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大学民族精神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坚持大学生的理论课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论认识,要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让他们知道民族精神是实实在在的,是贴近我们生活的。这就要求大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他们的教育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分层次地组织学生参观和考查各类教育基地,应该重点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增强教育基地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让学生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也就是内化的过程,逐渐变为不自主的外化过程,就是大学生自身、自主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外活动过程中,给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做志愿者、组织者。这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强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的才干、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做贡献后的喜悦、也会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又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大学生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大学阶段还应该充分发掘科技创新活动的民族精神内涵。科技创新活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规律,投身社会实践工作,了解国家发展的现实,领会民族精神的广泛内涵,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坚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文化也一样。任何一种先进的文化既是继承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在不断地吸收其他新的、先进的文化。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了文化的传统性,吸收新的文化,表现出文化的时代性。作为文化的一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理应也体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同时,我们应该要明白,它不仅是对优秀传统东西的弘扬与培育,同时也是一种创新与融合,这也是顺应时展要求的。我们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时,要抓住我们的根———我们自己优秀的文化,这是最基本的。同时,现在的文化则需要我们重新确认和大胆探索,需要我们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能够把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予以融合、转化,并创造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新的民族文化。
三、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统一的原则
文化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性,失去这一特性,就等于磨灭了民族精神,消灭了一个民族。民族精神的生长和发展取决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自决力,而一种精神如果没有了民族性,就会变成“机械的模仿”,追求“划一”而丧失“自决能力”,那就只能走向衰落。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破坏了我们的民族性。为了保持民族的特性,使我们的民族永存于世,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就应该以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为重点,凸显我们的民族性,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已经在从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向政治、文化诸领域扩散。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要弘扬民族性。但是,这不意味着保守、封闭。因为,当一个文化过于保守,停滞不前,那也就意味着这个文化即将消亡。中国文化之所以发展,在于其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因子,经过淘汰、融合化为自己的血肉生命,使其得以周期性地更新、发展、进步。民族精神的交流和融合的世界化趋势,“使得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成为可能,这是在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上保持和生存下去的基本先决条件”。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发展就需要有所创新,而不是保持民族主义狭隘性的束缚与制约。
四、坚持学校主导与大学生自我塑造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与内因的统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能否达到好的效果,取决于众多的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最主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大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能否成功的内在因素。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民族精神培育效果,就要把内因和外因统一起来。通过外因,调动起大学生对了解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兴趣,通过长时间的灌输与培育,大学生就会把对民族精神的这种认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自觉地、自主地进行自我塑造和自我学习。因此,把学校的主导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塑造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思维活跃、主观意识强,对是非观念有着自己的认识。学校的单纯灌输性教育并不能取得好的成果,甚至有时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况,制定出一套很好的、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民族精神的培育活动之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需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到学校的主导教育和学生内在的自我塑造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精神培育的活动之中,实现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有机结合。这同时也要求学生上好政治理论课,接受国情和民族情的教育,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来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培养自己深厚的民族情感。最后,大学生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唤起大学生自己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使命感,增强自己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应对挑战的竞争力,主动担负起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培育高昂的民族精神。
作者:张玲佳严玉花刘明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空军93995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