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藏族锅庄舞跨文化传播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广场文化”及广场舞是目前我国各地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锅庄因其休闲健身功能,且以徒手练习为主,受环境、场地、季节等的限制较小,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大中城镇成为了广场舞的主要舞种,在我国其他城镇它也以各种形式成为当地广场舞的组成舞种。藏族锅庄舞的这种跨文化传播,及在跨民族传播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和发展。
一、藏族锅庄舞的起源与现状
锅庄舞是青藏高原上一种古老的藏族民间舞蹈,在藏语中称“卓”舞,汉语称“锅庄”,而“锅庄”翻译成汉语就是“圆圈”歌舞的意思。锅庄舞主要盛行在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以及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地区,深受居住在藏区的群众喜爱。“卓舞”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其实早在吐蕃时期就广泛存在于藏民族地区了。它早期与奴隶社会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现存的这种圆圈歌舞形式。《西藏舞蹈概说》记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马帮宿居其中。茶余饭后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的环境。藏族锅庄舞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现状。“锅庄舞多以徒手进行练习,不受环境、季节、场地等条件限制,无论在广场、公园、田野、院落还是家里的厅堂都能进行锻炼。它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体质的人们进行锻炼,都能从中得到乐趣。”这种场地易得、难易可选、娱乐身心的特点为其广泛传播及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二、藏族锅庄舞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条件
首先,藏族锅庄舞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参与性。这种包容性是指舞蹈本身,更加直接的可以称之为社会本身。社会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允许不同独立个体的不同社会活动的产生。就藏族锅庄舞而言,它是多人参与的集体性、互动性活动,没有脱离社会性,是社会人参与社会互动的表现方式,所以也就具备了社会所具有的极强包容性的特质。这种参与性是与人的社会性本质相关的,虽然舞蹈本身也具有社会参与的性质,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个人。每个自然人生来就具有社会性,在接触到社会活动的同时会产生极强的兴趣感,从而产生参与意识。藏族锅庄舞采用的是多人共舞的舞蹈方式,在舞蹈过程中,每个舞者都是参与者,即便有观众的存在也大多被舞蹈气氛所感染,从而参与到舞蹈过程中来。藏族锅庄舞这种极强的包容性和参与性是促进其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同的民族虽然拥有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但都具有共同的社会性,也就是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藏族锅庄舞恰巧满足了不同民族的社会人的表演欲望,自然人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人是藏族锅庄舞可以为多民族共同接受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其次,藏族锅庄舞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藏族锅庄舞作为一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和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似的特点。如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其传播顺序是由一个生产故事的地区到另一个接受故事的地区,而两个地区之间绝不是互相对立的。民间故事是经过生产地到接受地再到生产地这样循环往复的,每一个地区都具有双重身份,互为故事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在相互传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故事的变异化和本土化。藏族锅庄舞的传播方式也是如此,藏族锅庄舞起源于西藏,经过岁月的打磨、时间的扩散,才开始在中国西北、西南部各地及其他地区兴起。在藏族锅庄舞的发展过程中,其他民族文化不断融入,而不同地域对藏族锅庄舞的编舞和选择是有区别的,这就说明藏族锅庄舞是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藏族锅庄舞的这种包容性、参与性、双向互动特点为更好地实现跨民族、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三、藏族锅庄舞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方式
藏族锅庄舞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就其本身而言属于民俗文化范畴,是文化本身与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具备文化本身以外的民族习俗行为和文化本身内在要素之间的相互交融的双重特点,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也受其双重特点的影响。因此,藏族锅庄舞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对一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一对多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多对多的跨文化传播方式。
(一)一对一的跨文化传播一对一的跨文化传播方式的传播主体有两种,一种是锅庄舞的教师级传播者,另一种是普通传播者。教师级传播者在藏族锅庄舞的一对一的跨文化传播中多以舞蹈的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普通传播者在藏族锅庄舞一对一的跨文化传播中多以接受者身份出现。接受者一方传播给接受者另一方,这也是人际传播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是,藏族锅庄舞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实现的传播内容不仅包括舞蹈本身,还包括不同民族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融合。
(二)一对多的跨文化传播一对多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在藏族锅庄舞的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藏族锅庄舞的一对多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中的“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体,而是指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也就是上文说的教师级的传播者。他们能将舞蹈的步骤以及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很好地传达给受众,是跨文化传播方式中传达内容最规范的一种。在很多场合,信息的传播者只有一个具有特殊职能的人,而信息的接受者却有很多,所以把这种跨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称为一对多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对“一”的要求与上面是不同的。一对一的跨民族传播方式的“一”,只要知道、了解藏民族锅庄舞而且有传播能力和传播行为方式的发生即可。而一对多的跨民族传播方式中的“一”就大不一样,它指的是具备更高一级的信息传播条件的人,比如良好的舞蹈基础、优良的文化传播背景、更强的文化传播能力甚至是要具备相关证明的专业人士,这也是称之为更加规范的跨文化传播方式的重要原因和基础。
(三)多对多的跨文化传播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是藏族锅庄舞能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对多的跨民族文化传播方式是不同民族文化群体内部之间的群体性传播,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是跨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实现跨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由于群体内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成员都是本民族文化的载体,在跨民族文化传播中就自然形成了集体化的文化传承现象。就藏族锅庄舞而言,每一个习舞的人都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藏族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也有其他民族,在跳锅庄舞的过程中自然就形成了藏族纯正的锅庄舞文化与其他民族不同舞蹈基础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每一个习舞者都是集体信息融合的一员,在多对多的跨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藏族锅庄舞多对多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是较前面两种传播方式而言更加普遍的传播方式,也是藏族锅庄舞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锅庄舞的跨文化传播产生新的次生态文化
藏族锅庄舞作为一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其自我传承是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也是在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融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与其他民族原生态文化的融合。西藏锅庄舞文化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次生态文化。
从生态的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民族文化的原生态特性是民族发展进程中历史与自然的综合生成,是原生场基础上的文化养育。藏族锅庄舞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这一特别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藏文化的自然性和原生性。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藏族锅庄舞的原生态文化与其他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发生碰撞并相互交融,在文化嬗变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次生态文化,也就是各民族改良化的藏民族锅庄舞。改良后的藏族锅庄舞既具有藏民族特色又带有被传播民族的自身文化特征,这是文化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多变性共同决定的,这些次生态文化在形成的同时与原生态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可分割。
但藏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民族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三种情况:融合共生、互相对立、边缘化危机。在藏族锅庄舞的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们对舞蹈的理解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行为,不同的表达行为就是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在不同民族文化碰撞交织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场。但藏族锅庄舞文化最终大多会与被传播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次生态文化,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作者:薛强 吴皓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