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平民教育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晏阳初自教会学校顺利毕业进入香港圣保罗书院就读,之后在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18自耶鲁大学毕业后远赴法国,华工水深火热的生活境遇催生了埋藏于其心中的为民奉献火种,所以1920归国前晏阳初便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大众。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自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自我实现”概念,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晏阳初在美国接受了精英教育,又奔赴法国对一战战场提供志愿服务,就其自身而言,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等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满足的,作为20世纪初的精英学者需索的是一个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而最需要他,最能让他发挥所学,显其所长的就是回到贫苦的祖国,回到尚未脱离温饱问题的劳苦中国民众身边,助人自助,让幼年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有得以杨展的舞台和实现的空间。另一方面,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全力以赴地投入。若没有晏阳初执着的投身于平民教育事业,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力以赴的想要在这片土地实现自我价值,若不是他放弃大洋彼岸的繁华来到偏僻乡间,便不可能有今天的晏阳初思想。一方面晏阳初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追求,另一方面他确实践行了自我实现的要求。自我实现是晏阳初的理想诉求。
一、晏阳初以农村和农民为教育对象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晏阳初自归国开始便投身于平民教育,经过无数次置身乡野的调研和考察,确定中国要想在时代洪流中追上发达国家发展步伐必须以农村作为切入点进行改造。晏阳初认为国家之贫为民贫,国家之落后为最基层农村的落后,所以最终确定以乡村作为教育实施地,以农民作为施教对象,在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推行据点。这一举措与人本主义不谋而合。人本主义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潜能的实现。主张每一个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能量可被激发。这种思想不仅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推行的依据,也是其具体实践操作的理论指导。晏阳初认为:“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各人的学问、德行显然的不同,人格的上下、高低即由是而判别”。由此他强调平民教育便是不分贵贱不分对象的施与教育,他认为平民教育的践行基础是相信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尚未脱盲的农民都有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在乡村改造的实践过程中他十分强调启发农民的自觉意识,他主张调动他们自己创造、自己建设的积极性。他认为:“社会改造事业,没有千百万觉悟了的劳苦大众积极参加,是一定不会奏效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又说“:知识分子回到民间去,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教育农民,激发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自发自动的精神。”所以他一再强调平民教育“不是救济、而是发扬”。诸上种种皆可看出晏阳初全心全意的奉行着人本主义的理念,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皆有实现自我价值,发展自我能力的权利。他充分肯定了中国乡村对于国家兴盛的基础作用,用实际行动给与农民应得的尊重和信任,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晏阳初也秉持人本主义思想。在编制教材方面他强调教材必须符合成人实际需要,要有针对性。他以科学的方法统计白话文字的通用程度,从中选取平民最常用的,编成《平民千字课》,又根据使用对象职业的不同编成《农民千字课》等。在教授方法方面他认为也要以人为中心,采取兴趣教学法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效果。即时在今天,教育方法仍一直因其死板和刻守而饱受诟病,但晏阳初先生在数十年前就考虑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他还认为只有“懂得了群众心理,然后才设法怎样的激发他们来学”。因此他在招生时先设法引起那些曾受教育的感受教育之需要。又在每月月考后举行游艺大会,奖励优等生等使成人学员产生成功感、满足感,愿意继续努力学习。晏阳初以农村和农民为教育对象是对人本主义的践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取得显著成功的因素之一。
二、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需求
晏阳初与同仁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归纳认为农民最基本的病症是愚、穷、弱、私。他认为要实现“除文盲、做新民”的目标就要从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来救治当时的“病症”:“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以此让中国人都成为富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上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一般来说,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晏阳初及同仁根据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不同,主张用四大教育解决农村和农民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用要用生计教育治贫,增长生产力;其次文艺教育治愚,增加知识力:晏阳初认为“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得到求智识的工具,以为接受一切建设事物的准备”;再次用卫生教育治弱,增强健康,保健民力:改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将消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结合起来,也要建立一种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保健制度,以此培养农民的强健力。最后,用公民教育治私,弘扬民德。晏阳初认为“:我们办教育,固然要注意文艺、生计、卫生,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根本的根本,就是人与人的问题。
”这四大教育按照需求层次分布,从最基本生计教育到高层的公民教育符合人的需求,既解决了农民迫切需求,又从长远上满足了持续发展。晏阳初在四大教育的基础上还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大方式的思想,即采用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的平民教育实现途径与四大教育连环相扣形成系统的乡村平民教育体系,晏阳初强调这三种形式都是由当地人去办理的,借此以培养当地农村的骨干,并通过这些人才的培养,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评价
晏阳初放弃国内外优渥的生活工作条件,置身基层进行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的行为是让人敬佩值得纪念的,从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归纳一套适合中国国情,满足中国所需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可贵的。从小的方面来说,晏阳初先生是为了中国的平民教育事业贡献了他一生心血,在大的方面看则是推动了世界教育的新发展。其思想之系统之广阔也是一直传承至今占领高地的原因之一。作为中华后裔,能在世界教育史,世界思想史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的非常难能可贵的。其思想不仅蕴含着教育的财富,在某个些方面也融入了心理学思想,因其将“人”放在了实践的中心,将人的能力作为信任的对象而更具操作性。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析平民教育思想可以让观点脱离陈旧和重复,给当前研究注入新鲜活力。
晏阳初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不愿学而优则仕,立定主意不求升官发财,只想造福大众。他也没有在书斋里著书立说,成就功名。更可贵的是,他如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一大批人吸引过来,和他一起开展平民教育事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亦远传万里,跨越国界造福千万民众。他的学说和理念就算放到现在仍有实际效用,未被时代扔下,作为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永远熠熠生辉,不失光华。当下中国的三农问题和教育问题仍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所在,或许我们能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中找到出口。
作者:黄鸿李雪平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