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个体因素第一,生活习惯。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惯可能迵然不同,容易出现分离的“小团体”“小圈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舍友之间的关系微妙而敏感,家境富裕的学生可能会高消费,普通家庭的学生会更朴实,有的爱干净,有的不爱收拾,有的喜欢热闹,有的喜欢安静,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晚睡晚起。这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或多或少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第二,青年人的一般特征。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意识,在心理发展上有几对矛盾:一是友情与孤独,形成既渴求友情又甘愿孤独的矛盾心理;二是闭锁性与开放性。他们既不像小孩那样天真直率,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深沉老练,表现出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三是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在整个青年期,始终共存着,积极性和消极性,认真和马虎,努力和懒惰,严谨和散漫等矛盾的两极性。他们特有的年龄特征,再加上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过强,难以接受不同的意见,这些特点都会引发冲突。第三,不良性格。嫉妒、自卑、消极、炫耀,这些负面的性格特征通常带来不良的人际关系,这些具有性格缺陷的同学,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其实,学生迈入大学的那天,生活习惯、青年人特有的特征、不良性格这些个体因素已基本形成,它们是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这些综合因素共同塑造出来的。
(二)综合因素首先,家庭环境因素。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心理学上把家庭教养方式分成三类,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等。第三类是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等。其次,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定向的作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老师,学生的欺骗行为会更多;友好、民主的老师,学生行动积极主动;教师是否公正对学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最后,社会文化因素。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他们在意他人的评价、外界的反应,而社会文化所宣扬和渲染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社会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校园里,当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东西方文化继续交融与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传承与革新,都将对校园文化带来冲击,社会上的腐败、道德沦丧、失信、唯利是图、造假,会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应积极构建良好宿舍关系
1.发挥专业任课教师作用,强化专业素质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专业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人格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以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要充分体现德育的分量,这种分量不仅是指课时的足够,更应在结构和有效实施上予以考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人格素质,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强化专业素质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园中弘扬人文精神,比如以下途径,一是校园文化设施,如文化积淀深厚的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雕塑;二是学生主题活动,如主题征文比赛、公益活动、读书会、学生刊物、社会实践;三是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培训、讲座;四是增加图书量。
3.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心理辅导的开展。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大高校学生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训练,切实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心理辅导以发展性辅导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必要的社交知识,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冲突,解除心理困惑,促进其心理成熟。同时,做好人际关系的预防工作,重视易感人群的筛查,重点关注问题宿舍,正确引导,使大学生远离心理问题的困扰。
作者:李慧静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