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贫困的性别盲视探讨范文

贫困的性别盲视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贫困的性别盲视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贫困的性别盲视探讨

《新闻传播杂志》2014年第七期

1.贫困决策无视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

前人的研究结论意味着现有的贫困决策无视家庭内部现存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或者说,现有的贫困决策认定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并非公共政策的作用范畴。也即政府在贫困决策中并未承担起自身在调节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促进家庭内部性别平等关系的责任。这一看似以“男女平等”为实施理念的中立政策实际上恰恰反映了社会性别意识在贫困决策中的匮乏。

2.贫困决策倡导绝对一致的平等

在贫困决策中存在着对性别平等的误读,将性别平等诠释为绝对的一致性。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的必须营养标准。这里的2100大卡热量是一个“一般的”男性所需要的维持基本生存的生物学标准,没有体现出男女两性的营养需求特点和差异(王爱君,2013)在贫困测度指标中,对于“值”的设定均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并默认女性享受与男性同样的标准。但这并非意味着性别平等。表面上看,这是男女之间无差别待遇,体现了男女平等。但事实上,这一表面的平等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平等并非男女之间绝对的一致,而是充分考虑到男女之前存在的性别差异,并将性别差异理念落实到政策的实施中。在贫困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男女性不同的生存需求差异。唯有做到政策上的分性别,才足以体现公共政策对于男女两性给予了平等的关注和对待。

3.贫困决策以男性为中心

贫困测度中性别盲视现象凸显了当前公共政策的设置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在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除了值的设置以男性为标准以及未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差异外,它还表现为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无视因先致性因素带来的男女不平等。在性别发展指数(GDI)的指标设置时,忽视了女性因其承担的“人的生产”这一功能所带来的贡献值,一律以“社会生产”为标准来衡量男女平等。并将两性平等仅仅理解为社会生产领域的男女平等。而传统意义上社会生产领域的主体是男性,家庭生产的主体是女性。两性平等应当是两个领域的融合,并非以女性是否融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生产领域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不仅是对家庭领域的忽视,更是男女平等的另一误读。

社会性别视角下贫困决策的再思考全面解析了贫困的性别盲视现象。该视角同样适用于对其他公共政策的反思,它反映的是当前的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匮乏现象。实现两性平等,要求我们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公共政策,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作者:袁晶李鋆均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