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及出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阶段我国图书出版领域有关于版权保护的问题可以说是困境重重。我国尚未形成一种全社会性质的版权保护意识,也即我国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尚显薄弱。另一方面有关于版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欠缺之处,许多图书的版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且在版权主体和侵权责任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认定手段,使得许多出版图书在面临侵权问题的时候很难借助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护其合法权益。本文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版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我国版权保护的出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图书出版;版权保护;困境;出路
一、现阶段我国图书出版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图书版权保护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在网络等新媒体没有全面兴起之前,我国传统图书出版领域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盗版问题和版权归属问题。众所周知,盗版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图书出版领域的主要问题,甚至有一段时间图书的盗版现象十分猖獗。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也从法律角度对于版权保护做了诸多的补充。但是也同样是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对于传统出版领域的冲击十分严重。而伴随着数字图书的出现,盗版问题再一次成为挑战图书出版版权的主要问题。数字图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图书既往的认识,许多免费数字图书的下载与阅读已经成为时下人们非常推崇的一种图书阅览方式,这其实本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盗版问题并没有区别。虽然我国在传统图书出版领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对图书盗版问题的法律制度,但是却明显在数字图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为出版图书提供版权保护法律支持的《出版管理条例》和《互联网出版暂行管理规定》目前尚未有关于网络出版的明确规定,这就使得图书出版版权面临着网络肆意“复制”的威胁。而关于版权主体归属问题同样也面临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困扰,面临着数字图书版权保护困难的问题。许多版权意识较强的图书作者更愿意选择与数字技术相对成熟的电子运营商签订版权合同,对于传统出版领域的出版社,则很少有作者愿意将电子版权交付给出版社,这就使得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时候不得不面对电子图书的挑战。而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版权被一分为二,版权具体归属问题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版权意识薄弱长久以来,我国图书出版领域盗版猖獗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薄弱,正是由于有了盗版问题滋生的土壤,盗版问题才会如此之猖獗。此外,我国出版行业的经营者和从业者一直缺乏相应的版权保护意识。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国出版图书版权保护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出版图书相比于其他商品而言,其易传播性和易复制性的特点十分明显,如果出版行业自身缺乏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则很容易被不法的盗版者钻空子,非法谋取图书盗版利益。而且我国社会版权意识薄弱的问题不仅体现于此,近年来频频曝出的抄袭事件更是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的缺失,知识产权拥有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就给许多不良作者留下了可乘之机,而又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使得抄袭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加剧了我国版权意识薄弱的问题。
(三)版权主体认证难,侵权责任难以认定我国图书出版问题的监管权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有,但是通常在版权主体问题存在争议时,双方往往都会采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随着近年来数字图书的兴起,有关于出版图书的版权主体问题再一次成为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聚焦的问题。在网络上出版的图书经常会存在着版权主体界定困难的问题,许多数字图书的著作人难以明确,当事者在版权归属问题举证时也十分困难。例如许多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使用笔名,在网络上进行创作的作者也同样如此,而如果作者所通过的数字运营商版权意识薄弱或者是版权保护技术不到位,则很容易出现作者版权主体界定困难的问题。而且由于网络具备高效的传播性,发生于网络之上的版权侵权问题危害性极大,蔓延速度也非常快,所造成的损失难以有效认定。而且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许多作者在版权受到侵害的时候无法对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界定,也很难通过有效的举证来证明侵权行为对自身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二、我国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发展出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未来的发展。对此国家有着明确的认识,也一直致力于完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版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日益加强的一种社会意识。对于图书出版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知识保护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在此背景之下图书出版行业的从业者要大胆地提出有关于版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的图书出版版权保护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强版权保护意识长久以来我国图书出版版权保护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根本原因还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这使得许多不法分子存在着侥幸心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也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虽然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图书的兴起,在相关版权保护问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国家仍在积极地对网络版权问题进行立法保护,从完善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给予版权保护以强有力的支撑。对此,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版权使用权限、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图书版权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版权归属问题要有明确的规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要在举证、侵权责任认定等方面进行完善,为合法版权拥有者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靠。另外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文化稽查、工商部门以及版权保护部门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版权保护工作之中,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自身的监管和执法能力,对于侵权问题要严惩不贷,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强有力的版权保护表率,从根本上杜绝侵权问题的发生,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版权保护意识,为我国知识经济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系统,从技术角度确保版权保护版权保护既需要完善的法律作为基础,同时也需要完善的保护系统和先进的保护技术作为支撑,图书版权具有易传播性和易复制性的特点,对其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意识性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在版权保护系统方面,应当首先建立一个统一的互通保护标准,根据出版图书版权保护的具体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互操作体系,实现对于各种不同DRM版权保护技术的兼容。其次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版权保护机制,细化版权保护系统,如对于版权的注册、管理、内容交易、版权使用等提供技术性的支持,明确版权的归属、使用、交易等,将版权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置于保护系统的范围之内。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图书版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解决版权保护问题,需要构建一支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而在这方面我国目前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我国应当加强集管理、营销、技术及版权保护业务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图书版权保护工作,同时也有效地应对来自于数字出版行业的挑战。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格外注重版权法律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从更具说服力的法律角度来维护出版图书的合法性版权,而且要有效界定侵权事件的性质、责任主体,从而有效解决侵权纠纷,实现对于合法版权的有效保护。
三、结语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版权保护不仅面临着传统意义上的盗版和版权主体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数字图书的挑战。对于出版行业而言,应当依据不断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并从技术提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来提高自身对于图书版权的保护能力,实现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