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保护范文

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保护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保护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保护

《云南档案杂志》2015年第四期

一、经费不足给民族档案文献应急保护带来困难

在笔者调查的22家文博机构中,16家没有档案、文献保护专项资金;6家有保护专项资金的机构中,有4家是从单位的年预算中拨付出,且抽取拨付比率很小。通过图1对问卷数据分析同样可以说明问题:资金匮乏是云南省边疆地区民族档案文献应急保护的最大制约,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经费对于民族档案应急保护的影响。

1.纸质档案文献数字化程度低在所调查的文博部门馆藏中,纸质档案的比例较高,大量的纸质文献给档案文献的实体保护与信息保护均带了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数字化水平较低,63.6%民族档案没有进行数字化,原因很多,但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2.库房条件不理想在走访调查的22所文博机构中,64%的机构使用一般的房屋作为档案文献库房,只有36%的单位使用专门库房。有的库房没有温湿度设备,少数保管单位甚至没有配备灭火设备,有的甚至主馆建筑本身已是D级危房,陈旧简陋。档案装具主要有普通金属柜、普通木柜、密闭金属箱,大部分装具耐水、火、尘、虫程度较差,这种状况使得档案文献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无法保护和抢救。

3.大量档案文献散存民间真正“脆弱”的档案文献存在于民间,本次调研统计所调查机构保存的民族文献总数量为39682册(份),许多档案文献依旧散存民间,由于经费有限,民间散存的大量档案文献无法集中保管,存在保护管理不规范,受突发性自然灾害威胁最大,是最易消亡的一部分。

二、建立民族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思考

(一)应急保护机制应当因地、因馆制宜突发性自然灾害与云南省民族档案文献的双重多样性,使云南省档案文献应急保护机制能满足档案文献保护的多样需求。如干燥地区与潮湿地区档案文献易见灾害种类不同,贝叶与手工纸的常见损毁因素与保护要求亦有不同。所以要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框架性的应急保护方案,从宏观方面规划、指导,而具体执行细则与重点预防方案则需要分地区、分主要馆藏特色详细制定,重点防护暂时没有条件建立恒温恒湿密闭库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明显的保管单位,做到有针对性地预防、有预见性地保护。

(二)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由于档案事业的效益主要是长期效益和间接效益,因此档案部门应积极向社会展现档案部门的工作成果,提高全民档案意识,提升档案部门影响力,回报社会,才是获得更多资金来源和资助的前提。其次,还需要转变的一个思想,就是合作观念。档案是社会的财富,资源和资金分布的不均衡性为拥有丰富档案文献资源的档案部门开启了一个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市场经济下社会文化事业多样化、全面化发展也为档案资源深层开发提供了条件,档案部门可以注重与其他文博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互助,协力为社会贡献价值。

(三)民族档案文献保护应当结合地域特点

1.重视挖掘地区传统技术和资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地州在档案文献保护、修复方面有些很具地方特色:如在楚雄彝族地区,人们用一种广泛分布于山间、松林里叫做“火草”的植物,搓捻混纺成为柔软强韧、平整挺括、透气性好的火草麻布来包裹卷放的彝文文献,有效隔绝文献受到的外界损坏。还有一些地区在文献修裱过程中为了“修旧如旧”,以山草和竹子先对本地土制棉纸染色,再进行修裱。因此,在建立云南省边疆地区民族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时候,我们应当了解、重视、挖掘地区传统的保护技术和资源,这样既为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许多参考,也更易于制定出更为有效可能的应急方案。

2.实现特色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的“归档建档”“灾害信息数据库”学者曾提出过,每次灾害后留下的除了损失还有宝贵的经验,这些信息对于今后的防灾救灾乃至于整合管理资源都意义重大。云南拥有大量珍贵的、独有的档案文献,例如傣族先民记录在贝多罗树叶上的贝叶经、用鲜血紫土书写的早期彝族古文献等,从载体到书写材料均较为罕见,这就使得“灾害信息数据库”这个概念在云南省边疆地区尤为重要,边疆地区民族文献需要一套既借鉴外部经验、同时又针对本省情况的灾害信息、经验交流机制。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他民族文献保藏机构应当认真对自己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措施和灾后反思以及灾后修复技术工作认真归档建档,并建立覆盖面较广的交流机制,确保各机构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的成功经验和处理措施得到价值最大化,为灾害类型近似、或者保存有相同类型文献的机构能够裨益于此,做好预防、应对不测。

3.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优势(1)NGO组织。众所周知,云南是我国NGO(非政府组织组织)最活跃的省份,类型多样且涉及公益领域较为广泛。NGO可以有效弥补行政力量在突发事件下的不足,更为快速、经验充足地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应充分结合云南省实际,发挥NGO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积极作用。档案行政部门联系对档案文献、寺庙经卷等保护有力的NGO组织,通过研讨、交流资料、共同拜访、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良好合作模式,协商制定应急预案,共同完善、执行突发性自然灾害后档案文献的抢救工作等。(2)宗教组织。云南还是我国宗教数量与形态较多、也较为复杂的省份,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受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互渗透融合、并存发展。教会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较大,教会组织及其协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教会可以成为保护文化遗产最好的合作对象,如楚雄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彝族民间传统的智者毕摩建立的良好沟通合作关系,民委会负责一些新毕摩的培训,毕摩将所拥有的珍贵经书交由民委翻译、编研,实现民族档案文献较为深一层次的保护———信息实体保护。因此笔者认为宗教力量在云南边疆民族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保护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其作用决不可忽视。

作者:张志惠 马立伟 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