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联系范文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联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联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联系

《现代妇女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在生理上的变化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首先,青少年身体外形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的一切,获得新的社会角色,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于是,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长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状态中。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减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情绪和行动密切关注,多给与他们情感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获得孩子的信任和他们多交流,以免孩子遇到困难和不解时被不良少年所迷惑。

(二)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的关系。

由于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复杂变化,相互影响的社会系统中,因此诸多因素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除了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外,个人的性格特征,气质,智力等内部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外部因素如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文化传播等也会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下面主要阐述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有关家庭因素和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项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有Hirschi1969年提出的社会控制理论,七八十年代由社会控制理论转向亲子依恋理论,班杜拉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很有影响力。Jessor,1977年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模型—问题行为理论,可用来全面系统地解释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在这些犯罪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一开始,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成长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离异后再婚的家庭的青少年比在完整结构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犯罪行为。虽然它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的,但家庭的破裂,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也有很强的预测力,很多犯罪的青少年都来自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都是低收入者并且自己也很失败。上文在描述青少年犯罪动机的时候提到很多青少年是“物质型犯罪”。正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少年的物质要求,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就只好在外部寻求帮助,于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也不能给孩子提供特别好的教育环境和社区环境,接触不良同伴的可能性也会增大,所以他们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有实质性的联系。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度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呈负相关,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低水平的自我报告的犯罪行为呈正相关。青少年如果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情感关注出现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但对于那种溺爱,粗暴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历史悠久,结论也比较一致。但随着之后的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中存在着一个中介变量就是青少年的认知过程。

作者:郑嫦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