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系统在心理学中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取样采取文献信息学统计方法,主要文献源为中国知网贵州师范大学节点。内容样本以Bronfenbrenner进行全文搜索,对2013年2月1日以前时间跨度为1998—2012年的各种文献媒介资料进行查询,共搜索480篇相关的资料,其中期刊216篇,占总数的45%,博硕士论文166篇,占总数的34.6%,其它为会议、报纸、年鉴、百科、词典和专利等,本文主要以期刊的高级检索且同时限定文献的中图分类号为B84中涉及到的148篇文献为分析内容,占总数的30.8%。
2.分析类目和单元在参考有代表性的文献计量学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七个分析单元,分别是:年代分布、研究机构、研究地区、核心作者群、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基金资助等。3.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研究,以频次、百分比统计为主。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年代分析表1显示,生态系统理论论文呈连续增长趋势。第一个五年(1998-2002)的论文总数量为9篇,第二个五年(2003-2007)发表的论文数量为40篇,第三个五年(2008-2012)发表的论文数量为99篇。前五年和后五年的数量之比为1:11。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1999年是国内心理学界开始运用该理论的破冰之年,自2006年以来的7年时间,每年均发表文献10篇以上,年均发表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2.生态系统理论的机构分布以第一作者的单位为准,对研究力量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从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来看,高等师范院校发表101篇,占文献总数的68.5%;综合大学发表44篇,占文献总数的30%;医科院校发表2篇,占总数的0.8%;其他单位发表1篇,占文献总数的0.7%。根据上面数据可知,目前国内的各级院校积极探索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中,其中高等师范院校是研究的中坚力量,见表2。
3.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按照中国经济带划分的三个地区:(1)东部沿海地区,(2)中部内陆地区,(3)西部边远地区的分布进行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力量的分析,每个地区分别取发表文章量的前九名。从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来看,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首先东部地区的总文献量在三个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西部总文献量在三个地区中处于最后位置。在东部地区中北京文献量最多为44篇;中部地区中湖北省文献量最多为5篇;西部地区中云南省文献量最多为4篇。这三个地区的省份中,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发表的文献量最多。值得关注的是边疆地区如新疆、四川、宁夏、青海和西藏的文献量目前呈现空白状态。整体而言,经济发达的地区,关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文献发表的较多。
4.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核心作者群分布普赖斯定律认为,一个研究领域或学科形成稳定研究群体的指标之一是撰写该领域研究论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即核心作者群体将完成该研究领域中50%以上的论文。核心作者是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写,这些作者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本文根据该定律计算出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作者发文量为3篇。在本文的检索中作者关于生态系统理论方面的论文3篇以上者为13人,占总作者数的8.8%,其38篇,占总论文量的25.7%,远低于生态系统理论论文总和的50%。这一方面表明研究生态系统理论领域的队伍比较分散,另一方面表明研究队伍还在逐步的形成中,具有不稳定的结构。也说明了该领域作者群研究能力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占统治的地位,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根据作者所在机构,表明师范大学的核心作者群较占优势。根据地区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作者群较突出。
5.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对象的分布目前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相对来说中学生群体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所涉及的文章中占全部文献量的23%,具体情况见表5。
6.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论文领域分布目前对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领域比较分散和广泛,出现频率较多的有理论综述、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及对策研究等。上述这些研究中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在所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全部文献中占50%,具体情况见表5。
7.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现状获基金资助项目的分布通过对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进行支持的基金类别和数量,能从一个深远的角度发现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对该理论的关注。通过数据分析,2005年以前国家类基金4项,省市级基金1项;2005年以后各类基金加大了对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资助,国家基金36项,省市级基金6项。基金资助投入越多的论文,越能代表人们对该研究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同时也代表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和方向,具有高质量研究水准的内容能获得基金的资助。本次研究的148篇论文中,有资金资助的约为98篇,占总数的66.2%,其中国家级资助项目的有40篇,省级25篇、市级各18篇,校院级15篇,而且分布的时间大都在2005年以后,由此反映出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自2005年前后随着国家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颁发关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政策后得到广泛研究和基金投入。
三、讨论
1.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应注重质量与数量共同发展我国关于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自1999年邹泓发表的第一篇文献以来[2],文献量一直呈上升状态,尤其是2006年以后平均每年达到了15篇左右,但总的来说,1998-2012十五年间发表的文献总量并不多,很多是关于理论综述方面的文献,高质量、有时效性研究相对来说较少,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研究者要同时兼抓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使生态系统理论更好的运用于心理学领域。同时根据对148篇文献的初步查阅,近73%的作者采取了合作科研的趋势。但心理学科内的合作占绝对优势,所以呼吁尽量能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范式,这样能从多领域研究生态系统论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目前师范类学校和东部地区是研究生态系统论的优势领域,为了提高生态系统论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发挥先进作用,也迫切需要其它各级各类大学、研究机构和西部地区着力提高该领域的关注度。核心作者群是一门学科研究成熟的显著标志,没有一定数量的核心作者群,表明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状态。迫切期待国内各领域目标明确,建设成专业性、学术性、及实践性强的研究队伍,最终为研究该领域形成一批代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大对该领域科研项目的基金资助力度,可以尝试对社会招标形式推广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拓展。
2.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应当坚持多角度深层次探索目前对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理论综述及在心理健康领域研究占主流,但多采用定质方法。众多文献主要从微系统和中系统进行论述,在外系统、宏系统和时间系统中涉及的较少,且多数为语言上的描述,缺少实证研究及实验研究。所以建议尽量多采用实证和实验方法运用该理论来研究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在该理论上能结合中国特色,做适当的改善和创新,使其更好的适应中国的国情,最终缓解个体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论
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文献量以2006年为转折点,呈逐年增多趋势;师范类学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东部省份是研究的积极探索者和开拓者;该领域在核心作者群层面均处于数量及质量急需提高的状态;相对来说研究的论文内容较表面化,需要深层次的挖掘其理论内涵的指导作用;国家各行政单位及社会团体需加强对该领域的基金资助。
作者:臧运洪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