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珍视范文

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珍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珍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珍视

《作家杂志》2015年第十六期

达斡尔族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展现本民族人民智慧与才智的传统音乐。该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达斡尔族概述与传统音乐划分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有着自己本民族通用的语言,但是原文字已经丢失,现在使用的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大部分人都通晓汉语和蒙古族语,其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达斡尔族人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生活在远离人烟,偏僻深远的深山老林中,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达斡尔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直接影响了其民间传统乐的形成与发展,音乐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用音乐传递感情,抒发情怀。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照其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钦调”“、雅德根伊若”四类:

1扎恩达勒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主体,是其最为古老的形式。“扎”意为告知“,达勒”是把自己的情绪告知别人“,扎恩达勒”直译为“歌”即通过歌声,传达感情,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告知别人,类似于山歌或小调类歌曲,一般是成年人在采伐、打猎、放牧、采摘时吟唱的歌曲,其内容和曲调随着演唱者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而改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大致相同。歌曲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歌唱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等场景,曲调高亢、奔放、豪迈,如《四季歌》与《十二月》等。扎恩达勒又可以分为无词和有词两种。无词扎恩达勒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歌词,全曲以“讷耶呢耶”这类的衬词来唱,多是即兴创作的歌曲,曲调或是悲伤低沉,或是高亢激昂,随歌唱者的心情而走,不受声律的约束,较为自由灵活;有词扎恩达勒则是有着明确唱词,确定的曲体,一般可划分为曲词即兴、曲固定词即兴、曲即兴词固定、曲词固定四种。有歌颂英雄的,有思念亲人的,有表达爱情的等等,内容十分丰富。

2哈库麦勒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族典型的歌舞音乐,用于哈库麦勒中演唱,有些地区也称其为“鲁日格勒”“、罕肯拜”,有“燃烧“的意思。哈库麦勒的题材有限,一般只用于春节、欢庆丰收、在重大节日、农闲时使用,多是表达人们兴奋、愉悦、满足的心情。与扎恩达勒不同,哈库麦勒多是以年轻的女子为主,男子一般不会参与。哈库麦勒的衬词十分多,约达四五十种。它与扎恩达勒相同,也是以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为创作的主题。代表作《农夫打兔》《弯弯的树》等。哈库麦勒有着固定的表演形式,可将其分为三段:第一段,赛歌段,以歌为主,舞蹈为辅,歌曲低沉徐缓、委婉;第二段,为赛舞段,舞蹈为主,歌为辅。歌曲悠越、热烈、激昂;第三段,为“打斗段”。双方呼号打斗,战斗不止,直到一方倒地为止。双方用有节奏的呼号对应,直至一方取得胜利。所以整个过程的节奏都是激昂亢奋的。

3乌钦调“乌钦”也称“乌春”,是达斡尔族一种吟诵式的民间说唱形式。说唱音乐是达斡尔族最为古老,最受爱戴的一种音乐形式,由特定的说唱人传诵唱述。借助音乐,与语言相融,表达说唱者的情感,讲述他们的故事,是寓教于乐的成功典范。达斡尔族的说唱音乐艺术价值极高,它没有华丽的唱词和激动人心的曲调,但却以其平实朴素的话语,歌唱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与朴实的生产劳作,撼动了他们的内心,直击内心最为柔软的一部分,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深受族民们的喜爱。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少郎和岱夫》,讲述了在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人反抗阶级压迫,奋勇抗争的故事。乌钦调根据音乐的体裁划分为三类,即小段小唱、长篇叙事歌、吟诵调。小段小唱和长篇叙述歌类似于民歌,有时会与扎恩达勒混淆。乌钦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吟诵调,音乐结构完整,一般由序言、正文和尾声三部分构成。吟诵调的曲调比较平静低缓,既是吟唱也是吟诵,具有充分的韵律美。

4雅德根伊若雅德根伊若是达斡尔族用于祭祀使用的宗教歌曲。雅德根是萨满教的巫师,雅德根伊若是由雅德根独唱或领唱,由数名年轻男子伴唱,因此也称“萨满调”。它与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春均不同,带有一定的“神”的色彩,只能用于特定的场合。曲调讲究对称和谐,对曲律有着严格的要求。萨满调与达斡尔族的民歌类似,但在唱词上有所不同,语言比较夸张,在演奏时还需要借助鼓声与舞蹈时衣饰撞击的环佩声,节奏韵律更加鲜明,别具一番特色。

二、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征与衍变

任何音乐形式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渐变过程。而且,音乐也要懂得推陈出新,没有音乐形式是一陈不变的,都需要进行创新、需要不断地变通,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力求不被日益发展的时代所淘汰,适应这个时代,并将自己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达斡尔族的民间传统音乐就是通过达斡尔族人民的不懈努力,逐渐蜕变发展直至今天的,它经历了一个由单句乐段到二句体到三句体再到四句体最后到多句体的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单句乐段是达斡尔族最原始,最为古老的音乐形式,这是受达斡尔族的居住及生活特点影响。达斡尔族人民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唯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采伐、放牧与打猎,因此单句乐段的传统音乐完全可以满足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逐渐向农牧业过渡,与外界的联系也逐渐加强,人民开始有更多的精力关注精神生活,而生活的丰富化也必将刺激着文化形式发生改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句乐段的音乐形式,因此单句乐段经扩展与衍变,形成了二句体。二句体与单句乐段不同,具有对称性等特点,结构比较完备平整。二句体由于规模和句式都比较短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依然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因此达斡尔族人民又开始寻求改变,他们开始对二句体进行扩展衍变,找寻更为复杂与完善的曲体,三句体由此产生,它是单句体不断衍变,在二句体基础上不断重复词句的结果。然而,三句体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本身不对称、不平衡,这决定了它不过是音乐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过程,其命运逃不过改变。四句体则是比较完善的曲体,有的由单句衍变而来,有的由二句体与三句体扩展而来,从结构的呼应与对称完整来看,都是符合达斡尔族人民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曲体。在这一时期,达斡尔族开始更多地与汉族人民进行交往,对汉族文化进行学习与吸收,并将其融入到本民族的歌曲中,由此达斡尔族的音乐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歌词内容更为丰富,句式增多,多句体由此产生。多句体是由四句体重复而来,在对称性方面有所减弱,其意义也不是很大。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在曲体上的衍变,始终与该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密切相连,可以说,民族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曲体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达斡尔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与探寻

达斡尔族的民间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国家为保护这些传统音乐做了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着手开始保护工作,对传统音乐进行挖掘、搜集、整理和保护。1952年,达斡尔族民歌第一次被收录在由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东蒙民歌选》。1981年,我国第一次以“达斡尔民歌”名义发行了第一本《达斡尔族诗歌》。国家在保护传统音乐方面做的还有很多,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对达斡尔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国家虽采取了措施,使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被传承了下来,但是并没有给予创新发展,达斡尔族的文化仍沿袭了以往的风格,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点格格不入,缺少了时代特征,处于边缘化。如果不进行创新,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编制。达斡尔族的文化作品数量巨大,但却是零星的散落在各地,或在单个的艺术家与收藏家手中,国家并没有把这些作品收归一处,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研究这些传统音乐,其价值没有得到展现,使这些瑰宝都蒙上了暗淡的色彩。国家应该把散落在各处的作品收归一处,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给予充足的资金及人力支持。再次,行动力不足。对于这些传统音乐的保护还只是停留在讨论的层面,该怎么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还在讨论阶段,还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不仅仅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各部门全力配合,协同合作,齐抓共管。保护不是在口头上,最重要的是采取行动。

四、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也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正是有了包括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在内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才能更加灿烂辉煌。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有助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达斡尔族生活在北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满、蒙、汉等族的优秀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达斡尔族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流与文化碰撞中,也会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结语达斡尔族民间传统音乐伴随着该民族三百多年的历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达斡尔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有着极强的语言适应能力,不受地域限制,没有文化禁忌,能够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为自己所用,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达斡尔族存在与发展对于本民族、对于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首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传承精华,既要继承也要创新,把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因素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潮流,博采众长。总之,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传统与现代结合,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结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张军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