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媒体下文艺副刊的坚守与突围范文

新媒体下文艺副刊的坚守与突围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下文艺副刊的坚守与突围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下文艺副刊的坚守与突围

【摘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各大主流媒体转型的主要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传统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副刊以其文学性、艺术性和精英化的突出特点,更容易与新兴媒体融合。只要文艺副刊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泛娱乐时代的“精品化”选题策划、大数据时代的“有机化”深度报道、碎片式阅读习惯的“多样化”内容供给和全媒体视角下的“专业化”作者团队,必将寻得一条崭新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传统媒体;文艺副刊;坚守突围

“如果把太阳比作新闻纸上担当舆论引导之主责的正刊,那么,把以‘美的享受’为接受形式传递引领责任的副刊比作月亮,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了。”此语将传统媒体的正刊与文艺副刊形象地区别开来。应该说,文学性、艺术化、精英化一直都是传统媒体文艺副刊的突出特点,也正因此,文艺副刊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风尚、文学思潮、艺术流派密不可分。但是,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新兴媒体以信息集群式轰炸、快速反应机制以及高频高效引导社会风潮的优势强势来袭,传统媒体仿佛一夜间,被“后浪”打在了沙滩上。在这个严峻的媒体竞争生态圈中,传统媒体的转型迫在眉睫,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副刊是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动沉浮,还是主动作为,既保持自身特点,又实现华丽转身呢?许多文艺副刊的从业者都在努力探寻着出路,并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归纳总结这些经验可知,找准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与其“同频共振”,有效衔接,才能寻得出路。具体而言,文艺副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坚守与突围需要做好选题策划、深度报道、内容供给和团队建设四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泛娱乐时代的精品化选题策划

“‘泛娱乐时代’是指娱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与思想特征,已经最大限度地溶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新生一代的信仰。对新生代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了花样百出的作秀,习惯了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习惯了各种娱乐节目并成为忠实‘粉丝’……”在这种选秀节目泛滥,“网红”争奇斗艳的舆论氛围下,很多人沉迷于其中,认为这才是所谓的后现代文化或者大众文化。殊不知,后现代文化或大众文化并不是狭隘的精神慰藉这一点价值,更不应该披着科技的外衣,却将文化的艺术性、思想性与哲学性隐藏起来,秘而不宣。文化要想发挥涤荡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必须能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启人深思,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文艺副刊的专长。特别是在当下众声鼎沸的舆论场中,文艺副刊可以为这个时代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和理智判断的“精神花园”。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从出版的频率和更新的速度来看,传统媒体文艺副刊远远落后于新兴媒体,但是如果能够加强对文艺副刊作品的网络编辑手段,通过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的平台,将长篇小说分章节转载,将诗歌、散文配图,将杂文嬉笑怒骂的内容配上视频动画,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从网络媒体上,寻着副刊的踪迹而来。应该说,文艺副刊上发表的大量作品,特别是切近日常生活和情感诉求方面的内容,最契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对内容的要求,也因为不长的篇幅,更容易通过网络的渠道向外传播,所以,凸显自身优势,借船出海,是最行之有效的转型之路。

二、大数据时代的有机化深度报道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用来描述报刊揭示事实真相的行为过程的概念。它最早出自马克思1843年1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之所以是“辩护”,缘于1842年12月,马克思用一篇报道,披露了摩塞尔地区酿酒农民生活的贫困。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看到这篇报道,认为它严重失实,甚至认为马克思借此诽谤政府。马克思反驳道:“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这种“有机运动”在19世纪应该是一件非常缓慢且复杂的工作,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大数据迅速被搜集和整理,使得人们可以很快从各个层面了解新闻事件,既博古通今,又纵横捭阖。大数据技术,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也加速了新闻真相浮出水面。在大数据时代,文艺副刊要做的是从描述新闻现象转向解释新闻事件背后的成因、价值、意义以及影响。除此之外,文艺副刊从业者要学会讲故事的方式,用艺术的技巧、哲学的思考和审美的眼光来重新解读文化事件和文化热点。让文艺副刊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能够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热心读者加入到重点栏目、重点选题的深入探讨和解析之中。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舆论氛围中,文艺副刊对新闻真相的解读,会更贴近人的内心,也会更打动读者。

三、碎片式阅读习惯的多样化内容

供给碎片式阅读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阅读方式。它不仅体现在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和阅读形式的碎片化,更体现在这种阅读方式使人的思维逻辑也呈碎片化的状态。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使阅读者必须“迅速在各种信息之间跳转”“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恰当的反应”。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信息推送平台,也会把“同义反复”的各种相关信息推送到读者面前。这种推送方式,一方面“强化和放大了事物本身”,另一方面也严重闭塞了读者的阅读通道,形成“信息茧房”。在这种新型的阅读趋势下,大力培养文艺副刊多元化的内容供给,拓展阅读者的阅读半径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任务。龙应台说:“副刊在新阶段中面临的其实是重新自我定位的问题:它所呼唤的是什么阶层什么年龄什么品位和知识的读者群,从而决定副刊的面貌。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应该会有各种风貌的副刊:雅的俗的、软的硬的、俏皮的严肃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网络自媒体传播日渐兴盛的时期,增强文艺副刊从业者的供给侧思维,从读者的接受角度出发,思考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大众的审美眼光,才能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舆论空间。同时,要做好读者群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读者群的年龄、学历、职业等相关信息,了解读者群呈现出来的层次多元化、消费多样化的典型特征,力避以单一的信息输出满足读者巨大阅读欲望的弊端。

四、全媒体视角下的专业化作者团队

媒体要有自己的生力军,特别是在网络媒体都有大量“水军”的形势下,各个传统媒体更要有自己的作者团队。具体到文艺副刊,培养具有锐利思想、人文关怀和独特品位的“铁杆”作者团队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巩固已有的作者队伍。中国有代表性的文艺副刊在创办之初,始终坚持精英立场和文化品位,以拥有一大批稳定的专业作家团队来保证副刊的文学属性和艺术格调。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各种专业性文学期刊的涌现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优秀的作家纷纷把文学作品发表到专业的文学期刊之上,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文艺副刊的版面原因,不得不转向给文学期刊供稿。所以,维护好已有的作者队伍尤其重要。作为文艺副刊的责任编辑要学会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尽可能融入作者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信件、电话、微信、微博等形式,加强与作者实时交流力度,反馈文章编审结果,更好提升副刊的作品质量。另一方面要扩充潜在的创作人才。文艺副刊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广开言路,不要人为设立“门槛”,吸纳新鲜血液。比如可以将网络文学、校园文学等有选择地吸纳到文艺副刊之中;也可以将漫画、杂文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文艺副刊的趣味性。只有拓宽文艺副刊的“入口”,才能吸引各方来客“驻足”观望,留住曾经的读者,培养更多的未来读者。当然,一味逐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整个副刊的艺术品位。所以,责任编辑作为副刊文章的“把关人”,尤为重要。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编出来的。责任编辑要学会“妙笔生花”,在已有的素材基础上,深耕细作,从整个栏目定位入手,提升文章的整体品质,甘心情愿做好文章背后的“真英雄”。文学离我们这个时代,并不遥远。特别是在当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中,打开一份报纸、翻看一篇美文,会让人瞬间安静下来。所以,深耕这片“沃土”,坚守“美育”的品格,突显创作群体的人文特色,是文艺副刊转型发展必须要坚守的底线。同时,加强舆论引导的能力,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通过文学的力量鼓舞人、感染人,是文艺副刊冲出重围的创新之路。坚守与突围,才能让文艺副刊的价值展现出来,拨开一切浮云,重现月朗星稀,一片祥和澄澈的文艺静穆之美。

参考文献:

[1]李中国:纸媒上的月亮——报纸文艺副刊随想[J].新闻三味,2009年第5期.

[2]王令飞:“泛娱乐时代”的冷思考[J].上海信息化,2011年第1期.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11页.

[4]龙应台:脑力激荡的磁场[N].文汇报•笔会,1997年9月17日.

作者:金蕾蕾 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