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开放的环境能促进知识共享,而知识共享有利于推动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知识创新。基于知识共享的建设目标,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建设要遵循“以知识共享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模式,构建鼓励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运用促进知识共享的技术以及营造“协同合作”的社区文化。
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当代图书馆网络服务不断进步与完善。Web2.0及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社会性网络服务)技术的出现及应用,给图书馆网络服务注入了新的理念。在组织中,团队、员工间的相互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之为知识共享。它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1]在Web2.0的发展和影响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框架,努力构建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已成为当前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环节的重要目标。
一、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概念及特点
虚拟社区是人们以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网络平台和技术开展共同讨论、分享见解、传播资讯或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等活动而形成的网络社交聚合体。[2]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是人们依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传统社区交互工具,如BBS、E-mail以及基于Web2.0开发的Blog、Wiki、即时通讯、RSS等的帮助下而构建的以沟通、交流、获取和创造知识为目标的虚拟空间。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开放性。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构建,必须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为人们提供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为知识共享和创新过程提供便利。二是互动性。基于Web2.0技术,数字图书馆可促进用户互动与交流,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知识传递和共享。三是匿名性。在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中,交流的双方可能完全陌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仅仅借助昵称或者代码来实现沟通和交流。
二、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随着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用户加入到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中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成为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摇篮。
(一)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开放的环境能促进知识共享
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因为具备开放性、虚拟性及匿名性等特征,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理解。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开放性使社区成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与数量众多的人群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闻。这些分享的知识也被其他社区成员吸收和学习,并进一步被分享与创新。因此,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开放的环境拓展了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与传统的虚拟社区不同,打破了以往的层级限制和规则约束,不对成员在交流和沟通上做出过多限制,使成员间不依托任何中间人便可直接实现交流,确保成员间信息交流的平等性与自由性。同时,社区内成员地位平等,较少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可以确保社区成员拥有公平的分享知识、表达见解的权利。所以,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这种开放的环境可以促进知识、经验的共享和传播。[3]
(二)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知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知识创新的支持。人们只有获取更多的知识,并进行自主的知识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4]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在方便社区成员沟通交流的同时,也能帮助社区成员了解当前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向,了解哪些方面亟待创新,从而保证社区成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创新。同时,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倡导的知识共享文化可为知识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使社区成员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充分运用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提供的资源、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创新。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建设原则与策略
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建设要基于知识共享这一目标,遵循相应的建设原则,采用相适应的建设策略。
(一)建设原则
第一,遵循“以知识共享为本”的原则。凝聚知识、传播知识和分享知识是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的初衷和目标。遵循“以知识共享为本”的原则是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的首要原则。社区内发展模式、管理制度、技术工具、社区文化等方面的构建都要基于这一原则。第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构建和发展,与社区成员息息相关。从本质来看,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成员就是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和馆员。所以,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数字图书馆要始终以用户与馆员的需求为着力点和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建设适应用户和馆员知识共享与创新需求的虚拟空间。
(二)建设策略
第一,明确知识共享的模式。知识共享模式涵盖了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收集、知识整理与储存以及知识服务的方式。知识收集可分为显性知识的收集和隐形知识的收集。通俗地讲,显性知识收集是社区成员通过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依托交流工具,将自身的想法、经验、学识等借助编码和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外化,方便其他社区成员吸收和采纳。隐性知识是指无形的经验、思想、氛围以及方法等,包括社区成员共享知识的习惯、社区成员内化知识经验的方法等。例如,用户在创作blog日志过程中展现的思想和感想等。这些隐性知识的收集对于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同样重要。[5]除了收集这些知识外,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在构建过程中,还需要对收集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整理和保存。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收纳到馆藏之中。知识服务方式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明确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方式,包括知识服务的工具、技术以及相关的制度;二是明确如何收集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运行中社区成员所反馈的问题以及应答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三是明确馆员如何参与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机制,包括社区的管理以及信息咨询回复等方式。
第二,构建鼓励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虚拟社区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制度的保障。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也需要建立基于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知识共享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共享交流制度、社区成员鼓励制度以及社区规章等。知识共享交流制度旨在规定社区知识共享中使用哪些交流工具来进行知识共享。在当前大部分虚拟社区中,社区成员交流和沟通主要依托Web2.0的各种应用,包括IM工具、E-mail、Blog、BBS、RSS推送服务以及TAG标签分类等。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字图书馆还要开发专门服务于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交流工具。社区成员鼓励制度是数字图书馆促进和激励更多用户参与虚拟社区并分享知识和经验的管理制度。例如,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中,可以建立积分机制来激励社区成员。当社区成员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或者积极回答其他成员问题时,虚拟社区就给予这位成员一定的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虚拟社区内的服务项目。社区成员可以通过积分换取文献资料原本需要的付费等。社区规章是指调节与管理社区成员知识共享的制度。[6]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因此,社区成员在互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处理和协调社区成员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帮助他们有效地沟通、互动。
第三,运用促进知识共享的技术。除了构建知识共享的模式和制度之外,数字图书馆还需要注意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来促进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与创新。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云计算是促进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有效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的驱动下,云计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以往的数据集中于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上不同,云计算将大量数据存储于分布式计算机上。当组织需要时,云端服务器便能将各类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为组织的数据访问提供便利。数字图书馆在虚拟社区发展中,如果能够引入云计算技术,那么将极大地推动虚拟社区向多元化、自主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应用的优势表现在能够将各类数字资源和应用程序都集中在“云”端。社区成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云”端资源自由地创建虚拟空间,构建满足自己爱好和追求的虚拟环境,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这种基于云端的虚拟社区,可以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吸引更多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入虚拟社区中参与知识共享与创新活动。第四,营造“协同合作”的社区文化。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构建中,管理者应注意培育虚拟社区内“协同合作”的社区文化,引导广大社区成员分工协作,营造便利和合作的知识共享环境。在建设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必须牢固树立“以知识共享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科学有效的社区成员沟通机制和分工机制;要在数字图书馆和虚拟社区成员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数字图书馆要主动倾听社区成员对现有知识共享虚拟空间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虚拟社区进行改进与优化。数字图书馆还要及时引导社区舆论信息,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打造人际和谐、氛围健康的知识共享社区,促进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知识共享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是数字图书馆在Web2.0时代实施知识服务与创新的新举措。在知识共享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建设要遵循“以知识共享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要明确知识共享的模式,构建鼓励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运用促进知识共享的技术以及营造“协同合作”的社区文化。
参考文献:
[1]袁辉,杨新涯,周红.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2(3):80-83+79.
[2]马新艳.基于本体的图书馆专业虚拟社区的知识组织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40-43.
[3]洪亮,冉从敬,吴志强,彭海平.基于用户声誉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社区资源管理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4(6):107-114.
[4]苏建华,苏贵民.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13):31-33.
[5]陈红勤.国内外图书馆知识社区相关研究现状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11):135-137.
[6]何冰,刘红玉,罗南.基于虚拟知识社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75-77.
作者;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