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教融合理念的心理学研讨范文

体教融合理念的心理学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教融合理念的心理学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体教融合理念的心理学研讨

1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审视体教融合

新华大字典有解,“结合”为几种事物之间发生某种关系,“融合”为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体教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的出现,本身就体现出整合性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受人道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提出了整体动理论的原则。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为体教融合提供理论基础。

1.1坚持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马斯洛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在适当的环境下人们能够利用并发展这种潜能,实现人性的完满,即人的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需要的驱动下,人们倾向于成为与别人不同的、独特地个体。我国现在的社会强调尊重、保护和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应坚持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尊重运动员的需要和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这说明在教育中,人是主体,无论体育还是教育,都应该注重运动员的自我实现和完整人格的培养,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的人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实现自我的成熟与健康。体教融合作为体教结合的深化,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自我实现,发展其乐观积极的人性和完满的人格。学校应抓住训练和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成绩之外的体验,如尊重他人、自尊自律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体育精神。

1.2秉承层次整合,多样化发展人本主义受格式塔学派影响,坚持整体主义的研究路线,其研究对象是整体的人及其经验、行为,他们由部分构成,但是不等同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在人的内部,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整体之间是一种整体的、动力的、功能性的关系。人与外界的关系也一样,在人性发展的最高层次上,人能将整个自然界纳入自身,实现与宇宙的统一。现有的体教结合模式有直接引进退役的运动员模式、联合办队或直接招收现役的运动员模式、自主招生培养运动员模式、一条龙培养运动员模式和竞技运动学校培养运动员模式,后三种模式被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教融合”,要在统一体制和政策下,打破部门所有、行业界限,体育和教育部门齐抓共管,允许多种模式共同协调发展,“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体育与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和部署,将权力和责任下放给各级区县和学校,鼓励区县和学校在坚持政策的前提下,探索适合自己培养特点的特色体教融合模式。上海市将这种体教融合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普陀区的“一条龙培养人才网络”;徐汇区的“基地建在学校”;闸北区的“强强联手输送人才”;黄浦区的“区长主抓体制渗透工程”等等,交通大学“目光瞄准世界大运会计划”;华东理工大学“乒乓俱乐部一条龙”;复旦大学的“排球构筑校园文化”;金融学院的“亮剑进取精神”;上海大学的“排球队完全学分制管理”;东华大学的“足球梯队建设行动”等等,各个区县和学校各有指导目标和特色,充分实现了层次整合兼多样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1.3以问题为中心选择方法马斯洛强调心理学的方法论应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他认为,研究方法要顺应问题,并为问题服务,即以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因为方法必须顺应问题,要根据问题选择方法,而不能被方法捆住手脚。纵观体教结合的诸多模式不难发现,都是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探寻有效地方法,方法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践应用进行检验,方法的中心是围绕“体教结合”为核心展开的,而问题的中心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掘和培养的质量,那么体育与教育的简单结合在一定层面上会出现局限性,与问题中心所对应的思想与理念应该是体育与教育的深层次结合即体教融合。因此,从宏观来看,“体教融合”理念出现是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一中心问题的核心方法,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选择方法”之观点。从微观来看,现有的体教结合模式虽然可以使运动员科学化和专业化,但仍存在学训矛盾:一些运动员在繁忙的比赛时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如何解决时下体教结合存在的问题,也是体教融合的目的之一。

1.4强调训练结果,重视学习过程罗杰斯认为,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因此,重视学习过程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特点。体教结合中学训矛盾突出,关键在于竞技后备人才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绝大部分很难适应学校千篇一律的培养要求,学校还要一味地追求和其他学科结合,必然会形成“教非教、体非体”的情况,这些都不是体教结合的初衷,也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体教融合,强调训练的结果是必要的,我们国家需要高素质、强技能的竞技人才,这也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如何能在保证训练和比赛的同时,有针对行的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成为现在体教结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还要依靠人的自主学习和积极自我教育能力。这两种能力一旦养成,会伴随人的终身,只有把学习从外界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才能让有运动才能的学生在训练和比赛的间隙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学习文化课,并为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校应为这些特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配备专、兼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能够准确把握训练和学习的时间,从而做到两者兼顾,两者并重。

2小结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教融合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政治淡化推动的必然结果,国家不再强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政治需要,允许省市体工队、体育俱乐部和高校在培养后备人才的同时,追求社会利益和物质利益,其发展和教育需要得到了满足,成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内在动力;从个体角度来看,体教融合承认并尊重运动员作为一个具有精神和物质利益需要的个体,使个体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合理需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成为运动员积极训练、努力参加竞赛、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

作者:曹艳杰刘贤敏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