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院的校训文化研究范文

体院的校训文化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院的校训文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体院的校训文化研究

一、校训概述

(一)校训释解《辞海》对校训的解释:“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更多的则把校训阐述为“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凝练与标帜,具有“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对内可以劝诫师生日常操行,对外有助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社会形象,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训主旨经过查询、搜集14所本科体育院校的官方网站、校史等资料,并访谈部分院校师生和行业专家,除南京体育学院外其它13所院校都有明确的校训(如表一)。综合13所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表述方式,除北京体育大学、山东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3所高校用一句话表述外,其余10所高校均采用二言八字或四言八字的传统方式,都符合校训字词精炼、抽象概括的特征。13所学校校训共用98字,其中“德”“学”各出现4次,“行”“新”“拼搏”各出现3次,“卓”“健”“强”“勇”“毅”“团结”“不息”各出现2次。概述13所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主旨,主要体现在德育为先、劝学为本、躬行为要等三个方面。第一“德育为先”,突出道德情操的训诫教育,符合社会主义“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厚德”、“崇德”、“德厚”频频出现在校训中,在13所体育院校中有4所直接把“德”字作为校训。北京体育大学校训“追求卓越”、山东体育学院校训“坚卓竟远”,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德”字,但都将修为的卓尔不凡作为一种要求体现出来,内在地涵盖了对师生高尚道德的劝谕。第二“劝学为本”,强调“学”的基础地位。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学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故劝学则成为校训的重要职能。博学、笃学,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要求,劝诫师生要以虚怀若谷、谦虚审慎的态度追求博大精深的学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要重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告诫师生要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术品格。第三“躬行为要”,体现出校训重在实践的职能。“行健”“辩行”“躬行”,强调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重在实践的思想,警醒师生要“三省吾身”躬行校训的要求,致达“卓越”“竟远”的理想境界。

(三)特点分析综述13所本科体育院校的校训,具有行业色彩突出、内容来源集中、个性特色不突出等特点。首先,作为体育单科院校,集中优势资源办好体育专业,这种指导思想也贯彻在了校训的拟定中。“拼搏”、“自强”、“致强”、“文精武杰”、“竟攀”、“行健”、“公勇”、“尚勇”等带有鲜明的体育专业色彩的词语成为体育院校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显著地呈现出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特别是广州体育学院“文精武杰”,成都体育学院“行健不息、积健为雄”等,更是在校训中直接凸显了体育专业特点,能够显著区别体育院校同普通高校的校训。其次,在13所院校校训中,7所直接渊源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礼记》等,占到了53%的相对多数;其余6所则源自现代用语。而“厚德”“博学”“自强”等语词,也出现在我国很多知名大学的校训中,特别是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更为海内外所熟稔。总之,像“厚德”“博学”等用在任何一所普通高校校训中,都是中规中矩的,至于“团结”“创新”等词语更是被滥用。再次,相比较而言北京体育大学校训“追求卓越”,上海体育学院校训“身心一统、兼蓄竟攀”,首都体育学院校训“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山东体育学院校训“坚卓竟远”虽然能够比较恰当的彰显体育专业特色,但是与曲阜师范大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梅竹风骨”的校训还是较大差距。总之,13所本科体育院校校训整体上言简意赅、立意高远,但是存有雷同、缺乏底蕴,与体育院校之间专业设置相近、办学历程相似、办学理念趋同密切相关。

二、校训教育

(一)强化形象标志,做好校训显性教育校训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范畴,但其具有“悬之校中公见之地”的显性特点,目的在于让师生“随时注意而实践之”,所以抓好校训显性教育需要做足“表面文章”,强化校训形象标志等“可视化”建设。校训文化是学院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能够承载校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规章制度却是非常广泛的。在13所本科体育院校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学院大门两侧、标志性建筑、人文景观等显著位置雕刻或悬挂校训,有的学院还专门建设了校训墙,以校训教育为主题建造修读点等,把校训的宣传教育巧妙地融入校园建筑。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和社会利用网络了解学校信息成为常态,因此学校官方网站也是校训“可视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校园网具有点击率高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优势,在首页设计校训专栏,利用图片、视频等声情并茂介绍学院校训,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对校训文化的认同,还可以高效传播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提升学院的文化品格和社会影响力。另外,校训的“可视化”建设,还可以印刷在信封信笺、招生简章、学生手册、手提袋等校园文化用品上,学生社团徽标、学术论坛LOGO、奖学金命名等渠道载体,让校训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二)丰富文化内涵,做好校训隐形教育校训虽然具有显性特征,但校训文化更多的则是通过熏陶、感染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隐形特点,因此更要丰富校训文化内涵,借助传统文化讲座、专题研讨、课堂教学、校史展览等媒介,精雕细琢地营造和培育浓厚的校训文化氛围。校训隐形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事实上也不能够立竿见影取得显著成效。体育院校校训“厚德”“博学”“行健”“自强”等源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君子”要效法天地自然,刚健强劲,锤炼塑造高尚的道德,而“弘毅”“竟远”等则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则强调“士”要追求远大志向,砥砺意志,磨练精神,勇于承担的责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校训的价值认同。通过身体的训练,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达到“卓越”的道德境界。另外,校史展览、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是做好校训隐形教育的重要渠道。

作者:李静波祁靖单位:山东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