。这种信仰通过墓葬中的“天上”———墓顶壁画和“人间”———墓主的统一来实现,将死亡通过壁画这一艺术的手法把想象变成了可看到可触摸的实物,体现了汉初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对人间生活的留恋以及对灵魂不死的认知。

三、结语

西汉时期的墓葬壁画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文化现象,显示了汉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与信仰。有了这些壁画以后,墓室也有了双重意义,它不只是一个容纳尸体和各种物品的空间,而且成为一个虚拟的仙境,墓室一方面是现实世界的一个“镜像”,同时又成为连接仙界的桥梁。因此,《四神云气图》以形象的方式向人类展示了阴阳两世的关系,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重生。发现于柿园汉墓的《四神云气图》不仅构图严谨而精美,而且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技法,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汉前期大型彩色墓室壁画的空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四神云气图》中各部位的比例都十分协调,“四神”的神态刻画栩栩如生,四周的装饰图案也十分对称,在绘画技法上还使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动感效果。对线的运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完全摆脱了早期绘画用线生硬呆板的状态,反映了工笔重彩画在这一时期已经发展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四神”的形象与画面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汉人对于自身生命存在的认识,折射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流露了汉人对升天成仙的渴望,彰显了其对生命的热爱。它所表现的世界在汉人看来是真实存在的,对于当时的人们包括墓主来说,它更是一种向往美好世界的表达,是他们向往的灵魂不死、生命永恒的世界,是精神的另一种重生。

作者:袁恩培 石琳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