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孔子的体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人们对于孔子的认识,通常停留在伟大的教育家层面上,很难与体育关联起来。《论语•述而》里面说“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当中的“游于艺”就有体育的因素,“艺”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射”和“御”就是体育项目,射即射箭,御即驾车。射御之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体育思想成分。孔子的体育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孔子认为竞技体育要注重“仁礼”。《论语•八佾》中道“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段对射箭比赛的描述,可以看出孔子的体育竞技观念,其认为比赛中的结果并不重要,但要把双方的友谊放在首位,进行的是君子之争。
1969年5月在湖北武汉搞调研时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也是孔子体育思想中“仁礼”的现代诠释。孔子认为休闲体育要注重“养生”。《论语•阳货》中指出“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非常重视养生,认为闲时应下下围棋来修心养性。孔子平时也注意通过开展休闲体育运动加强锻炼。《孟子•尽心》中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韩诗外传》中记载:“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可见登山和郊游都是孔子喜欢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2孔子学院的体育文化传播现状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孔子学院在进行汉语传授的同时,必然会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孔子学院章程》第一条指出,孔子学院以“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为宗旨。孔子学院是中国在全球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平台,也是中国政府语言文化外交的需要,为实现跨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然而,孔子学院成立的时间不长,在文化传播方面力度明显不足,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仍需进一步加强。
2.1传播的内容不全
《孔子学院章程》把孔子学院定位为一个教育机构,最主要的任务是汉语教学,因此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还满足不了当地人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在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体育方面的课程非常少,有的孔子学院连体育方面的课程都没有开设。尽管也有一些孔子学院对体育方面的课程较为关注,但体育方面的课程内容不够全面,通常只局限于武术。孔子学院传播武术文化吻合孔子“文武兼备”的教学思想,可以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很多孔子学院以武术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载体,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升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如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武术开放日”活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气功研讨会、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的“武林大会”、卢旺达基加利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开办太极拳兴趣学习班和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举办孔子杯武术比赛等[2]。
2.2传播的途径不广
由于受到孔子学院定位的影响,中国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中所占的空间明显不足,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而展开,举办一些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兴趣班、比赛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指出,文化传播“主要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文化交流,一个是文化产品的渗透力。[3]”从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运营情况来看,对照文化传播的两个基本途径,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是被动的、内部的。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兴趣班基本上是应学员的要求而开办的,所举办的文化活动多数是在学院内部范围开展的。
2.3传播的精品不多
随着孔子学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外是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如中国功夫、舞龙、舞狮等。外国民众通过电影、电视了解中国武术,中国的武打明星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人在国外都是非常出名的。但很多外国人只会通过传播媒体欣赏中国的武术,而真正练习的人不多,包括在孔子学院接触到中国武术的人。在孔子学院中学习中国武术的人大多数是主动提出要求学习的,而真正能持之以恒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孔子学院缺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精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外传播的系统性有所欠缺,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外文翻译没有形成系统,这使孔子学院在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精品。
2.4传播的阻力不小
虽然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文化对外传播方面仍然有一些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二是软实力欠缺。首先,西方一些国家部分人士以消极的意识形态炒作“中国威胁论”,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侵略,是中国对外进行精神输出和文化渗透。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公告要求持有该国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限时离境[4]。虽然这件最终得到解决,但不难看出西方国家把孔子学院视为意识形态工具。其次,中文并不是强势语言,使文化传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受到抑制,软实力方面有所欠缺。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虽然孔子学院推出一些武术方面的课程或表演,但并不足以引起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产生积极认知。
2.5传播的效益不佳
孔子学院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文化方面必然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效益水平比较低。根据孔子学院的章程,孔子学院为非营利机构,不允许出现过度商业化的行为。在孔子学院中举行的武术、体育养生等课程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对外表演活动也是公益性的。孔子学院的主要运营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投入,但目前孔子学院对外文化推广的障碍是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可见,孔子学院体育文化传播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孔子学院在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由于受到其定位的影响,产生的社会效益处于较低的水平。据有关课题组对五个国家的16所孔子学院进行的调查,中国功夫在一些外国人看来是非常神秘的,中国功夫在黎巴嫩受访者中认知度较高,但他们的接触率并不高;有些文化形式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常有的,如舞龙舞狮,但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少接触的[5]。
3构建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模式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逐步得到了外国民众的认可,而要把孔子学院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优秀品牌,离不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探索改进优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模式,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是孔子学院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3.1文化交流平台模式
孔子学院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机构,应该是一个代表中国对外文化推广的平台,是一座中外跨文化交流的文化驿站和桥梁。孔子学院在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可以借鉴世界知名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成功经验。德国的歌德学院最初也是一个语言教学机构,现已成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成了德国对外文化推广的文化代表机构[6]。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孔子学院的重心仍然是语言推广上,文化传播方面的力度还是不足够的。孔子学院有必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把孔子学院打造成为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平台,向全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传播孔子的体育思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领会真正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3.2多种合作模式
孔子学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外与对内的合作与联系,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加强与国外企业、社会团体和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体育院校合作,可以高效地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对外与当地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是融入当地社会的有效方式,这种合作是双赢的。孔子学院可以根据当地企业和社会团体的需要,开设体育养生、武术等课程,既可以为当地企业和社会团体服务,当地企业和社会团体又可以满足对中国国情了解的需要。与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本土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教师,实现体育文化的自我传播。对内孔子学院应该加强与国内体育院校合作,对外推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只有北京体育大学与孔子学院总部合作开设武术课程,孔子学院为此在挪威建立了一所以传播武术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孔子学院———卑尔根孔子学院[7]。
3.3产业化模式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干事许琳提出:“孔子学院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她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产品,特别在向国际上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8]。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活动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收费与部分收费的方式,推进与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和当地企业的合作,提供有偿培训服务,出售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资料或教材,开展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等级考试等。这样既可以推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又可以实现文化经济的良性循环。另外,目前孔子学院主要是由国家汉办牵头组织,挂靠国外高等院校,由国内高等院校协办的形式设立的。这种合作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和产业化的模式,大力发展总部许可经营模式,建设更多的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
3.4多渠道传播模式
体育文化传播不但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传播。面对面的传播始终有其局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传播,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才能达到效果。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当中,面对面的形式主要是传统面授。21世纪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孔子学院可以在传统面授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上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网络孔子学院和广播电视孔子学院,并在网络孔子学院和广播电视孔子学院的平台上设置体育文化频道,以中、英、法、德、阿拉伯等多种语言版本进行传播,这样可以实现孔子学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跨地域、多媒体、多维度的传播。
4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建议
4.1定位问题
由于《孔子学院章程》把孔子学院定位为一个汉语教学机构,使得孔子学院在海外进行文化传播时有所尴尬。其实,不应单纯地把孔子学院看成是一个教学机构,孔子学院也应该是一个文化传播机构,除了主要任务是对外汉语教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是在《孔子学院章程》中文化传播的功能并未得到较好的文字体现。国家汉办应重新审视孔子学院的定位问题,提高孔子学院的定位水平,融合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两大功能,并以文字的形式在章程中加以确定,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孔子学院的作用,使孔子学院从事传播文化传播时有理有据。
4.2经费问题
对外文化传播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横观世界各国对外文化传播情况,许多发达国家在实施文化国际传播战略时,政府都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如德国的歌德学院的年度经费估算约为4亿美元,主要为政府和公共基金的投入[9]。相比之下,孔子学院的经费投入非常之少。据《孔子学院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中外双方共投入1.67亿美元,每所孔子学院50万美元,每个孔子课堂6万美元。另外,孔子学院的经费来源并不稳定。《孔子学院章程》规定:年度项目经费由外方承办单位和中方共同筹措。可见孔子学院的配套经费不可能得到稳定的保障。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对外文化传播举步维艰。孔子学院应该在官方机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盈利性教学和文化项目,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持稳定的经费来源。
4.3师资问题
目前,从事孔子学院工作师资力量大多来自于国内高校,以中文专业出身居多,他们对孔子学院所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和文化功能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清楚,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不具备在语言之外利用孔子学院开展文化外交的能力[10]。更加突出的问题不是师资的专业背景问题,而是有一部分孔子学院的教师不能胜任在海外的教学任务,一个方面是外语水平有限,另一个方面是当地学生适应不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不断发展,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瓶颈。孔子学院应该从高校专业师资、联合培养、志愿者等多渠道招聘可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师资,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使得外派师资更好地适应性海外的教学环境。
4.4教学问题
孔子学院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教学问题,一是对外讲授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缺乏,二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所占的课程比例极低。首先,要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孔子学院的良好对接,编写难度适宜、易于接受的多语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汉办应主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和部分中国传统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征求权威人士意见,编制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语种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专门教材。其次,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要求更加灵活化,要做到因国、因地、因人角度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国内“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5结语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向世界各地进行推广和传播,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对外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是要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和完善孔子学院的体育文化传播模式,增强体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要内强素质,提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当中的层次和地位;另一方面要外树形象,加强横向联系,通过与当地政府和机构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海外的推广和传播,使孔子学院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窗口。
作者:崔俊铭单位: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