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新闻环节学生思维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日常教学环境中,在新闻环节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发现,教师在新闻环节中,遵循教学规律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具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培养;道德与法治;新闻环节
引言
近年来,思维训练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教师通常根据英国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相应的效果[1]。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直面实际问题的思维,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为核心,将教学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相联系,开展综合性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抽象、系统化、情感化训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闻环节就是针对这一实践要求提出的思维训练方式。
一、新闻环节的意义
所谓新闻,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进行时长为5分钟的时事新闻分析环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活动形式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思维训练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的思维教育才是有血有肉的教育。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从自己的视角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角度去思考,主动地分析、判断、归纳、推理问题[2]。这样学生便能主动完成思维的碰撞、激活、升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是教育的首要前提,新闻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例如,学生在搜集新闻时,第一时间搜集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这一事件中的安全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件讨论得很积极,他们提出女乘客打司机、车上的乘客不保护司机等原因导致惨剧发生,得出要讲文明、守规矩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不该停车的路段下车、与司机交谈,甚至要求司机停车都是错误的行为。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由学生自己提出,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发挥思想教育作用。
(二)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新闻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要清晰地阐述新闻内容。教师在学生新闻后,应针对时事新闻,或根据学生的评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思维。例如,某位学生的新闻: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次。该生的观点是: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一分力。这一观点没有联系材料,为此笔者提出问题:我们国家科技已经这么发达了,为什么你们还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科技事业奉献一分力?有学生回答道:“正是因为前人的不断努力,我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要继承前人的事业,就应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力量。”还有的学生回答道:“我国要在各国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实现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环节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学生要清楚地阐述时事新闻,二是学生要对时事新闻点评到位。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符合思维的发展规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综合性地提升思维水平。教师应在新闻环节遵循教学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升,形成良性效应。
(三)有利于创设做说结合的情境创设做与说的情境是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综合水平,这也是新闻环节的重要优势[3]。学生在这一情境中,通过思维训练,从思考向实践转化。做,即做一个PPT,包含内容、思想;说,即顺畅地向听者介绍自己的观点。从理解文本、制作文本到表达描述,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思维,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经过反复观摩、学习,再到上台的说、评结合,这是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教学过程。学生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可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通过几轮实践,2019年3月,我们对学校九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所有学生都认为在课前进行新闻活动,能够有效地训练思维。
二、新闻环节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要求
(一)个别辅导与班级教学相结合在新闻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与班级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避免学生主次不分、盲目参与活动。从新闻的选择到评论,都需要教师在思考方法、演讲方法上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经过教师的辅助、演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可以相当熟练地参与活动。
(二)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是新闻环节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学生对活动充满兴趣,才能主动参与活动。在这一问题上,笔者选取了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在七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机制,一种是不给予评价,另一种是尽可能给予大部分学生良好的评价。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新闻活动中,不给予评价的学生慢慢变得懒散。而给予良好评价的班级中,每位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新闻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非常主动地与教师探讨自己的任务达成效果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适应接受与拔高提升相结合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从适应接受,逐渐转变为拔高提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学科与相应的任务,在开始时必然会感到手足无措。这一时期学生的核心任务是迅速适应与愉快学习。随着任务熟练程度的提升,教师可以要求八年级学生对新闻开展深入分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应的中考学科任务,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入浅出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思辨等相关思维能力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立足现有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新闻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合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加深学生对社会新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顾丽霞.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新思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5):39-41.
[2]穆文红.用“微绘本”创造大课堂——《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的理解与使用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9(02):43-46.
[3]杨鹏飞.生活化思维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文教资料,2019(04):210-211.
作者:郭征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时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