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区音乐教学的特点及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他们自己风格的音乐文化。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音乐艺术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所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民族音乐对世界音乐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更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点,但从我国民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却没有达到百花齐放的景象。而在民国时期的音乐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从其特点出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特点;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其文化传承和艺术底蕴更是悠久而绵长,尤其是连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更是诸多艺术形式的演变,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可以起到丰富传统文化的作用,更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民国时期边疆地区教学状况分析
民国时期是我国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具体是指从1912年民国政府的正式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段时期里,内战频繁,抗战不断,人们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个学校也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居于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所受到的影响更是非常巨大的。下面对民国时期的音乐教学状况进行分析[1]。
(一)民国初期边疆地区的教学状况民国初期(1912-1927年),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虽然人们对于教育事业也非常的重视,但因为当时时局动荡,尤其在当时的北洋政府分崩离析之后,更是整个民国陷入一片混乱,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些教育学者以及有识之士对于边疆音乐教学虽然在积极的倡导和推崇,但因为民族危机四起,边疆教师的队伍构建十分缓慢。但当时仍旧成立了一些师范学校,比如说1913年国立蒙藏专门学校的成立、1916年新疆省立师范学校成立、1918年宁夏师范学校创办等等,这也是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进步,但却在政局不稳定、教育经费短缺的束缚下,发展较慢,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二)民国发展时期边疆地区的教学状况民国的发展时期也就是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间,这一段时期内,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政局相对稳定,政府也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加强了重视度,并且于1929年正式成立了蒙藏委员会,1930年设置蒙藏教育司主管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教育事务,这就进一步促进了边疆师资力量的增强,也使音乐教学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对于边疆教育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更加的重视和关注,还制定了发展西南、开发西北的战略决策,使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慢慢的步入正规化,而音乐教学也得到了全面的推进和发展。并且在1931年,教育部还在新疆、西藏等等17个地区设置了乡村师范类学校,增设了各项文化课和音乐教学课程,而且还加大了对这些学校的投资力度,还成立了专门的师资养成所,让一些优秀的青年学生成为师资力量的后备军。可以说,在民国的发展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进展飞快,蒙藏地区都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而且在边疆教育的范畴里,还加入了教师队伍的构建规划,边教育教学能力的切实提高打下基础,也为当时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了铺垫[2]。
(三)民国繁荣时期边疆地区的教学状况民国繁荣时期也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到1945年间,这时全国都投入到抗日战争的队伍当中,而边疆民族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而显得更具有战略地位,国民政府还在1938年的全国临时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特别提出边疆教育的问题,并且制定了边疆民族地区教学的思路和方向,也把边疆教学工作推向了一个高潮时期,同时一些国立边疆师范院校也随之而成立,使教学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气象,再加上音乐可以促使人们心灵的相通,可以鼓动人们的斗志,所以音乐教学也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进一步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的发展。(四)后期边疆地区的教学状况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民国政府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为了保证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对于一些师范类学校的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划分,促进了边疆地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对于教师管理工作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教育机构和教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完善,在教师待遇方面也进行了改善和提升。但因为到了民国后期,国民政府风雨飘摇,使一些制定及方案、策略无法得到根本性落实,这就使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走向衰退,最终使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在经过了短暂的繁荣时期之后而走向了停滞不前的阶段,影响着边疆教学事业的进步。
二民国时期边疆地区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方式落后在民国时期我国的边疆地区,西方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传入国内,而且也被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中逐渐的融入。而且在民国时期,我国从生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比较的落后,人们的思维也比较保守,对于音乐教学的研究也较为呆板,致使在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水平低下,更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方面依旧是单调而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大家学习的欲望,更达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虽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方面,有许多的学者在不懈的努力下,已经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还找到了民族古代音乐与当今音乐的密切联系,但从总体上来看,其音乐教学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和提升[3]。
(二)民国时期音乐教师的素质较低虽然到了民国时期,我国的南京临时政府已经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宣言,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各民族之间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平等现象。而且边疆文化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内地发展的脚步。所以教育界人士一直有倡导和推进边疆教育的发展,而对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方面更是倾注了许多的心血和努力。尤其在民国初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倡导下,使边疆民族地区的老师教育也逐渐有了很大的起色。虽然这样的老师教育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但却大大的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进步。尤其到了二、三十年代之后,民国政府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就更加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师资力量的培养更加的突出,比如说在30年代初期,教育部已经在西藏、新疆以及蒙古等等地设置了乡村级的师范类学校,这就为加强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民国时期边疆地区音乐教学的特点
(一)教师队伍素质日益提升到了民国时期,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而国民政府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也非常的关注,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当时还制定并颁布了许多的法令和法规,如《推广边疆教育实施办法》、《边远区域师范学校暂行办法》等等,这种管理体系不但可以使老师队伍更加庞大,而且进一部完善了教师机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在一系列法规的制约下,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其教学的质量也不随之而得到了提升。另外,在当时的民国政府管理之下,其教师队伍中还有许多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边疆教育委员会,在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研究之下,为边疆教师体制的确立提高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
(二)音乐教学逐渐转型我国的民族音乐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传统的音乐教学一直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一直到民国时期才稍稍得到改变,而且是随着“新学”的倡导和兴办而发生的转变,而且人们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下,也慢慢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特别是在中国的“”之后,人们的思想慢慢的开放,再加上“五四”运动,更赋予着人们新生的力量,这也是我国高等民族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并且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虽然建树不大,却也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次推动,促使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向着现代性转型,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转型,也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备受质疑,觉得民族音乐走向现代化音乐道路上是对民族的一种背叛,也失去了它本身所独特的原汁源味,当然这样的批评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也是对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的一种束缚和限制。
四民国时期音乐教学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一个团结的多民族国家,而且传统文化的底蕴厚实的丰厚,尤其是音乐文化,作为架起人们心灵之门的桥梁,与各民族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而在民国时期也正是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尤其对于学校的学生们来讲,他们更需要一种具有影响力的环境和氛围来激发爱国热情,所以音乐教学对这个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音乐教学的教师,更应该从本民族的特点出发,传承和发扬多民族的音乐文化,促使其音乐体系更加完整,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而且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吸取到各个民族的精华,不仅拓宽了音乐视野,而且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未来音乐之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在民国时期,能够让大家通过音乐把心联结在一起,促进我们民族间的大团结[5]。
(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民族时期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边疆地区的音乐教学水平,而且还能够起到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因为从民国时期的教育现状来看,内地与边疆的教育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把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提升上来。通过对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令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起点与内地达到一致性,才能够真实的实现民族统一,保证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民族的平等,推动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边疆教育本身就是全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也是需要具有统一性和全面性的,而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要想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就必须要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仅要兼顾教育的统一性,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地域而进行特殊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比如说,必须要把边疆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讲授,这样才能达到边疆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发扬,才能够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边疆区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吸收其精华来提升本身的综合素质。而且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配备专业的少数民族音乐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让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更具有专业性和高效性,才能够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更进一步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达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民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来讲,他们更是时刻面临着战乱,而音乐教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仅是一门课程,更可以起到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只有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的重视度,才能够让音乐起到促进团结、唤醒心灵、探索进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歌.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教育研究[D].导师:封海清.云南师范大学,2017.
[2]曾煜.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其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140-144.
[3]李娜.关于民族地区的高校音乐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21):267-268.
[4]彭雁.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的必要牲[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15-17.
[5]王钧,尹红.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中的民族特色[J].民族音乐,2008(1):77-79.
作者:刘晶1;刘淑红2 单位:1.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2.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