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后劲实证范文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后劲实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后劲实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后劲实证

摘要:本文立足于研究吉林省县域人口素质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人口素质评价模型,得到了代表人口素质水平的综合得分序列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生产总值对数的序列,利用格兰杰检验对其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可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素质、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衰减、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人口既是需求基础,也是供给基础,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息息相关,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工业经济时代关注的重点是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知识经济时代关注的重点将转向人口的质量(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成本增加,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情况下研究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也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和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二、县域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主要研究县域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建立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将反映人口素质的指标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一)影响人口素质的直接指标1.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平均预期寿命,平均死亡年龄,婴儿死亡率,人口粗死亡率,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本文选取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这2个指标反映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2.反映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文盲率,识字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数,高中在校学生比重,每十万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数等指标。本文选取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数这3个指标反映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3.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犯罪率,犯罪案件立案数,自杀人数等。由于衡量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指标缺乏统一的标准,且缺乏反映吉林省县级人口思想道德状况的指标数据,因而本文没有选取反映这一方面的指标。4.反映人口劳动技能素质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数,农业技术人员数,专利授权数,科技人员占从业者比重,每十万人口专利申请量,第三产业人口占从业者比重等指标。本文选取专业技术人员反映人口的劳动技能素质。

(二)影响人口素质的间接指标主要包括性别结构,城乡构成,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环境监测状况与污染指数等。本文选取性别比、非农业人口比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这4个指标来代表影响人口素质的间接指标。性别比通常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为计算标准,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人口性别比的合理区域应在102和107之间。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了反映吉林省县域人口素质状况的指标体系,即平均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数,专业技术人员,性别比、非农业人口比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等11个指标。由于地方统计年鉴中关于人口素质方面的统计指标相对较少,因而部分指标通过计算获得。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2016年吉林统计年鉴,2010年吉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吉林省1%人口抽样调查。

三、人口素质水平的因子分析

用SPSS软件运行,结果显示KMO值为0.661,符合可行性标准,并且Bartlett球度检验的P值为0.000(<0.05),因而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初始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个数,对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特征根及其累计贡献率。11个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分别为3.710,2.901,1.067,0.914,0.877,0.739,0.632,0.399,0.327,0.247,0.104,前三个特征根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63.992%,其中第一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30.919%,第二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4.179%,第三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8.895%。这表明前三个因子大体可以概括全部指标的信息,因而提取前三个特征根,利用方差最大法对主因子进行因子旋转,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第一主因子在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数、非农业人口比重这些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是影响人口素质的教育因素,因此把第一主因子称为影响人口素质的教育因素。第二主因子在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这些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把第二主因子称为影响人口素质的社会保障因素。第三主因子在婴幼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这些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把第三主因子称为影响人口素质的增量因素。各地区综合得分: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来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模型。将各因子得分带入模型,得到相应的吉林省县域人口素质的综合得分见表2。综合得分的参考基准为0,负值表示该地区的综合人口素质水平低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综合人口素质水平越高,综合得分越小说明该地区的综合人口素质水平越低。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1)从各因子得分看,榆树、德惠、梨树、农安等24个县第一主因子得分大于0,说明这些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为这些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汪清、抚松、靖宇、龙井等16个县的第一主因子得分小于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于这些地区需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第二主因子得分来看,通化、农安、榆树、公主岭等18个县在这一主因子上得分都大于0,图们、长白、靖宇、镇赉等22个县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吉林省县域整体社会保障工作落后,已经成为制约人口素质水平提高的短板。从第三主因子得分来看,通化、图们、柳河、安图等21个县在这一主因子上得分都大于0,说明这些地区在人口素质的增量因素上具有优势,人口数量呈现上升态势,保持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从综合得分来看,农安、榆树、九台、德惠等21个县的综合得分为正,说明这些地区人口素质的综合水平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其中农安、榆树、九台、德惠位于前四名,这些地区主要位于省会城市长春市周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大城市的辐射之内。其他19个县的综合得分为负,其中靖宇、抚松、龙井、和龙排在后四位,这些地区都是吉林省的边远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不仅影响了当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公民素养的改善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政府应当加大对这些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总体来说受地域文化、经济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等影响,吉林省县域人口素质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地区差别不是很大,人口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四、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之间的关系

选取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结果作为人口素质水平的代表数据,以各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数据。对人均生产总值的数据取其对数来部分消除异方差,得到了代表各县域人口素质水平的综合得分序列和代表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生产总值对数的序列。利用Eviews软件对这两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两个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利用格兰杰检验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这里选择滞后2期,检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以经济发展不是人口素质的格兰杰原因为原假设的前提下,P值为0.5500(>0.05),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经济发展不是人口素质的格兰杰原因。以人口素质不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为原假设的前提下,P值为0.0495(<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人口素质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说明,人口素质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即人口素质水平的提升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并不是人口素质的格兰杰原因,即经济发展并没有促进人口素质水平的提升。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吉林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使得经济缺乏活力,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制约。

五、结论与建议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为地区提高人口素质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人口素质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吉林省县域人口素质的提升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前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人口素质的“反哺作用”却并不明显。为此,政府必须加快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实现创新驱动。使社会进入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提升人口素质的良性循环中。

(一)加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中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吉林省教育投入的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依据全省各县域不同的特点调整教育投入的数量和结构,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人口素质关键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在农村要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大力推行专业教育、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加快促进城镇化的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提高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加强职业培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二)加快推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使社会医疗保障实现全范围、多角度的覆盖。缩短城乡、群体之间医疗保障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社会福利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来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大部分附着于户籍之上,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地区有着显著差距。区域、城乡不平衡,已经影响到全国统一要素市场的形成,这种格局决定了我国虽然进入新常态,但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城乡同步进入新常态。吉林省广大农村仍有非常广阔的财政投资空间,潜在经济增长能力较为充足,以人口的居住地而非以户籍制度来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减少本地优秀高素质人才的外流。从经济学角度看,没有人口的位移,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相互作用下才能创造经济价值。一个地区人口过于单向流动则不正常,吉林省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要消除人口流动给经济和人口素质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度培养本地的创新型、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改善创业环境,提高财政补贴,加快引进外来人才,为外来人才择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便利。市场要充分发挥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

(四)吉林省要加快实施县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新型开放的经济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推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根据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差别化的经济政策。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统筹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强制造业和提升服务业。吉林省处于东北亚的地理中枢,“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给吉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吉林省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补齐发展短板、提高供给质量、增强创新活力、扩大开放水平等方面发力。利用区位优势,通过金融创新机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不断增强吉林省经济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可以为驶入新征程的中国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赵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