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低碳经济的哲学思维范文

浅谈低碳经济的哲学思维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低碳经济的哲学思维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低碳经济的哲学思维

作为近代科学典范的完整力学体系的建立,是由牛顿来完成的。建立在机械论纲领基础上的牛顿经典世界图景是:由于二元对立的框架,把人驱除出以后的自然是一个缺乏生命活动力的物质实体世界,具有广延、形状、惯性等数量化特征,并且在同样可以描述的力的作用下作范围无限而形式单一的机械运动。这种机械论纲领要求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力求把多层次、多形式的自然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把各种复杂运动还原为基元粒子的集合,把各种复杂运动还原为无主体参与的纯客观的过程,并往往把科学理论还原为经验归纳等。机械论的认知图式是还原主义的,它把世界预设成一台机器,认为这台机器可以还原为它的基本构件,在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中,强调自然的独立性,认为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是没有价值的,人可以掠夺、主宰和支配自然。人们按照机械论思维认识世界,人类不断地在手段上创新,发明新的技术,使科学应用于生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企图征服大自然以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求,与之相应的是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取得主流地位。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力、机器设备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大工业体系。生产方式的明显特征是人类热衷于从自然中无节制地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肆意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正是由于其微观的、分析的、线性因果链的简单性思维方式和单目标的决策方法,人们在目标上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利用先进的工具、技术不顾一切地掠夺开发各种自然资源,而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在超量消耗有限资源的同时,向外界环境排泄大量废物,导致了人类的发展困境与危机[3]。如果社会发展沿着这种方式继续下去,人类将会走向灭亡。

这就要求必须彻底实现发展思维范式的转变,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建构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于是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模式,不仅仅是源于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直接反思,而且更重要的是源于对导致这些发展弊端人类还原论思维范式及其实践方式的认识,源于人类对还原论思维范式下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诉求。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及其实践方式,才有可能把握低碳经济的内容与本质,并由此真正促进低碳经济的实践。

一、低碳经济的直接思想来源及其科学思维基础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讨论并不是个别现象,数十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1962年卡逊女士的《寂静的春天》、1968年哈丁的《公地的悲剧》、1971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1972年杜波伊斯的《只有一个地球》、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等一系列著作中,专家们都不断地向人类提出了警告,要摆脱贫困和环境的束缚,必须寻求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更深远、更高级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就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他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2006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发表《斯特恩报告》,呼吁人类经济发展由传统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四项建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会拟定全球减排协议,虽最终未能达成广泛的共识,但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被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来的,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从更深层的背景来看,低碳经济与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思维方式变革的背景是相切合的。也正是思维方式变革这一大背景,为形成低碳经济思想提供了思维基础。科学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线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和挑战,其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以20世纪40年代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开拓性工作为起点,随后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论、混沌学等现代系统科学的兴起,不仅引发了自然科学界的变革,而且也日益渗透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些科学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从复杂性的视角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现象,揭示了非线性是复杂性之源。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引起了哲学和方法论方面深刻的变革,为人们认识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

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来说的。在现实中,按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可把系统区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满足加和性原理,即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而非线性系统则不满足于加和性原理。现实世界是非线性的,线性系统是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弱到允许忽略不计时的简化形式。把非线性因素忽略掉,我们就只能生活在线性世界,而线性世界是单一的。线性处理忽略掉的因素,正是系统产生多样性、奇异性、复杂性的根源。这并不是说研究非线性系统不需要简化描述,而是说不要把系统产生的多样性、奇异性、复杂性的根源简化掉。从非线性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世界,我们称之为非线性思维方式。

首先,非线性思维范式要求我们以一种整体思维来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系统之所以为系统,首先必须要有整体性。在系统整体中,部分是构成整体的前提基础,但整体不是相同组成部分之和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部分组成的有序系统。由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的多样性,以及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从而获得的互补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整体思维出发,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复杂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强调把事物当做整体来对待,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和全局,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其次,非线性思维要求我们从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上、从事物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关联上来动态把握和分析。如果说机械论认知图式坚持的是主客二分对立模型,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性;那么,在关系论视野中,则坚持个体只有在与周围环境中才能得以存在,并被定义、描述和认识。在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中,关系者脱离了关系就失去其意义,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关系思维反对将事物简单化的思考方法,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侧重于从对象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把握对象,不断优化系统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的结构。此外,非线性思维要求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复杂系统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从多维视角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能满足于那种一因一果的简单解释。

二、低碳经济的非线性蕴涵

低碳经济超越了传统发展模式简单的、线性的、叠加的或“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思维模式,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多重关系中来考察和规范经济、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系统的进化不是取决于哪一对矛盾的相互关系,而是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系统与系统,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非线性观点来考察人类走过的历程,不仅可以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有更深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对社会发展作出更全面的描述,为低碳经济的实施提供新的启示。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低碳经济从整体论原则出发,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从整体性观点出发,人和自然作为统一的世界,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使自然人化;另一方面,自然也作用于人,人学习自然界智慧,提高人的素质和本质力量,使人自然化。所以,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应该更人性化地对待自然,既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对于自然的依赖,又重视自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理性关怀,从而把两者结合起来。传统高碳经济的问题就在于把自然环境和自然排除在经济模式之外,仅仅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力,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掠取了过多的自然物质,并向自然界输入了超出其自身净化能力的污染物(包括温室气体),导致自然界失去平衡、系统功能退化,最终引发灾难性事件。从整体论思维出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目的是有效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生态关系,实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统一。一方面,从产生高碳排放的源头入手,通过发展节能减排技术降低传统能源中的碳排放,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并逐步增加其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发展低碳产品,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公众的低碳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人与环境间的整体性,广泛地减少高碳产品的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在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就是在维护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原则,通过逐步消除由人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因素,来维护自然界的健康有序发展。

就人与人关系而言,低碳经济以人与环境资源的依赖关系为切入点,倡导公平的发展理念。传统高碳模式从还原论思维方式出发,把社会因素排除在经济模式之外,不惜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增进少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以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扩大,矛盾加剧。随着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加剧,导致社会混乱,危害经济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发展潜力和减排空间不同,要设计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从代际发展公正来看,低碳经济意味着既不要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时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也不要因照顾后代人的需要而消极克制当代人的需要,扼杀当代人在环境开发与利用上的能动性,重新使人沦为环境盲目性的奴隶。从代内发展公正来看,低碳经济就是人与人之间以一种平等公正的关系共同履行对地球的责任,而不是单纯从一己私利出发,对生态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损害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低碳经济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通过协调个体与整体利益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求得人类整体的持续发展,这既体现了当代人之间的发展平等,也体现了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发展平等,从而使公平问题获得了更加宽泛的外延和更加深厚的内涵。

就人与自身而言,低碳经济突出强调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传统高碳经济是还原主义的,因为它把经济发展这样的复杂整体还原为一个因素,就是经济GNP的增长,而人则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和工具,从而颠倒了社会发展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其结果必然是“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因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人发展好了,才能以更大的精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低碳经济不是把GDP增长这一增加福利的手段当做目的,而是为了合理保护资源与环境,注重人的素质潜能的全面挖掘和提高,并从人类未来发展着眼,以满足人类发展主体的全面需要。低碳经济不是要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也不是要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和降低人们的幸福质量,而是要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条件,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实现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可见,低碳经济发展范式的出发点及其实践方向与非线性科学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是殊途同归的。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终极取向的低碳经济,为突破传统思维范式的困境、立足于更高的现代思维层面切入经济活动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诉求提供了新的进路。

作者:杨小军林敏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