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疾病影响因素范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疾病影响因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疾病影响因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疾病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使用生命表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吉林省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吉林省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8.12岁,其中男性为75.83岁,女性为80.61岁。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比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94岁,其中男性提高了1.71岁,女性提高了2.17岁。分析疾病因素对人口死亡的影响,主要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其中前10位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比例占98.94%,前4位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9%,影响较大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进一步分析主要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发现,循环系统疾病是对人均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要想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进而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干预体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公共安全环境。

【关键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生命表;去死因预期寿命;死因顺位

一、引言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Lifeexpectancy)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要想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必须有非常准确翔实的人口死亡数据,人口普查是得到这些数据的最主要手段。[1]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经常性统计数据建立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样本,但不连续;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死亡率信息使编制区域模型生命表成为可能。但较为准确且连续公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始于1990年的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并公开发表在普查公报或相关统计年鉴上的全国及各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包括1990、2000、2010三年的数据。[2]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吉林省为76.18岁;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高1.35岁。除了人口普查外,利用专门的死亡调查数据也可编制特定地区的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同时还可以分析影响死亡的疾病原因。本文将利用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16年吉林省死因监测数据”对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行推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疾病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提出提高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对策。

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推算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来说,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一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但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年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3]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过程就是编制生命表的过程。生命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它通常被用于模拟人口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生命表是根据分年龄死亡率mx编制,主要反映各年龄死亡水平,故又称死亡率表。生命表通常以10万人作为0岁的生存人数,然后根据分年龄死亡率计算死亡概率进而计算各年中死亡人数、各年末尚存人数等,直到此10万人全部死亡为止;然后,再从最高年龄组往最低年龄组累计平均生存人年数,0岁组平均生存人年数除以初始人数10万人就是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也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4]

(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推算根据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死因监测数据及监测点的人口基本数据,吉林省15个监测点2016年共监测人口666.2万,其中死亡人口4.43万,死亡率为6.66‰。分性别来看,男性死亡率是7.82‰,女性死亡率是5.48‰。特殊的低年龄组0岁组死亡率是6.57‰。由于死因监测的基础人口数据方面只有5岁年龄组的人口数,因此,本课题编制的生命表只能是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的简略生命表,但由于低年龄组死亡率具有特殊性,0岁组和1-4岁组单列。具体计算过程参照一般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在分年龄组死亡率基础上,首先计算出死亡概率,接着依次算出尚存人数、平均生存人年数,再进行累计生存总人年数,最后计算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以上推算结果表明,2016年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8.12岁;分性别来看,男性是75.83岁,女性是80.61岁。

三、疾病因素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

(一)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根据2016年的吉林省死因监测数据,吉林省前10位死亡原因占全部死亡的比例为98.94%,具体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占57.97%,肿瘤占24.13%,呼吸系统疾病占5.16%,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占3.64%,消化系统疾病占2.25%,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2.1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1.26%,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1.16%,神经系统疾病占0.82%,起源于围产期的某些情况占0.38%。其中,前4类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9%(见表3)。分性别来看,男女两性前3位主要死亡原因一致,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从第4位死亡原因开始男女两性出现不同。男性第4位死亡原因是疾病和死亡外因导致,其余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女性第4位死亡原因是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其余依次为疾病和死亡外因、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二)主要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1.分析方法要想研究主要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就必须进行去死因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去死因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全死因平均预期寿命中去除某种疾病死亡的寿命损失后,人群预期所能生存的平均年数。[5]去死因寿命表通过分析某类死亡原因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可综合说明某类死因对人群生命的影响程度和对全人口的综合作用。2.主要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三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90%,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这三种疾病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排在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因循环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7.97%。通过去死因的预期寿命计算可以发现循环系统疾病导致的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损失是19.65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损失率达20.09%。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大,65岁以后循环系统疾病导致的预期寿命损失超过50%。四、提高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对策研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一个综合指标,稳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卫生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疾病对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是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重要手段。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政府在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居民的健康教育。不同年龄人群面临不同的健康问题,应依据每个年龄人群的保健重点,建立健康教育与管理服务模式。各级部门应进一步转变健康理念,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中。特别是要建立学校卫生和医疗服务管理、职业卫生与医疗服务管理、环境卫生与医疗服务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改善项目和管理策略,为居民提供终身卫生保健制度。只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才能全面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高居民预期寿命水平。

第二,关注循环系统疾病,建立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干预体系。通过对死亡原因的具体分析发现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增减的作用较大,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6]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城市中各种生活生存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发,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危险因素的累积、发病的增加必定带来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影响期望寿命;因此,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是降低循环系统疾病致死的重要举措。为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高危因素的筛查和干预作用。一是要通过对成年人健康体检,尽早发现和识别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二是要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三是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规范管理。[7]

第三,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建立癌症的三级预防体系。恶性肿瘤是影响居民死亡的第二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人们对一些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危险因素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个人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肥胖,以及环境有害因素和遗传因素等。随着人类对癌症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认识到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癌症三级预防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癌症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是防止初发癌症的发展,针对癌症症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恢复健康。三级预防属于康复性预防,针对已发现癌症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和治疗,以尽力恢复功能,促进康复,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残疾。[8]

第四,适当接种疫苗,预防儿童及老年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最大,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死亡的作用。肺炎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年龄组以及75岁以上老人组的期望寿命。这与肺炎的高发年龄相符,一般肺炎高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针对儿童及老年人口群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建议在这部分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有效提高个体的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从而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第五,继续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围产期疾病是导致2016年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占该年龄组总死因的55.85%,去掉起源于围产期的某些情况这一死因后,出生时期望寿命可增加0.34岁。伴随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妇及各种高危孕产妇增加,因围产期情况导致的母婴死亡可能会增加,围产期的保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严峻挑战。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是降低母亲和婴儿死亡率、发病率、减少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包括:[9]一是对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断,在发现高危因素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预防出现先天畸形的情况。二是对孕产妇提供心理、营养、卫生等各方面的宣教和指导,做好孕产妇的管理工作和孕期监测,特别是对高风险和外地户籍的流动孕产妇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贫困孕产妇积极给予救助。三是应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治疗水平,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合作,对助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水平,逐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第六,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意外伤害对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是2016年吉林省居民的第四大死因,死因构成比为3.64%。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5-14岁、15-34岁年龄组,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均占该年龄组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因意外伤害而损失的出生时期望寿命为0.56岁,期望寿命损失率为0.72%。可见,意外伤害对人群的健康损害以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必须要有针对性,对于学龄人群,全社会应该共同营造儿童安全防护体系,在社区、学校、广场、公园等儿童喜爱玩耍的区域,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在职人群意外伤害的预防,应加强工作场所的意外伤害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职工的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总之,在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各种疾病的预防机制,有效降低重大疾病发生率,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舒星宇,温勇,宗占红,等.对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间接估算及评价[J].人口学刊,2014,(5):18-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尹豪.人口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144-146.

[4]温勇,尹勤.人口统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89-205.

[5]孟军,毛玮,黄金梅.2014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居民预期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4):293-296.

[6]罗鹏飞,俞浩,韩仁强,等.2013年江苏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及潜在减寿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7,28(1):35-38.

[7]王诗镔.吉林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现况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10-50.

[8]徐任霞,胡怀明.加强癌症三级预防实现HFA战略目标[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7,(2):79-81.

[9]何玲玲,黄粤,朱津.围产期保健管理与围产儿死亡关系的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32-33.

作者:邱红1A,李晶华1B,于丽莎2,于涤2,侯筑林3 单位:1A.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2.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统计信息中心,3.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