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渗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目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时代,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注意到交际的双向性及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无疑是适时而且必要的,但我们同时还应注意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所在。正如潘洞庭所说“(1)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不久,学科体系还有待发展,我们不能以一己之见,持一时之言,过激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引起思想上的混乱。(2)我国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认识仍在逐渐统一,教授语言的同时揭示文化仍未形成合力。我们的精力应该较多地放在科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放在文化的思维模式建构上,放在两语或多语文化对比上,并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向世界推介。”
一、特定文化与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Paulston指出,跨文化交际可以被看做是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往[8]。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出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交际困难与问题?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要求交际一方(甲方)去努力发展另外一方(乙方)的交际能力:甲方通常是本族语使用者或强势文化社团,乙方通常是非本族语使用者或弱势文化社团。当今世界,英语成为通用语言,我们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的本族语人群理所当然地处于强势地位。然而,我们不能完全依从文化中强势社团的语用规约。应当看到,尽管甲方的母语常常被用做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语言媒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社团的人群早已具备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培养和发展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绝不仅仅只是外语学习者以及其他弱势文化社团人们的事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应当承认并包容差异,这些差异既包括交际双方文化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也包括深层文化差异。如果仅仅以交际一方的文化为标准去消除差异、从而达到双方语用上的同一,或许会降低交际的难度,但最终可能会消解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失去交际文化的多样性。从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到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一种超越和提升。一方面,在交际中,以英语作为本族语文化社团处于强势地位,而汉语文化社团则出于弱势地位。然而,在双方的交际中应当超越这种特定文化,而不是一味地认同和从属。另一方面,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同时,注重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固然不可或缺,但是,针对“语言入侵”“文化入侵”“文化捍卫”等思想,我们还应谨慎思考。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充当着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应该学会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并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向世界推介。同时也应当超越特定文化的约束,使交际双方都能够在平等和包容的基础上相互接近和沟通。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文化意识
(一)树立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应该导入英语文化。只有当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时,才能准确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最终实现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文化平等的交流意识,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文化层面上要保持中立和非超群优越感的态度,利用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化和跨文化背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包容性和对母语文化的自信心,承认和理解差异,不依附于任何特定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表达思想。
(二)改革现有教材,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
目前,不乏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教材,但不难发现,现行教材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述,“大多数的教师出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能的训练,英语课堂上也只好注重词句和语言点的讲解,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9]45。如果在大纲词汇表中适量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并在教材中加入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译文、听力和口语话题等,则能够增加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比重,给学习者以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遵循跨文化交际的原则,合理导入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导入应当遵循跨文化交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削减文化冲突和障碍。在比较文化差异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以汉英文化的共性、差异、物质文化对比、精神文化对比为顺序;着重对比差异和冲突,着眼于解决交际中的现实问题。在对比时应注意不能随意贬低异文化,也不能产生本族文化的自卑感或优越感。例如西方人见面时习惯拥抱,我们不能说握手更为文明;中国人讲究长幼尊卑的礼仪,汉语亲属称呼语比英语亲属称呼语复杂,我们不能说汉语不如英语简洁。此外,由于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教师也要注意把文化对比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文化本身是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整体意识,教师就无法把握教学的重心,出现混乱情况。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化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没有一条纵的主线,则缺乏系统性,将不可能达到深层次;仅凭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不能接触到文化的本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可塑性大于语言的可塑性,我们很难整体把握,必须树立从宏观(知识文化)着眼、微观(交际文化)入手的观念。
(四)注意中国文化的适度导入,做到多种文化并举
单纯的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固然有其偏颇的一面,但只是一味的加大母语文化的导入,忽略了使用该目的语(英语)的其他团体的文化也不可取。如今,作为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英语已经不仅仅属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而演变成为一种中性信息媒介。在使用英语的国家或地区,英语已经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及语言环境相融合。英语成为全世郭佳,李正娜,光彩虹,尚喜梅,郭辉,刘满芸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渗透界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工具,我们通过英语了解对方及其文化,同时,我们也通过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期望对方能够借此了解中国文化。应当注意到,我们交往的对象除英语国家的人士之外,还有大量的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人士。因此,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英美文化或者中国文化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考虑更广意义上的文化教学,做到多种文化并举,并且把文化学习扩大到更广义的深层次的文化学习中去。
三、结束语
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起到参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实施自觉、系统、完好地导入,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高一虹指出更高层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于从跨越到超越,“跨越”是对具体的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有关交际能力的提高,“超越”则是获得一般的、整体意义上的文化意识以及反思的、宽容的态度[10]。在目前的中国英语教学中,“跨越”是文化教学的主要关注点,但“超越”应是更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作者:郭佳李正娜光彩虹尚喜梅郭辉刘满芸单位:长治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