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心理学在心理教育中的实践范文

心理学在心理教育中的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学在心理教育中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在心理教育中的实践

一、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聚焦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注重心理问题的矫治,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像“救火”,哪里起火就扑向哪里,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不平衡现象。而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美德和力量,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它所认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心理问题的祛除,更关键的是重视对心理问题的预防。通过培养和开发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真正成为一个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被动的,目标定位在问题取向上,缺乏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意识和行动,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定位更有普适性、主动性和发展性,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继承与升华。

(二)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广大学生的内心需要以及社会的要求存在着脱节现象。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本身是健康的,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能帮助提升自身积极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掌握被动预防心理问题的方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会是没有心理问题即可,而应该是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才。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事件,研究的着眼点是人性的优点和潜能,并通过人性的积极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健康和幸福的生活状态,使自身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这种价值取向必然给当前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冲击,它从新的视角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培养并利用积极的思维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拥有积极生活态度,去积极地适应社会。

二、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现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各个方面都更加注重培养和挖掘人性中积极的力量,从而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那么在实践操作环节,积极心理学该怎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尝试:融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积极构建适宜的环境;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增强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

(一)积极构建适宜环境很多研究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学生,会养成自卑、指责、挑剔的习性;在表扬中长大的学生,则会养成自信、欣赏、合作的习性。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在充满宽容和鼓励的气氛中,让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状态。上课时多使用赞扬、积极的词汇,用真诚的微笑和鼓励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结束后,首先对其努力思考、积极动脑提出肯定,其次如果答案正确到位,要不吝表扬,“非常好”是常用的评价。如果答案存在问题,同样也对他看待问题的角度给予肯定,“独到的见解”、“个性的想法”是常用的评价,然后提出必要更正。

(二)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引领学生积极向上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对全人类的美德进行研究时发现。人类共同拥有六大类美德:智慧、勇敢、仁爱、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具体包括24种美德,如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诚实、热情、爱、仁慈、社会智力、忠诚、公平、领导能力、宽恕、谦虚、谨慎、自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或乐观、幽默、笃信。这些可简单概括为勇气、毅力、创造性、追求意义感、规划的能力、爱的能力等几大方面。这些美德某种程度上都会在学生身上存在,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美德,并且得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作用,引导自我成长是关键。1.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接纳自我,为自我价值与潜力的发挥提供前提。捕捉好课堂细节进行教育,如在学生小组讨论中,发现有的人外向活跃、点子多,有的安静内敛,擅长进行补充和总结,有的喜欢主动担当小组代言人,有的喜欢作为随从和支持者;有的学生自我评价是容易空虚寂寞,有的学生则相反……随时利用好课堂细节的表现,对学生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特点加以分析,让大家意识到“我与你只是不一样的人而已,没有好坏之分",是特点不是缺点,大家是具有完全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擅长点,要做的就是发现自我,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意识到这点,认可接纳自我,找到自我发展的潜力所在,在心理健康课程安排中还特地加入了对此有说服力的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测试、气质类型测试、学习风格测试等。2.引导学生分享与体验这一教育方式能唤起内心深处蕴藏着无限的潜力、自我成长的动力以及自我治愈的能力,可作为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良好途径。如利用课堂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分享心路历程,有学生谈到高考前付出比平时几倍的努力来备考,是有信念在支持着:“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有学生谈到暑期寻找兼职,毛遂自荐几次都被拒之门外,但最终应聘成功……。当听到这些与勇气、与毅力等有关的积极心理学内容,课堂上的老师和同学难免会一起被感动和感染。学生本身就是好的教育资源,如何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设计好环节和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是关键。

(三)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快乐不会自动出现,不是没有痛苦、消除忧愁就会感到快乐,快乐不是外界所赋予的,而是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源于主动选择,人人都可以选择快乐或痛苦。为了让学生建构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积极的体验和一种积极的行为特点,在心理健康课程中不断渗透“用积极观点来解释消极事件”,主动赋予造成心理困扰事情的“积极”意义。挖掘“不好”中“好”的一面,如孤独有什么好处?由于孤独和寂寞的经验,使人能更敏感、深刻地理解到别人的问题;孤独会获得更多独处的清静时间,反省同样是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胆小的积极面是谨慎,小气的积极面是节俭等等。对于遭遇挫折的积极解释:人生的奋斗乃至挣扎都会成为宝贵的财富,如果生命中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将永远不能独立地去担当和飞翔。“好经历成为美好回忆,坏经历成为宝贵财富。”……对问题的积极解释,是心理自助成功的开始,是培养感受快乐能力的必修课。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不是新开创的流派,它是以科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的统一,将以前散布于心理学中关于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加以整合,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其他心理学分支中人性积极层面的发掘。要完善积极心理学思想,建构积极心理学体系,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作者:周友焕李春兰冯晟单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