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在其外宣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希望能达到提升区域文化传播度、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
在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翻译的文本内容、翻译质量等因素会对宣传目标城市对外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据走访和调查,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发展现状如下:吉林省旅游外宣翻译资料质量较低,缺乏完整、统一的外宣翻译资料;国外游客对吉林省旅游文化知之甚少;外宣翻译资料存在语言、文化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外国游客对吉林省旅游文化产生误解。采取不同的外宣翻译策略,其翻译质量和宣传效果会相差甚远,甚至会截然不同。外宣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翻译目的、目的语受众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翻译材料类型等因素制约。外宣翻译策略对所宣传城市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外宣翻译策略、译文质量、传播效果与国家形象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外宣翻译者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直接影响到译文的翻译质量,译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受众的理解,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不同的传播效果又会影响所宣传城市的形象。因此,翻译策略在维护所宣传城市的形象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省外宣资料实情入手,提出以下提升翻译策略的方法。
一、明确自身定位
吉林省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长白山,原始森林繁密,动植物种类多样,具有非常完备的山地植物生态系统,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吉林省水域资源丰富,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净月潭、松花湖、白山湖、查干湖等都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地。吉林市特有的雾凇也是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观。此外,吉林省还有高句丽史迹及伪满遗迹等特有的人文景观。尤其是集安高句丽王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同时,吉林省地貌形态大不相同,东部森林和火山资源各有特点,使吉林旅游资源更加与众不同,更具特色。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宣传渠道不畅通。要找准吉林省城市形象,研究旅游宣传资料文本,以“冰雪文化”“满蒙、朝族文化”“抗战红色文化”等为旅游名片,进行旅游外宣翻译研究。为了更好地宣传吉林省文化、树立吉林省高大的形象,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使译文通俗易懂,使读者读完译文后就可以在脑中构造出吉林省的优美景象。
二、提高翻译人员水平和素养
吉林省旅游文化对外宣传既要顺应当前的实际国情,又需顺应国外受众的认知语境。因此,对旅游外宣翻译人员水平的要求较高,他们既要突破单一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又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全面探讨基于受众接受与认同的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策略,要考虑到国外受众的接受程度。同时,译文也要保持中国韵味,这就要求旅游外宣翻译人员有较好的素养。
(一)多元文化素养翻译过程并不是语言的单一翻译,还包括文化内涵的表达。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使译文能更好地为受众理解和接受。旅游文本含有大量的有关历史、地理、地域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深刻了解所宣传地方的文化,在进行“文化”转换翻译过程中采用令受众接受的表达方式。
(二)技能素养技能素养主要指译者的领悟力、理解力、认真勤奋的态度、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娴熟的语言转换能力等。在旅游文本外宣翻译过程中,合格的译者要不断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洞察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能力。旅游翻译中,译者增强技能意识,会从更广阔的文化层面去审视翻译,使翻译更加准确、得体。
(三)团队合作素养旅游外宣翻译人员除需具备以上素养外,还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翻译项目进行中,翻译人员应主动向他人请教,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弥补自身不足。因此,译者要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素养,不断取得进步。
(四)跨文化意识素养旅游文本外宣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汉译英,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时,除了特别注重传播效果之外,外宣翻译还强调受众内外有别。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的意见》中指出,“对外宣传要‘内外有别,注重实效’”。“在此一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在彼一国竟如天书,反之亦然。”[1]从事旅游外宣翻译时,译者应考虑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受众的心理需求、文化认知和价值定位,树立跨文化意识,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反映其真实的文化特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外宣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所以,译者不能仅仅在语言上下功夫,还要具有浓厚的跨文化意识,尽量求同存异。
三、解决目前我省外宣资料中存在的翻译问题
(一)修正语言错误,统一景点、专有名词译文在保证语法、语言、语义准确的前提下,参考国外旅游地外宣资料,借鉴原有研究成果,使译文更准确、通顺、精炼、优美,力求达到严复“信、达、雅”标准。旅游文本中没有完全统一的概念术语的翻译。旅游文本外宣翻译资料中多数概念术语有统一译名,同一概念在不同译文中存在着不同的翻译版本。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解和交流,也会影响我省外交形象的宣传。有些外宣翻译用词不当,语义也比较模糊。翻译者仅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显然会给国外游客带来误解。中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多不同点。汉语文本重在意象,言辞华美。英语文本内容力求客观,文字简洁,不抒情,不议论,力求信息传达准确。但在外宣翻译中,译者不知道或者忽略汉语和英语表达上的不同,会产生很多的中式英语,即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法。这种英语往往是受汉语思维影响和干扰,过分拘泥原文,在文化交流中起阻碍作用,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比如长春轻轨列车上的警示语“小心站台间隙”可以参考英语表达习惯,翻译为“beawareofthegap”“mindthegap”“Danger!Gap!”等。此外,个别旅游文本翻译也存在语气不恰当的问题,比如公示语“禁止吸烟”经常被翻译成为“Nosmok-ing”。但这种译本语气过于生硬,受众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反感。因此,我们可以参考英语国家对该公示语的翻译“Thankyoufornotsmoking”来表述。同时,旅游外宣翻译人员也应注意使译文符合国际通用惯例,如:停车场,Parking(Lot);未经允许,不准停车,AuthorizedParkingOnly;礼品店,GiftShop;问询处,Information;售票处,TicketOffice等。这类英语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沿袭性。译者可以找到标准的译文,对所有景点相同的公示语进行统一翻译。
(二)补偿文化缺省在进行外宣资料翻译时,要进行文化补偿。针对具有历史特色的古迹,要重点加以解释说明,使外宣资料真正起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进行文化补偿时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增词达意策略。吉林省许多旅游景观中的人名,地名、人文典故等都与历史紧密相关,在翻译时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在翻译时,若只是简单地进行翻译,很难让国外游客理解。因此,需要翻译人员合理地进行补译,补充其中的文化差异。因而,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如释义、增补等对译文进行调整,加强针对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从而达到受众能够理解的目的。例如,位于吉林市的“吉林乌拉满足特色文化乡”,是满族的一大民族文化特色,是旧时老船场的遗迹。“吉林市”名称来自满语“吉林乌拉”,即“沿江”的意思。因此,吉林市的市标为“摇橹人”。在翻译时,需要对满族文化进行补偿,从而加深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展示历史典故,译出古老传统,将我省古老的历史文化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外国受众,使外国受众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来我省旅游的愿望。其二,文化对应策略。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在他的著作《ATextbookofTransla-tion》中阐述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即文化对等法,就是用译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目的语的文化负载词[2]。为使翻译的旅游信息在国外游客中产生共鸣,译者可以把相关文化内容翻译成国外游客熟悉的文化内容,如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3]。这样,国外游客在自身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较为准确地接受景点翻译的内涵。为加深对外宣翻译的认识、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以及水平,课题组成员就吉林省外宣翻译提升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以期为我省外宣翻译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我省外宣翻译的发展。
四、以适当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建立一部完整完善的吉林省外宣翻译资料册
翻译中的“目的论”指的是一切翻译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若翻译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和效果,翻译就是成功的。因此,一篇成功的外宣资料翻译取决于受众在阅读文本英译后的反响。若他们能在阅读后有参观游览的想法、热情,这篇翻译则被认为是成功的。外宣翻译者在进行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时可以遵循三大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4]。旅游宣传资料翻译应考虑到本省省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这就要求翻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选取适当的翻译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总体上,要以“目的论”为主要理论标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做到旅游资料宣传方面的达旨、循规、共喻,使外宣资料真正达到宣传城市的目的。为了解决我省旅游外宣翻译中现存的问题,可以建立一部完整完善的吉林省外宣资料册,以此为基础模板和规范,更有效地为推动吉林省旅游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义华.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杨莉,梁昕,赵挺.旅游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其补偿[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3(3):322-324.
[4]马玉红.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的翻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2006(5):106-108.
作者:李晓雨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