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研究范文

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之下,全民阅读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智慧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蓬勃发展,带给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带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虽有全民阅读的机遇红利,但智慧图书馆在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智慧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大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全民阅读;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服务

一、全民阅读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新发展

1.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的机遇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不仅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活力,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支撑点。首先,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大环境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燃起了读者进入图书馆的热情,增加了图书馆的媒体曝光度。同时,国家及其相关部门也从政策上支持图书馆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2018年1月1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该法强化了政府保障和政府责任,在图书馆的设施建设、服务运行、数字化、社会化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该法律的实施,保证了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物联网的发展,也为图书馆的技术升级提供了保障。交互式管理与服务,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成为可能。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使阅读无处不在,人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与人的联系更为紧密。可以预见的是,图书馆将迎来发展新时代。

2.转型智慧图书馆乃大势所趋在新时代,图书馆如果一成不变必将被时代所抛弃,根据时代的要求,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而智慧图书馆则是必然选择。一般来讲,智慧图书馆是指,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元计算、智慧化设备等融合而成的系统。首先,转型为智慧图书馆是读者的迫切需要。在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成为趋势,便捷、碎片化的阅读已经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所以,读者希望图书馆能够顺应这种潮流,提供多样而富有内涵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事业多元的发展要求。只有引入“智慧”概念,从软件和理念上进行整体升级,建立符合时展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图书馆又好又快地发展。最后,发展智慧图书馆是对全民阅读号召的响应。智慧图书馆能够利用多元的手段,协同社会各界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转型为智慧图书馆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要如何发展,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有不少新的提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如“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等,这些条款为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武装自己,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与面临的挑战

1.智慧图书馆的“软硬”路径一般而言,智慧图书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容忽视:一个是硬件内容,一个是软件内容。硬件是技术层面的内容。从技术层面上讲,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包括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维护、资源、资源存储和、元数据组织、智慧服务平台等功能在内的“硬智慧”。比如,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实现资源在不同馆藏间的流动,满足读者的便利需要。软件是指智慧图书馆内部资源的建设。相较于技术的“硬智慧”,内部资源建设更像是“软智慧”。在保持高端技术,以维持其资源、空间与服务的同时,智慧图书馆还关注研究馆员自身能力建设。这需要充分运用语义Web、网格和本体等知识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知识的发现与获取、组织与整合、开发与利用。通过“软智慧”建设,图书馆能够智慧化地提供知识资源服务,实现人与知识的融合,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服务体系。硬件与软件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依赖和重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路径。东北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就引进了电子阅报机、电子杂志阅读机等设备,为读者阅读数字资源提供软、硬件支持。并在2011年引入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自助借还设备,于2015年对155万册图书进行了射频识别标签改造,实现全部馆藏的自助借还。2016年,东北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相关移动阅读服务,让东北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可以通过移动阅读技术,获取与利用东北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与服务,为师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使得师生的阅读学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2.关注智慧图书馆的特性智慧图书馆具备自己独有的核心要素。首先,借阅模式的创新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突破。智慧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超越了以往的概念,它是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的相互联系,其中,文献包括多载体的多媒体文献。这种借阅就是跨越图书馆的限制,建立起应用联系。比如,上海市的图书馆通过一卡通实现全市图书馆文献的无障碍借阅。这种跨越空间的书书相联,让读者可以跨时空地实时了解文献存储和流通的状况。其次,人人相联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核心。人人相联包括馆员与馆员的相联,馆员与读者的相联,读者与读者的相联。智慧图书馆开创了图书馆界人人相联的服务新形态。在网络的支持下,馆员间的人人相联能够使咨询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与读者形成便捷、专业的互动。最后,随时是智慧图书馆最显著的特点。智慧图书馆犹如网络云,读者只要配备相关的硬件,就可以随时访问。虽然传统图书馆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氛围,但是智慧图书馆更受读者青睐。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呈现新的业态形态,读者在图书馆的使用方式上会有更多的选择。

3.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与挑战虽然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它当前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小的困难。硬件和软件上的相互脱节错位导致智慧图书馆出现发展中的“两层皮”。首先,有些智慧图书馆形式大于内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图书馆未能很好地理解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比如,很多智慧图书馆还称不上智慧,只是口号喊得比较响亮而已。笔者曾经到一家所谓的智慧图书馆进行调研,发现该图书馆连最基础的DFID物联网方案都没有成型。当问到为何要叫智慧图书馆时,负责人竟然答道“因为我们有自助还书机”。这种低端的硬件升级不能代表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将智慧图书馆概念混淆的并非只有这一家图书馆。与之相对的是,有的智慧图书馆硬件条件很好,花重金打造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也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却没有相应的配套人才,导致读者根本不知道该图书馆已经进行了智慧升级。这种情况尤为可惜,相当于图书馆守着一座金矿,却不知道该如何开采。其次,在智慧方案选择方面,很多图书馆还容易“犯懒”,比如直接照搬国外的方案。智慧图书馆源于国外,国外的某些理念比较超前,因此,借鉴学习其经验与理念对当前国内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来说必不可少,但是因地制宜更为重要。很多国外先进的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并不一定适合国内图书馆的发展,一味地照搬,只会引发水土不服。最后,智慧图书馆的运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智慧图书馆可能出现隐私泄露。因为智慧图书馆是对物联网的应用,如果图书馆的安全意识不足,就可能出现很多读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被盗取的现象,这会让读者的财物受到损失。

三、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路径与规划

上述问题实际上是智慧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要把握问题的关键,继而解决问题。

1.注重顶层设计,不做“两张皮”传统图书馆在进行智慧图书馆升级时,最重要的是提前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这种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智慧图书馆的目标群体特点。比如,假若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在规划时就要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阅读需求。其次,依据目标群体特点设置真正符合读者需要的服务增值项目。以少儿图书为例,该类图书馆升级为智慧图书馆后,就可以为少年儿童读者提供符合少儿阅读需要的多媒体形式的阅读服务,从而提升读者的黏性。最后,切实考虑如何将服务落实到位,依此加强智慧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培训工作,让他们用目标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智慧图书馆服务深入人心。

2.响应全民阅读号召,顺势而为除了要做好顶层设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还要顺势而为。目前,大的利好环境就是全民阅读开展得如火如荼,智慧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进行技术升级和战略部署。在技术方面,要建立完整的阅读服务体系。这种体系要将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完整地发挥出来,如在数字阅读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进行资源布局,将纸质图书变为电子图书,让读者更为方便地借阅;在文化引领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与出版单位合作数字库项目,利用载体的多种形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在战略方面,应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在APP上放入相关的视频或者文字,让读者更为方便地享受传统文化服务;在营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面。

3.做好规范,防患于未然关于智慧图书馆安全的问题,图书馆应该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智慧图书馆要防止黑客入侵,由于物联网中存在大量登录人员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具有高私密性的个人信息,所以解决读者账户安全的问题就成为技术安全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建立读者与图书馆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道德风险。此外,图书馆要完善操作流程与安全管理办法,接受监管部门的不定期监测。

4.完善机制,以人为本人才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所在。要配合智慧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要着重引进复合型人才,用新鲜的血液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总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积极地布局,抓住全民阅读的大机遇,合理规划,应对挑战。

作者:马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