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闻时评的受众心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闻窗杂志》2014年第四期
一、新闻时评的思想资源勘探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媒体新闻时评中的佼佼者,就在于她丰厚的思想资源。在这个被人描绘为“思想家淡出、学问家显现”的时代,思想资源的枯竭在当今的新闻时评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许多媒体在争相“抢新闻”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新闻思想资源的勘探与挖掘,在满足各种新闻事件追踪报道的背后,因为缺乏有力的思想资源支撑,新闻变成了刺激人口味的“大麻”,兴奋期过去,今天的新闻就变成了明天的垃圾。在所谓“时效就是新闻的生命”的今天,媒体失去了思想拷问的耐心与勇气,新闻失去了精神脊梁的坚强支撑。“青年话题”中的观点,前卫而不浮华,深刻而不偏狭;标题制作醒目,抓人眼球;行文简洁有力,点穴到位,一针见血,不温吞以求中和,不闪烁其词以求四平八稳。如2014年4月24日刊登的《环保立法越来越多环境何以越来越差》指出:“没有相关法律,污染企业的一些行为似乎可以找到借口,而有了环保法律,污染企业却不遵守,这戕害的不只是法律尊严,更会造成恶劣的‘示坏’效应。”这样的分析,背后蕴藏的思想资源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刻打探,是对中国经济文化脉络的洞悉把握。
思想是新闻时评的灵魂,是新闻时评生命活力的根本标志。新闻经典化的可能性一直受到新闻界的热议,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新闻的思想含量。在很多人眼里,新闻是速朽的快餐,新闻时评只是新闻事件的简单阐释和评价,有人甚至偏激地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坚守所谓纯粹客观的“零立场”,思想是新闻报道的“大忌”,结果,这些陈旧的新闻观念影响了新闻时评写作的思想含量,导致很多新闻时评火气很大,思想贫血;蜻蜓点水,隔靴挠痒;激情有余,深度不够。一张报纸,因为思想资源贫瘠,在娱乐化盛行的今天,也只能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盘小甜点。事实上,包括新闻时评在内的一切新闻元素都可以打造成精品,关键在于新闻时评人能否汲取各种思想资源,能否开掘每一个新闻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思想与精神光芒。
媒体的魅力关键在于其中思想与精神的魅力。历史上很多优秀的媒体都是因为坚守新闻思想的立场而彪炳千秋。《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中的许多稿件,力求用鲜明的思想立场来感染人、征服人。比如2014年1月23日刊发的《厉行节约从削减三公预算做起》、2014年2月28日刊发的《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个赞》、2014年3月28日刊发的《如何看待MH370从失联到终结的证据》、2014年4月24日刊发的《警察佩枪是执法的必然选择》、2014年5月16日刊发的《“舌尖2”疑似造假该不该计较》等精彩篇章,都让人感受到了思想智慧的流淌,让人感觉到因为思想见解的深刻而提神振气的文章份量。
二、新闻时评的写作艺术探讨
作为一种新闻评论,新闻时评目前在新闻写作研究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进入新闻研究的视野之中,这与当前媒体版面和栏目上呈现的“时评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目前,新闻时评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新闻时效性与评论深刻性结合度不够。很多新闻时评因为过分追求时效性仓促而就,很多“急就章”式的时评,从文体的质量评判标准来看难免给人粗制滥造之感。很多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追逼下,往往把新闻时评变成了“新闻点评”,弱化了新闻时评的力量。相反,“青年话题”版面因为拥有足够的稿件来源,质量上乘之作有了充分保证。特别是因为“话题”范畴宽泛,无形中减低了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这也为新闻时评的撰写提供了精雕细刻、字斟句酌的充裕时间。二是现在新闻时评的作者队伍还仅仅局限在一些专业时评人范围内,各行业有识之士参与较少,导致一些新闻时评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从更深的专业层面剖析问题,追根溯源,探究本质。新闻时评应拓宽参与面,变成人人都可以发表观点的群言堂。三是目前新闻时评的写作艺术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阅读很多新闻时评,大多采用的是因事入理,纵横铺垫伸展,能否形式更加灵活一些,引入杂文化的写作手法,改变目前千篇一律呆板的文风。“青年话题”以时事新闻为由头,生发开去,许多时评都有可圈可点的精到之处。比如2014年5月6日刊发的《领导人漫画折射出时代的轻松》一文,作者借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朱自尊绘制的新中国五代领导人肖像漫画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展出一事进行评论“:领导人漫画的高调呈现,既是领导人走平民路线、社会开放度增进的‘果’,更应成为推动社会持续、深入开放,进一步拉近领导人与民众距离的‘因’。”文章在时评中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变得厚重凝练起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新闻时评要传播更大的正能量,从一定意义上说也需要时评作者有关心民瘼的情怀,有洞烛幽微的判断分析能力,有纵横捭阖的劲健文笔。
作者:田文旗单位: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