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学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推广源于心理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着力于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增强每一个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育中的积极体验,充分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优秀品质。积极情绪常伴有愉悦的主观体验,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关联的,并能有效的增强人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还要在教育、引导、鞭策的条件下,去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同时要在保证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成才需要的条件下,去真正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健康生活、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等各各方面的问题,并提高他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二、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观念
1.依据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倾向理论,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个性心理倾向的理论表明,大学生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其内在品质、性格等方面。掌握大学生的内在品质、性格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发展其内在性格、气质。对于气质不同的大学生,在对其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胆汁质的人有充沛的精力,坦诚、乐观,易怒而难以自制,有变换剧烈的心境。对其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气,否则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多血质的人喜怒易形于色,其特征在于外向,好动活泼,反应比较机敏,容易产生多变情感,对新事物敏感而不深刻,容易转移各种兴趣等。在对其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切不可以轻描淡写,否则他将不以为然;粘液质的人内向、谨慎,反应比较迟缓,不易暴露内心活动,注意力稳定,不易转移,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要有清晰明了的条理,同时还要保持耐心,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很难与他们达成感情上的共鸣;具有抑郁质的人性格偏于内向、趋于孤僻,行动缓慢,具有不同的感情经历,善于体察到周围环境中别人很难体察到的问题,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技巧,应用情打动他,否则很难取得其信任。所以,教师应首先掌握区别学生不同气质类型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应技巧,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心理测验。掌握当代大学生性格差异的特点,在于利用符合其个性方式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谓性格是一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惯性化的处事方式,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别人、对自己、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和态度。针对各类性格不同的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各异,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所以,教师应该牢固掌握测试大学生性格的量度、工具的同时,认真做调查和研究,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性格之间关系的有效规律,这样有利于区分并对不同性格的人采用对应的方法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最佳的效果。
2.开展互动的心理咨询型新模式,改变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同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利用心理咨询的互动型新模式,侧重与大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等多方面的交流,且不可有自以为是的/权威性教条0。应该以大学生的情感认识和发展基础为根本的出发点,努力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获得其信任。情感决定着人的心灵大门的开关,对接受到的那些外来的教育方面起着区别和选择的作用。教师应该时刻以学生的实际情感需要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进而开展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情感交流的方式为钥匙开启学生的心门,努力步入其丰富多彩而又各式各样的精神殿堂,从而指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到信念、理想的深刻而丰富的新境界,最终形成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去缔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人生,由此来发挥心理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利用群体性的心理、团体性的动力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群体性的心理和团体性的动力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最常用的基础技术。在人们现实的生活中,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程度地被动或主动受着他所在群体的各样各式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恰到好处的利用群体性的心理知识将会对个体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改造了很多流浪犯罪青年的案例,/进入集体、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开展教育0已成为一条著名的教育方式。运用学校的班级、寝室、团体等集体去影响和教育大学生,具有突破性和深刻意义。利用群体性的心理、团体性的动力功能来指引和激励后进,往往超过其他任何教育者的指引和激励。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做到点、线、面三方面的合理结合。最终,将集体的良好影响发挥到最大的程度,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的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找到问题实质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充分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大学生在各种条件下的心理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认清问题的所在,做到有的放矢,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增加效率。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探究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不仅能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也是今后工作的发展要求与必然选择。
1.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在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去研究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特点相一致的思想教育,一般最终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2.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教育心理学去观察学生,可以了解他的行为目的,进而了解一名大学生的需要。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前面,就必须通过预测其行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刚刚表出的思想苗头,增强预见性的效果,从而取得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3.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在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实际的研究情况,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往忽视了隐形教育,而更注重显性教育,显性教育虽然可以直接有效的给予受教育者一定的知识,但很难达到隐性教育长期持续的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自身入手,真正有针对性的去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教育心理学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生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和崭新的研究方向,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健康心理学教育的契合,把大学生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刘秀荣单位:佳木斯大学思想品德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