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田汉戏剧美学的本土化倾向分析范文

田汉戏剧美学的本土化倾向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田汉戏剧美学的本土化倾向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田汉戏剧美学的本土化倾向分析

《戏剧文学杂志》2015年第十一期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他的戏剧创作具有本土化和民族化倾向。田汉的人生是“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在经历了从潜意识到有目的性的发展,从潜隐到外显的变化之后,田汉戏剧的本土化倾向日趋成熟。早期的戏剧创作,他成功地改编了部分传统戏曲,本土化倾向通过民族文化的浸润发挥着潜在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田汉明确提出话剧的民族化问题,成了剧作家进行戏剧创作时主动追求的创作取向。

一、立足本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戏剧

话剧作为舶来品,要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就必须具有“中国作风”,这是每一个戏剧家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田汉一生与戏剧相伴,探索中国戏剧的民族化,进行传统戏曲改革,田汉创作的许多戏剧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以民众为本位的戏剧思想,进行演剧实践。田汉的话剧创作植根于民族戏曲文化,吸取现代派戏剧的营养,并发挥创作主体的浪漫主义特长,表现现实人生。田汉话剧的特色可以说是立足本土,将现实、现代、浪漫三者完美地融合。在创作中,田汉广泛借鉴外国戏剧优秀经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戏剧,无论是古希腊戏剧,还是歌德、席勒、易卜生,无论是19世纪后期的现代派还是日本戏剧,对田汉都产生过影响。他从外来优秀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艺术养料,热情宣传莎士比亚的剧作,翻译有利于振兴民族精神的外来文化资料,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后来对田汉戏剧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用悲剧反映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讴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用浪漫主义精神,抒发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描绘人物的生动性格。田汉对外国戏剧经验成功的借鉴,为中国戏剧的现展提供了启示,中国话剧的发展,离不开接受外国戏剧理论的影响,像这样立足本土,同时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收,也正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海纳百川的气量。田汉创作的戏剧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戏剧以本土文化为发展动力,又吸收各种形式的外来优秀文化来推动本土戏剧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田汉戏剧的本土化和西化

21世纪世界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是本土与全球的对立,艺术全球化成为世界潮流,发展中国家在渴望艺术全球化的同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为了不被世界潮流湮没,必然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就出现了戏剧本土化问题。话剧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话剧传入中国的同时,就面临着世界化与本土化问题。西方话剧传到中国,中国戏剧接受西方戏剧的影响,是西方话剧本土化的过程,本土文化大多在通俗文化中留存着,要在世界通俗文化中确立汉民族文化的空间地位,保持艺术精神本土化,就必须在中国戏剧接受西方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处理好西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复古”和“现代化”、“西化”和“本土化”,这些对立的观点曾经一度无法使中国戏剧走向现代化。田汉的戏剧艺术创作实践,回答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田汉深受西方戏剧浸染,又具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之“根”,他尝试把古典戏曲的艺术基因移植到话剧中来。他认为,话剧表现形式要更富有民族风格,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上,田汉主张把外来文化“‘化’成自己的东西”。田汉戏剧把“西化”与“本土”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田汉风格,主张中国戏剧要在保持民族固有的本土特征的基础上,追求现代性,注重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田汉的艺术创作生涯,无时无刻不在实现着现代性追求与本土化倾向,折射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创作方向,即戏剧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表现为本土化的现代性,戏剧的发展要建立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现代性与本土化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要以本土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动因,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外来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地吸收各种文化优势为自己所用。在话剧本土化的进程中,田汉是“中国的戏剧魂”,正像董健的评价:“对于每一个想知道中国现代史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每一个想全面认识中国文学和戏剧之现代化历程的人来说,便不能不读田汉。”

三、田汉戏剧的传统性和现代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话剧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田汉在民族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架起一座交互的桥梁,将两种戏剧样式融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剧风格特征。作为中国戏剧不同样式的话剧和戏曲,就像生长在一棵树上的果实,是共同的母体孕育出来的不同个体,如果说民族传统戏剧是大树的根基,那么话剧就是与西方艺术形式嫁接出来的枝干,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也有嫁接后滋生的风味,个性更加丰满,它借鉴民族戏曲的表现形式,完成话剧民族化的蜕变,实现了其本土化的历史进程。田汉话剧与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无法割断的血脉联系:跌宕起伏的传奇性情节、浓郁的诗意传统及浪漫主义风格,都体现了田汉话剧的民族特色;田汉对于中国戏剧的民族化实践,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疾苦,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为话剧民族化注入生命活力;田汉努力探索中国话剧现代转型之路,在实际创作中,在保留传统戏曲有益元素和本质个性的基础上,吸收话剧艺术形式,并进行自我更新,完成对传统戏曲的超越,实现话剧的本土化过程,把话剧转化为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促成了话剧民族品格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确立。

四、实现话剧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倾向

话剧民族化,是话剧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将作家的创造社会化,将外来的话剧转化为民族戏剧的组成部分,使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可以说,中国话剧史是西方话剧形式在中华大地生根、成长的历史。田汉是历史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其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田汉剧作以弘扬民族精神、展现民族生活、强化民族意识为戏剧内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思考,把握剧作鲜明的民族化倾向。他的戏剧创作围绕两个原则展开:一是借鉴西方舶来的话剧艺术形式与优秀经验,充实传统戏剧艺术的精华,使其本土化;二是对传统戏曲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现代化,实现戏剧艺术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如何实现戏剧的本土化倾向,又不失其时代特征,是其戏剧艺术的追求。

田汉的戏剧创作之路一直贯穿着话剧的本土化倾向,有着现代性追求和民族化的选择。首先,田汉话剧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打破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以积极的浪漫主义情怀,非凡的想像和灵感、驰骋的诗情和神思,通过自由的场景创作戏剧,其剧作具有传奇的情节,使观众在传奇的情节中反思人生。例如,《获虎之夜》中,通过“猎虎”与“伤人”情节,歌颂了黄大傻对于爱情的向往,批判了旧势力对于爱情的禁铟,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渲染了氛围,深化了主题,人们在欣赏情节中进行审美反思。在田汉的作品中,惊奇场面很多,《回春之曲》中,高维汉的意外痊愈;《文成公主》中“日月宝镜”的故事与民间传说,这些离奇的情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使戏剧具有强烈感染力,推动了剧情发展,抒发了作家的情感。其次,田汉话剧在剧情中融入乐曲、歌声、唱词,增添了戏剧的音乐美,感情表现更浓烈。例如,《咖啡店之一夜》《梵峨琳与蔷薇》借琴声推动剧情,渲染气氛,增加了戏剧独特的音乐美感。在创作《南归》时,田汉开辟了“话剧加唱”的形式,用诗歌和音乐来抒发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例如《秋声赋》中,胡蓼红触景生情,在秋风、落叶的情景里,唱起了“落叶之歌”。《关汉卿》中三支“沉醉春风”的曲子,以不同的方式演唱,映衬了剧情,加强了话剧的艺术表现力。再次,田汉在话剧里融入传统的戏曲元素,田汉深受传统戏曲的影响,他的剧作里常常出现戏曲演员、戏曲形式、戏曲内容。例如,《新教子》《新桃花扇》采用戏曲形式,《名优之死》的主人公是京剧演员,《关汉卿》描述了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故事。田汉主张联系时展,对戏曲进行改革,《白蛇传》《江汉渔歌》《谢瑶环》等具备广泛的普及性,适合案头阅读和舞台表演,是戏曲改革的典范。

最后,田汉的话剧创作反映民族的生活现实,发掘民族精神,紧密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突出田汉剧作的民族化。话剧是否反映民族的生活现实直接影响大众接受的程度。田汉关注民族的现实生活,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反映大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写中华民族的苦难,用太阳一样的热情讴歌奋进的身影,用真诚关注下层劳动者的不幸命运和知识分子的呻吟,用不屈意志表现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田汉始终是一个力图捕捉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反映我国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所特有思想、情绪和心理的剧作家”。田汉民众戏剧的演剧实践,正是田汉戏剧民族化的探索过程,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优秀传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战友》《乱钟》《女记者》《卢沟桥》等剧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汉奸的不齿,对爱国志士的崇敬,弘扬民族精神、展现民族生活、表现民族意识,体现了田汉戏剧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主题。

总之,田汉的话剧创作,为中国的戏剧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田汉剧作表现了激昂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民族意识,在剧坛上树立起高大的民族形象,呼唤民主、追求自由、尊重人性,并在不懈的探索实践中,实现了话剧艺术的本土化和民族化追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成为中国话剧本土化的典范。

作者:魏妍妍 史翰平 魏敬人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宽城区市容环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