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理论中国化特征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民族思想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尽管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还是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开创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推进民族工作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民族理论:第一,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这是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同时也是我党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建国之初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中,没有受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的局限,而是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不管民族大小,民族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一律称为民族。提出“民族是自尊的,同时,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对国内各民族,给予平等权利”,明确宣布“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等思想观点。这些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具有理论上的彻底性,同时,又坚持了在民族工作中加以具体实施,具有实践上的彻底性,是中国能够不断顺利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二,在民族团结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团结包括中华民族整体的全民族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联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团结等三个层次重要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内涵。第三,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我党克服了苏联民族共和国联盟这一民族自决形式,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到解决我国民族具体问题实际的史无前例的创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第四,在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上,具体提出了民族地区必须要进行社会改革、国家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思想,使党和人民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入,更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为民族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第五,提出必须培养大批从少数民族的共产主义干部,以更好的解决民族问题。除此之外,还指出了社会主义阶段民族关系是人民内部的关系,应该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加以解决,以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在之前,特别是在时期,由于我们忽视我国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在全国范围、短时间内进行所谓的“民族融合风”,一律消除民族差别,无视我国民族问题的的主要矛盾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已转变为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一客观事实,依然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民族问题,完全抛弃和背离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原则,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使民族工作受到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人们思想的闸门,也重启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民族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前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坚持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思想的基本原理,创造性的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第一,确立了民族关系的性质,明确提出了现在我国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民族问题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各民族之间已结成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二,进一步阐明了马列主义的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观点,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民族政策是真实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第三,肯定了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情况”,从干部培养到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健全法制,从政权巩固等方面不断保障、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四,突出强调了我们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容改变,把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解决民族问题纳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去不断加以解决。第五,强调民族干部的培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这些思想和观点是对时期错误民族思想的拨乱反正,开启了党和人民的思想大解放,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进程,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发展作出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二)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上,东欧地区冲突和国际危机使世界很不平静;国内,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的同时,遭遇了一场政治风波,因此民族矛盾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面对这种非常局面,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顶住各种压力和考验,坚定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终于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在民族理论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民族工作取得了新成就,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理论重要观点:第一,突出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等重要观点。第二,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概念,这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第三,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各民族之间应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四,提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这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义务和责任。第五,对民族进行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第六,在干部和专门人才方面,提出了重在培养和任用民族干部等重要观点。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理论,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概念,充实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突出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重中之重,明确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符合要求的民族干部队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种根本途径;从制度上规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制度之一。这表明我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民族思想、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三)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民族理论新世纪新阶段,以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在民族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把我国民族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突出体现在:第一,明确了民族定义的内涵。这是借鉴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同时考虑我国民族具体实践,从而使它更加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第二,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根本道路,包括民族问题。中国的民族问题非常复杂,但不管怎么解决,都必须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内加以解决。第三,进一步完整地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即必须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本大局,继续坚持建立、健全法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好地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好局面。第四,花大力气进行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建设,并始终予以切实贯彻落实,重在培养高素质符合要求富于创新的民族干部队伍,更好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这些思想和理念,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抽象到具体,都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思想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正确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原则。它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借鉴和理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又先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和反映民族发展要求的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民族理论。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民族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和发展了民族思想,以为核心的党的民族理论在坚持民族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为总书记的党的民族理论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系统化,实践上更加求真和务实。它们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创造性发展了这一理论。特别是以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所创立的民族理论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对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索,是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解决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当然,随着民族实践的发展,会呈现新的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因此,民族理论必然随着民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以更好的解决民族实际问题。
作者:陈良信单位: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