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基本概念体系的哲学解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综述了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的分析哲学解读。认为中医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尝试用西方分析哲学的方法进行解读,其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界限”划分,赖尔“心的概念”分析方法和卡尔纳普“构造系统”思想对我们有很强的启发意义。虽然这样的工作量很大而功绩不显,但却是我们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中医;概念体系;分析
哲学中医研究长期以来一直饱受诟病的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其模糊性,而西方分析哲学研究最擅长的就是将模糊的日常语言进行分析重构,因此采用分析哲学方法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进行分析和重构,可以让我们换一种视角看中医,从而大大加深对中医的认识。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的分析哲学解读研究进行一个学术史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用分析哲学中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划分,赖尔“心的概念”分析,卡尔纳普“构造系统”观念等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进行分析和重构,最后对这样解读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一、中医基本概念体系的分析哲学解读综述
将分析哲学基本原则和重要理论成果应用到中医基本概念的意义分析上面,虽然已经有一些潜在基础但明确提出并实际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基本没有。我们勉强可以提炼出一些,但更多的还是混杂在构成潜在基础的分析哲学相关科学哲学、逻辑学文献以及中医基本概念意义相关语言学文献中。首先,提炼出的直接相关本主题文献有:邢玉瑞的《中医理论研究应重视概念的逻辑统一性》等文献都忧郁中医概念的模糊与混淆,提倡在澄清中医概念基础上建立统一和规范的使用标准,而王瑞祥的《中医语言的形式逻辑体系刍议》以《伤寒论》中“太阳病”的规范化表达为例提倡对中医语言进行数理逻辑的解读等,都可以说是一些具体尝试;另外零散的还有黄建华等的《语言哲学揭示中医概念分析的逻辑框架:以对“肾精”的分析为例》将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澄清上,通过分析古代文献关于“肾精”的描述,逐一找出其充分必要条件,从而对“肾精”的概念进行更进一步规范;邱鸿钟和梁瑞琼的《中医基本概念的语义辨析》尝试从含义与指称、实体与关系、事实与事物、存在与存在物的区分来指导中医基本概念的语义澄清,不过其大多说法都过于牵强;吴宗杰和吕庆夏的《中医话语的语言哲学分析》尝试从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角度论证中医实践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应该也不可能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还有张英远等人的《中医理论术语的逻辑语义问题》尝试从语境定义、对勘释义、隐喻分析几个方面对中医理论术语进行澄清。分析哲学相关科学哲学方面文献有: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讨论如夏劲和张弘政的《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的思考—兼论古代中医的科学性》、张殊艳的《科学实践哲学对中医学研究的启示》、赵伟与万小龙的《基于广义科学哲学的中医本性新解读》等;科学史方面问题的研究如郝先中的《中医缘何废而不止——近代“废止中医案”破产根源之分析》、华国凡和金观涛的《中医: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等;另外还有系统科学哲学的研究如王永炎的《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刘芳等人的《用现代系统论审视中医的整体观》等。分析哲学相关逻辑学方面文献有:鲁兆麟和杨蕙芝的《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宋建平的《<金匮要略>逻辑方法拾隅》等,交错运用多种逻辑方法对中医的基本思维模式进行探讨;其中在类比推理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代表作如贾春华等人的《基于类比推理法的“方剂语法语义”假说》、邢玉瑞和孙雨来的《类比思维与中医藏象学说的建构》、刘邦凡的《论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等;在模型建构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主要有周仁郁的《中医药数学模型》、王志康的《回归自然的认知策略——中医诊断的模型化推理及其方法论启示》等。中医基本概念意义相关语言学方面文献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02年开始研制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研究文章;另外在认知语言学及其隐喻研究方面,代表作如贾春华的《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语言研究纲领》、权五赫和贾春华的《一个以“金”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等;在中医术语翻译方面,代表作如肖平的《谈谈中医翻译中的语义损失与补偿》、黄光惠和岳峰的《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等;在语义辨析方面,代表作如任建和陈宇的《“阴虚”辨义及相关中医术语辨析》、孙广仁和于少泓的《中医学精概念的内涵释义》、李海玉和潘桂娟的《中医学“火”的辨析》等都很有启发意义。国外的相关文献,我们所见绝大多数不过是国内学者的国际刊物投稿而已,其类型和内容基本一致,不过要偏多一些翻译介绍和医学文化人类学方面的内容。前者如ZhenjiLi和ChunboXu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研究策略》等,后者如JungShengYu等人的《中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治疗在台湾》等。限于文化障碍,真正国外学者研究很少,仅有的一些也多是对中医作为补充替代医学特征以及其医学文化人类学意义感兴趣的,前者如GeoffreyA.Cordell的《植物化学与传统医学——革命在继续》后者如L.Barnes和T.JHinrichs主编的《中医与治疗:一个说明史》、JudithB.Farquhar的《认识实践:遭遇中医临床》等。
二、中医基本概念体系的分析哲学解读尝试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严格意义上分析哲学背景下的中医基本概念意义研究相关文献只有几篇,且仅仅是提出粗疏构想或零散剖析;构成潜在基础的分析哲学相关科学哲学、逻辑学研究以及中医基本概念意义相关语言学研究则偏重某一侧面,无力或无意对中医概念本质进行研究。相较于以往的粗疏构想或零散剖析,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在分析哲学指导下的中医基本概念意义研究框架,并尝试在其指导下开展具体研究工作。其中对“语言界限”、“范畴错误”以及“概念谱系”观点的应用,可大大推动对中医基本概念本质的认识。我们接下来做一具体分析。
1、“语言界限”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解读的启示维特根斯坦师承罗素,提出“我的语言的界限意谓我的世界的界限”这一命题,并主张“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1]从而将我们哲学讨论限定在可以清晰表达的语言概念分析之中,排除形而上学等神秘因素。这对一贯强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医基本概念分析来说具有很强规范意义,也是我们后面意义分析的基本前提。按照这种思想,作为一种传承知识体系,中医基本概念的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神秘因素对我们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暂时搁置。至于那些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中医内容,对任何正常人而言,努力都可以理解清楚的。所以中医基本概念的解析,就应该抛弃模糊不清的因素,从分析哲学的视角来说它们没有任何知识意义,我们的知识体系根本不需要它,然后把能说清楚的说清楚,让人理解并掌握到,从而可以明明白白的治病救人。这才是一种进步,否则即使病人糊里糊涂的活下去了,对于我们的知识体系来说,对于中医的发展进步来说,仍然是没有任何帮助作用的。
2、“范畴错误”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解读的启示在日常语言学派,赖尔《心的概念》一书中强调“目的并不在于增加我们对于心的所知,而在于纠正我们已经掌握的逻辑地理格局。”[2]他先是提出“范畴错误”的观点,认为传统哲学中很多争议都是错将一种范畴(逻辑类型)归入别的范畴(逻辑类型)之中引起的,传统笛卡尔式“机器中的幽灵”说法也是如此。正确的心的逻辑类型可以通过对日常语言使用规则的分析得出。这对语焉模糊的中医基本概念意义分析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每个中医基本概念都混杂了诸多的范畴领域,比如“阴阳”概念既包含直觉范畴,也包含进一步的逻辑推演范畴和经验应用范畴,经过几千年发展其概念内涵愈加复杂,我们将之总结归类,这些范畴其实主要是直觉、逻辑、经验、约定、态度这五个方面。而我们就要从这五个方面把中医基本概念的意义说清楚。“阴阳”的直觉范畴,主要指古人无意识中将万事万物归为相对而言的两大类型;“阴阳”的逻辑范畴,主要指阴、阳二分,乃至于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分的相生相克推演关系;“阴阳”的经验范畴,主要指具体日常生活中的感觉、观察、经历等,都体现出了阴阳相生相克的现象;“阴阳”的约定范畴,主要指大家约定俗成,共同将这一种阴阳分析方法作为最高方法论准则,其他的研究方法都向之靠拢而不要另立门户;“阴阳”的态度范畴,主要指后人对阴阳分析法的认可变成了一种宗教似的崇拜,狂热的维护它而不允许任何诋毁和质疑。所以对“阴阳”概念的认识,我们必须区分清楚究竟是在哪一种范畴内进行的讨论,如果是在科学语境下,那么就主要是涉及到逻辑范畴和经验范畴,要摒弃其直觉、约定和态度的范畴内涵;如果是在民族自豪感语境下,那么就主要是涉及到后者而摒弃前者。作为接受方的读者要明白这点,作为传授方的学者内心也要明白这点。
3、“概念谱系”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解读的启示卡尔纳普是“人工语言学派”集大成者,他提出“构造系统”概念并说“构造系统在这方面的成就决不在于提供我们可用以解决那些问题的具有崭新内容的知识,而是实际上仅仅在于给我们一个统一的概念次序,我们由此可以更清晰明确地把握各个问题之所在,从而使我们更接近提出一种解决。”[3]这种通过对旧概念的逻辑分析和逻辑重构来达到科学统一的设想虽然招致了很多批评,但将其应用于小范围下的中医基本概念谱系分析还是颇为强有力的。经过我们前面范畴分析方法后的中医基本概念体系,其直觉、逻辑、经验、约定、态度等要素就十分清楚了,对中医基本概念体系进行的科学重构、社会学重构、宣传性重构等各自的范畴侧重点都是不同的。拿科学重构来说,我们只是抓住了中医基本概念的逻辑和经验范畴,其他的影响因素都不予考虑,在这种情况下的中医科学性概念体系框架线索就会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通过对阴阳、五行、精气、藏象、四气五味等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科学性概念体系就是在社会文明早期的知识工具贫乏情况下,我们的祖先采用原始粗糙的分类、象征(互渗律)、衍变等为主的思维方式对医学现象进行认识的产物。
三、总结与展望
相较于以往的粗疏构想或零散剖析,本文提出一个在分析哲学指导下的中医基本概念意义分析框架,并尝试在其指导下开展具体研究工作。我们的目的并不在增加新知识,而是澄清原有知识本义,梳理其内在概念谱系,这是以往研究所不曾明确也不曾做到的。将语义分析限定在语言界限内,搁置言外之意等神秘因素,对每个正常语言能力人而言,都能够对中医基本概念意义达成共识,这是以往研究没意识到的,也是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将中医基本概念经典文献所明确承诺的多种涵义成分,分别归入直觉、逻辑、经验、约定、态度五个范畴领域,在此基础上对旧概念进行逻辑重构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以往研究所没有的。将经过逻辑重构的中医基本概念间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逻辑推演关系将这些概念纳入几个不同的概念谱系,可以揭示出中医基本概念的本质,相对以往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进步。但是这样的研究仅仅是一种初步尝试,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并且阻力很大。第一,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解读中医基本概念体系,工作量很大而创新性功绩不显。我们在本文中尤其是第二部分,仅仅分析了阴阳这一组概念,而实际上中医博大精深,要分析的概念有很多,我们必须梳理并抓出中医基本概念核心,如阴阳、五行、精气、藏象等,然后检索文献将中医发展史上的经典论述分门别类归入每一概念名下,并进一步条分缕析澄清这些经典论述做出明确承诺的多种涵义成分,分别归入直觉、逻辑、经验、约定、态度几个范畴领域,最后还要对这些旧概念进行逻辑重构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工作量太大而功劳不过就是关门理清了旧账而已,比起人家那些开门赚钱的显然收获要差很多。第二,用西方分析哲学方法解读中医概念体系,虽然可以增加我们的不同方面认识,但是把很多中医赖以维持地位的神秘感破坏了,并且解读的结果大多是一种原始落后的评价。虽然在知识上小有收获但是现实中的损失更大,所以在很多中医界人士看来是一种“因小失大”自然会竭力反对。对此,我们主要精力显然是要用在追赶西方医学技术发展方面,但对于自己家底的中医资源也不可无视,既要昂首赶路发展医学新技术同时也要不时地回头淘一淘中医家底好东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贺绍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3.
[2]赖尔.心的概念[M].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
[3]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M].陈启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73.
作者:江景涛 单位:遵义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