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手法写作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闻窗杂志》2014年第四期
事实上,在新闻报道中充分运用文学手法,不仅是增强新闻形象性的重要手段,更是社会变革、人们观念更新、审美情趣变化的需要。应该看到,过去,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视野相对狭小,对外界的认识和了解相对有限,因而人们主要把新闻当作文件来看,只强调新闻的指导性;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观众和读者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们需要立体地(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了解社会,对新闻的要求也就从求知、求新、求趣等方面上升到了求美的更高层次,他们看新闻报道除了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外,还追求文学美的享受。《中国新闻文学史》则将新闻与文学两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融合:“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中国新闻史,也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在新闻观念、写作方法、报纸副刊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和新闻传播方式之间发生了长期的融合和渗透,这种情况的直接结果就是出现了兼具新闻性、时效性和文学性的新闻文学。”衡量一件新闻作品是否优秀,除了要看这个新闻作品是否高扬新闻性外,还要看它是否有文学性。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文学手法,借鉴各种文学修辞手法和文学叙事手法,则可以更好地对新闻事实进行表述,最大限度地体现新闻价值。
新闻的“新”决定了它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非常容易“过期”,而如果恰当的运用文学手法,则很容易解决“保鲜”问题,能让新闻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多年之后仍然经久而耐读。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记》描写原子弹爆炸一刻的壮观景象:“这是一次亘古未有的日出,一个巨大的绿色太阳转瞬之间升至800英尺的高度,越升越高,直抵云霄,耀眼的光辉照亮天地万物。大火球继续上升直径约1英里,它飞射入空,异彩纷呈,从深紫到橘红,膨胀,扩大,膨胀着上升,可怕的力量在束缚了亿万年后终于摆脱羁绊,爆发了。顷刻间,大火球碧绿异常好似我们在日全食才见到的日冕。”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概念化的科技新闻,但作者通过运用散文式的艺术描法,生动地营造了极其强烈的现场感,使无法到达新闻现场或接近现场的人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触其温,如嗅其味,从而使新闻充满了经久不衰的文学性魅力。
二、现代新闻报道融入大量的文学手法
《贵州日报》的头版新闻中就不乏此类的生花妙笔,这些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各种文学手法的应用,报道既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又有文学意蕴,富有美感。笔者摘几则如下所示:“‘一个金罐罐,装些硬饭饭,不吃硬饭饭,要吃金罐罐。’这个谜语说的就是刺梨。”(《贵州日报》2010年8月27日:《金灿灿的产业》)作者通过引用民间谜语,以形象生动的标题,新鲜、活泼的语言,托物寓言,向读者讲述了退耕还林种刺梨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无论是低温严寒、雪凝肆虐之时,还是大地震颤,一片废墟之中;无论是平凡的岗位,还是伟大的奥运赛场;无论是城乡农村,还是街道社区;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大型活动现场,处处是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时时有青年志愿者真诚的笑脸,他们用行动传递着真情与温暖,用奉献书写着人间大爱。”(《贵州日报》2010年8月13日:《爱的阳光洒满高原》)这一段排比句表达出了强烈的感情,展现了贵州青年志愿者用青春智慧为贵州经济社会建设和繁荣注入新的力量和血液的时代风彩。“‘汪!汪!’一条黄狗一边吠叫,一边摆尾,惊飞了栖息于树木间的鸟儿……7月21日一大早,暴雨初歇,记者走进德江县城郊的四季花木场,但见恣意生长的花木葱绿,颇招人喜爱。”
(《贵州日报》2010年7月22日:《“城市长大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德江即景》)以现场式、故事化的新闻特写,展现了德江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镇化水平的积极行动,为读者描绘了我省城镇化取得的新进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后的新风采,具有较强的镜头感和画面感。新闻报道引入文学表现手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文学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不应该简单地只是作为个别词句的点缀,而应纳入新闻写作整体设计的轨道上来。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文学手法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新闻报道必须将真实性和新近性放在首位,也就是要切合“新闻是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文学手法的运用不能干扰新闻的本质,更不能让新闻报道偏离正常的轨道,不能“因文(学)害义(新闻的本质)”。其次,新闻报道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述事实的真相,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文学手法时要客观,不能肆意夸大,进行所谓的“合理想象”,使读者产生错觉甚至误解。
三、结语
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审美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新闻报道不应成为枯燥、呆板、生硬、乏味的代名词,而必须实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尽可能结合,应该大力提倡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文学手法,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增强新闻语言形象美和情感美。当然,新闻的真正价值,是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及内涵,文学性的表现手法只是起到衬托、添彩的作用,不能滥用泛用,否则就会本末倒置,甚至造成新闻失真。在新闻报道中,既不能将新闻和文学置于完全对立的两面,也不能无视新闻和文学的本质区别而两者混为一谈,而应实现两者有机的、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作者:袁颖单位:贵州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