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求中学德育中民族精神的发扬范文

探求中学德育中民族精神的发扬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求中学德育中民族精神的发扬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求中学德育中民族精神的发扬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国际形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不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我们将有成为文化上流浪民族的危险。一个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纵然有再大的本事,终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创造,并为其他民族耻笑。

(2)国内形势:各族人民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正在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迫切需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人民昂扬向上、奋发进取。

(3)青少年的任务:中学生是未来祖国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和精神状态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4)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我国与世界各国日益广泛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那些进步的、科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更加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更加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不良的、消极的,甚至是腐败的思想在青少年中蔓延,他们中有的不太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有的看不起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人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祖国的前途缺乏信心。这不仅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危及中华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历史任务。

(5)学校任务:学校作为精神文化特区,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宣传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阵地。为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将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之中,使伟大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有利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事业。

二、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是成长、发展最为迅速、最为关键的时期,而中学生处在个体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形态和生理机能都急剧变化并迅速接近成熟。此时中学生的大脑发展和认知能力表现出如下特点:一、大脑发展:①随着大脑神经系统的迅速发育,脑功能基本健全,智力发展逐步接近高峰期;②脑功能耐力不足,如不注意科学用脑,容易发生脑疲劳。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①思维活跃,思路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逐步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但思维方法仍欠完善;②有意注意、理解记忆达到高峰,步入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③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但对复杂社会现象缺乏鉴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较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极为重要阶段:一方面它是个体自我发展、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代”;而另一方面,也是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出现过失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时期。因此,我们应该在全面把握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正确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校在进行德育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实践”的原则,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体措施如下:

1.树立榜样———选择理想中的“伟大人物”和推荐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相结合在重大的事件中或历史转折时期,民族精神是通过无数“精英”人物或“先进”群体突现迸发出来的。此时,利用教育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崇拜的伟人,并通过开展阅读相关人物书籍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伟大人物”的英勇事迹“、英雄群体”的奋斗史,有利于唤醒学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从而实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播。当然,在学生中树立学生榜样,进行表彰宣传,利用“平凡人物”的力量,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和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相结合学校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可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如爱国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另一部分则是动态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网络”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而“网络”对于我们边远地区是新事物,需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发挥“网络”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的作用。有人做过总结:在信仰坚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长远和深远的影响。为此,学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办好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加强与家庭的沟通,积极地引导家长以其正确的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价值取向趋同,教育理念一致,教育过程同步,教育途径互补。

3.兼顾内外———课内“文化学习”和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将民族精神有机地渗透到课内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定期组织各种课外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这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烈士公园,参观满洲里市博物馆、中俄历史博物馆。在新生军训期间,背诵“国学精华”篇,学雷锋活动月时,开展“红歌比赛”,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八一”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教育。

作者:邢凤琴单位: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