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代妇女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除教学工作外,涉及到学生的有关工作,如评奖评优工作、困难资助工作、征兵入伍工作、党团建设工作、学生组织建设工作等都与辅导员息息相关。只要与学生有关,不管属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必然离不开辅导员。因此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加之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居多,在父母的庇护下,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极不成熟,做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一旦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就是辅导员,这就大大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责任,从而要求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二)学习研究时间有限、提升空间受限。辅导员平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当中,特别是从事“双肩挑”的辅导员,更要一头兼顾学生工作,一头兼顾行政工作,用于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学习研究时间少之又少。即使有部分时间研究理论,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时间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辅导员个人的提升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个人积极性。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看以看到,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因此,多措并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理清工作职责。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了辅导员职业定位,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高校管理者要切实采取措施,推动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迈进。此外,要理清工作职责,对于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能强加给辅导员,及时改变所有工作都推给辅导员的现状。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选拔机制,合理分配工作量。要科学合理选拨人才,着重选聘从事思想政治等相关专业且具有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人才。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和要求,将优秀人才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中。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工,严格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辅导员,推动学生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逐渐减少辅导员工作量。
(三)加强辅导员理论和业务学习,优化激励机制。高校管理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如集中学习、培训、素质拓展实践等方式,为辅导员个人发展创造有利空间。鼓励辅导员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此外,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现有激励机制,对于理论研究深入、工作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学校要给予奖励并广泛宣传,提高个人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经过系统的培养和培训,才能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
作者:刘奕辰单位: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