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音乐人类学角度下的民族音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前,音乐人类学已经将研究范围拓展到了对人类所有音乐及音乐文化的研究上。中国民族音乐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充分展现了独有的艺术特性及突出的民族个性。一直以来,中国民族音乐都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主体部分,艺术价值显而易见。所以,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一、音乐人类学理念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一)音乐人类学的理念中国民族音乐要想发扬光大,需要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下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究。音乐人类学最初被称之为比较音乐学,最先被大家称之为民族音乐学,随着时间的变迁,将其定义为音乐人类学。当前,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使得音乐人类学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现已涵盖了人类所有的音乐及音乐文化。通过田野调查深入考察、关注各民族音乐文化生存发展的环境及具有的历史特性,系统性的对各民族音乐文化作了一番细致分析与比较,从而推动各民族音乐文化未来中更好的发展。此外,在音乐人类学中,注重将民族音乐置于民族文化范畴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每一民族的音乐有着各自的表现形式,也有着近似的文化价值,因此,每个民族及其文化范畴中的音乐长期保持尊重、理解与合作的状态,同时,使我们对民族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民族音乐文化由于中国民族音乐学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就发生了对该门学科研究对象的争议。研究民族音乐学与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目的、意义是不是相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具体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哪种研究方法更合适?这些都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不可否认的是,研究者应站在文化的视野,采用人类学中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探索历史分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众所周知,中国属于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及内容不同。要想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研究,了解各民族音乐的文化特性,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全方位地学习各民族等音乐历程、独具特色的乐器以及遵循的音乐文化观等,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下对各民族的演唱演奏技能以及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细致的比较,以此明确各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并且发掘所有音乐间的共同之处。实现文化视野的广泛性,促进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形式,尊重、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分析和鉴赏中国民族音乐的能力,从而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被大众所熟知。
二、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
(一)各民族的独特风格与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大国,其多样性的文化形式对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多元化的内容使得文化形式呈现出了多样性。无论是哪一时期阶段中,中国民族文化都不可避免的被其他文化所干扰。比如,佛教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化;五四时期,中国涌现了大量的外国文化;二十世纪,由于中国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性。中国民族音乐就是从这种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而形成与发展的,为此,音乐成为了各种文化同时存在与互补的桥梁。中国从事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学者综合了音乐和各民族文化背景,认为一切有关于音乐活动的时间、环境、人物等是明确音乐意义的有力依据,使得音乐和中华全民族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音乐人类学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造就了民族音乐的区域性特点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使得我国拥有品种纷繁、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如古称“西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存在着各种民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下,使得文化逐步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从而推动了各有风味的民族音乐。音乐人类学是随着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多元文化的特殊性造就了人类音乐学必须以中国特色为核心思想持续发展。随着音乐人类学的理念形成,将极大的促进了各民族音乐文化间的交流,利用音乐这一重要桥梁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推动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此外,要想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下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继承,还应强化学科建设力度,拓展学科领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观念,不断提高相关学者的专业性,努力寻求各民族音乐蕴含的特有规律,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手段,主动和国际学术界良好沟通交流,保证音乐人类学在中国有效实践。为了使中国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应时刻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保障各民族音乐文化应有的个性,构建多元音乐文化,严厉禁止文化的全球化、西方化的观念。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我们应充分的发掘和加大保护力度,这样音乐人类学才能更好的在中国发展与完善,才能逐步适应本国国情,才能保证中国民族音乐以独具特色、独特民族个性的姿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站稳脚跟。
作者:张弫 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